第二十三品 象品(《法句經故事集》周金言 譯)
- 法句經故事集目錄 周金言 譯
- 偈頌部份可另參 多版本對讀
- 第二十三品 象品 目錄
二十三~一、佛陀忍受毀謗(dhp_320_322) | 二十三~二、人必須自我訓練(dhp_323) | 二十三~三、父親與不肖的兒子們(dhp_324) |
二十三~四、飲食節制(dhp_325) | 二十三~五、沙彌和前世母親的神祇(dhp_326) | 二十三~六、隨著鼓聲起舞的老象(dhp_327) |
二十三~七、照顧佛陀的大象(dhp_328_330) | 二十三~八、魔波旬企圖慫恿佛陀(dhp_331_333) |
二十三~一、佛陀忍受毀謗
如同戰場中的大象忍受弓箭,我(佛陀)也如此忍受謗辱。事實上,世人多破戒的人。 (偈 320)
只有馴服的象(馬)可以參加集會,國王只乘馴服的動物(象),能夠忍受誹謗,調御自己的人,是人中最尊貴的人。 (偈 321)
調服的騾最優良,信度的種馬 [dhp-a-322-note] 最優秀,矯羅 [dhp-a-322-note2] 的象最優良,但自行調御的人,更為優良。 (偈 322)
摩醯提利對佛陀懷恨在心。後來,她成為優填國王的三位后妃之一。當她聽到佛陀來到憍賞彌城的消息時,就雇請一些惡徒,在佛陀進城化緣時加以毀謗。這些惡徒便到處尾隨佛陀,並大肆誹謗。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譭謗,使得阿難尊者無法忍受,他勸佛陀離開,到另一個城市去,但佛陀拒絕他的建議:「到別的地方去也可能受人譭謗。一個清白的人每次受人譭謗就離開,是不如法的作為。在什麼地方發生問題,就要在當地解決該問題。就像隻戰鬥中的大象,默默忍受來自四方的箭,我也默默忍受人們的譭謗 。」
二十三~二、人必須自我訓練
有一天,幾位比丘看見一位馴象師和他的大象在河邊。馴象師正嘗試著要馴服大象,但並未成功。一位曾經也是馴象師的比丘,就向其他比丘解釋輕鬆馴服大象的方法。馴象師聽見比丘的話,就照著他的話做,很快就馴服大象。後來,這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時,佛陀告誡他:「比丘,你離究竟解脫還很遙遠,你應該專注於心靈的修行。你不可能經由馴服大象而證得究竟法喜,只有馴服自己的人才能領會究竟法喜 [dhp-a-323-note] 。」
二十三~三、父親與不肖的兒子們
舍衛城中有位年老的婆羅門非常富有,他有四個兒子,每個兒子結婚時,他就分給那位兒子應得的一份財產。四個兒子全部結婚後,他又把剩下的財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再分給四個兒子。後來,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的兒子們就回來妥善照顧他。他們十分關心,敬愛他,但卻慢慢勸服他,把剩下來那一半財產也全部分給他們。從此這老人分文不值。
老人首先與長子同住。過了幾天,長媳婦就說話了:「長子分到的財產比較多嗎?難道你不知道去其他兒子家的路嗎!」聽完話後,老人十分難過,就離開長子的家,前往次子的家。不久,二媳婦也講類似的話,老人只好移往第三個兒子的家去。結果,情形也是一樣。老人最後去找最小的兒子,但與在前面三個兒子家的遭遇一樣。老人從此流落街頭,拿著一缽一杖,前去找佛陀,尋求護慰和忠告。
到達精舍後,他向佛陀敘說他的兒子如何虧待他。佛陀就教他數首偈語,請他在婆羅門大型聚會的場合上朗誦,這些偈語的主要內容如下:
「我四個愚癡的兒子個個像惡魔,他們雖稱呼我『父親!父親!』但這只是嘴上親熱而已,內心裡全不是這樣想。他們全是騙子,工於心計。全都聽老婆的話,把我趕出他們的家,現在我只有乞討為生了!這四個兒子比我手上的枴扙更無用!」
城裡所有婆羅門聚會的日子到了,老人知道他的四個兒子也會出席,就前往參加大會,並且大聲朗誦佛陀教他的偈語。當時的習俗認為虧待父母,不奉養父母的兒女都應該接受處罰。因此大家聽完老人的偈語後,就憤怒地找出這四個不肖子孫來,威脅著要處罰他們。
這時候,四個兒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就跪在父親的腳下,請求父親的原諒。他們發誓從此以後會照顧、愛護和禮敬他,他們也警告妻子要妥善照顧父親。從此以後這四個兒子供給父親足夠的食物和衣服。老人因此恢復健康,他就前往精舍,請佛陀每天接受他兒子供給他的四盤食物中的兩盤,做為他的供養。
有一天,老人的長子邀請佛陀前去他家應供。供養後,佛陀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佛陀也講大象財護照顧父母的故事。大象財護被捕後,天天思念森林裡的父母。
(可參考 Dhp. 115 故事「 疏於照顧母親的子女 」)
二十三~四、飲食節制
有一天,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吃完豐碩的早餐後,前往祗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並聽佛陀說法。但他卻精神不振,不停地打瞌睡,無法保持清醒。他告訴佛陀:「尊者,我自從吃完豐碩的早餐後,身體一直不舒服。」
「過量的飲食會造成身體不舒服!」佛陀說。
佛陀接著建議國王飲食應適量,國王也接受佛陀的勸告,日漸減少食量。果然,他變得活力充沛,機敏又快樂。
二十三~五、沙彌和前世母親的神祇
有一天,眾多比丘要求左奴沙彌背誦一些經文,背誦完後,左奴虔誠的說:「願以背誦神聖經文的功德與父母共享!」這時候,他前世母親的神祇正好聽到他的背誦和話,她非常高興,立即高聲說:「親愛的兒子,我多麼高興能分享你的功德,你做的太好了,真是好孩子!」由於左奴的緣故,天神和其他神祇更敬重她,聚會時,都優渥禮遇她。
但左奴長大後,卻對修行生活不滿意,而想還俗。便回家向今生的母親表明心意。他母親費盡唇舌,勸他不可半途還俗。但他心意已定,他母親只好答應吃完飯後,給他世俗的衣服。他母親就忙著去準備餐飯,這時候,左奴前世母親的神祇在心中想著:「我一定要想辦法,阻止他離開僧伽。」這神祇就附在左奴身上,使他在地上打滾,並且喃喃自語。他今生的母親嚇了一跳,鄰居們也都過來要求神祇安靜下來。不料神祇卻說:「這沙彌要離開僧伽,還俗,果真如此,他就無法解脫了。」說完後,神祇就離開左奴的身體,左奴也清醒過來了。
他發現母親滿臉淚痕,鄰居也聚集在他身邊,就問他們究竟發生什麼事。他母親告訴他剛才發生的事情,並且說:還俗是非常愚蠢的事。左奴明白自己的錯誤,就回到精舍,受具足戒,成為僧伽的正式一員。
佛陀也為了幫助左奴證得究竟涅槃,而告誡他:「比丘!無法制服心,使心不四處飄浮的人,無法證得究竟法喜。所以控制你的心念,一如馴象師馴服大象一般。」左奴正念現前地奉行佛陀的教誨,終於證得阿羅漢果,更嫻熟三藏。後來,更是宣說佛法的優秀比丘。
二十三~六、隨著鼓聲起舞的老象
大象波梨耶年輕的時候非常強壯,但老了以後,卻衰弱不堪。有一天,它走到池塘時,陷在泥淖中,無法脫困。國王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馴象師去幫助它。馴象師抵達波梨耶陷身的地方時,就要人吹奏戰鼓。波梨耶聽見戰鼓聲時,覺得自己似乎又回到戰場了,精神為之大振,而一鼓作氣,脫離困境。
佛陀以波梨耶的故事告誡眾多比丘:「比丘,一如波梨耶自行脫困,你們也要自行從精神的煩惱中解脫出來。」
二十三~七、照顧佛陀的大象
如果有行為端莊、智慧具足、適合共住的益友,應該欣然與他共住,而克服所有的困難。 (偈 328)
但如果沒有行為端莊、智慧具足、適合共住的益友,就應該像國王放棄王國,或獨自生活在森林中的象,獨自居處。 (偈 329)
寧可一人獨居,也不要與無明的人為友,獨自居處,不造作惡行,自由自在,如同森林中的象。 (偈 330)
憍賞彌的比丘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而引發不幸的爭吵(註),他們甚至不聽佛陀的勸解。佛陀就一個人獨自到一處林子裡去結夏安居,在這期間,大象波利哩夜叉妥善護守著佛陀。相反地,當地的信徒明白佛陀離開的原因後,不再供養這些比丘。他們終於知道犯錯了,就拜託阿難尊者前去邀請佛陀回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阿難和五百比丘到佛陀安居的林子裡。五百比丘在林子以外等待,阿難獨自進去見佛陀。佛陀要阿難叫五百比丘全都進來。他們進來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世尊!您一個人獨自在這林子裡結夏安居,真是辛苦了。」
「比丘們!快不要這麼說,波利哩夜叉大象在這段期間裡妥善護守著我,它實在是個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人如果有它這種朋友,應永遠護持這份友誼。但如果無法找到真正的朋友,最好還是獨處。」佛陀如是說。
註:相關故事可參考「 憍賞彌諍論不休的比丘們 」 Dhp. 006
二十三~八、魔波旬企圖慫恿佛陀
有一次,佛陀在喜馬拉雅山附近居留時,發現很多百姓受到暴虐君主不公平的統治,他心想,是否有法子可以使這些君主能公平、如法地善待百姓。魔波旬明白佛陀的心思後,就慫恿佛陀當國王。
佛陀對魔波旬說:「邪惡的魔波旬!你的教法和我的大不相同,你無法左右我,人應該警覺那些口口聲聲要幫助我們,而實際上卻處處為自己利益打算的"朋友"。」
《法句經故事集》目錄
本書首頁 | 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 | 譯者序 | 導讀 | 佛陀家譜 | 原始佛教時期的印度地圖 |
---|---|---|---|---|---|
Homepage of this book | Preface 代序——(宏印法師) | Preface of Chinese translator | Introduction |
1. Yamakavaggo (Dhp.1-20) | 2. Appamādavaggo (Dhp.21-32) | 3. Cittavaggo (Dhp.33-43) | 4. Pupphavaggo (Dhp.44-59) | 5. Bālavaggo (Dhp.60-75) | 6. Paṇḍitavaggo (Dhp.76-89) |
---|---|---|---|---|---|
|
|
|
|
|
|
7. Arahantavaggo (Dhp.90-99) | 8. Sahassavaggo (Dhp.100-115) | 9. Pāpavaggo (Dhp.116-128) | 10. Daṇḍavaggo (Dhp.129-145) | 11. Jarāvaggo (Dhp.146-156) | 12. Attavaggo (Dhp.157-166) |
---|---|---|---|---|---|
|
|
|
|
|
|
13. Lokavaggo (Dhp.167-178) | 14. Buddhavaggo (Dhp.179-196) | 15. Sukhavaggo (Dhp.197-208) | 16. Piyavaggo (Dhp.209~220) | 17. Kodhavaggo (Dhp.221-234) | 18. Malavaggo (Dhp.235-255) |
---|---|---|---|---|---|
|
|
|
|
|
|
19. Dhammaṭṭhavaggo (Dhp.256-272) | 20 Maggavaggo (Dhp.273-289) | 21. Pakiṇṇakavaggo (Dhp.290-305) | 22. Nirayavaggo (Dhp.306-319) | 23. Nāgavaggo (Dhp.320-333) | 24. Taṇhāvaggo (Dhp.334-359) |
---|---|---|---|---|---|
|
|
|
|
|
|
25. Bhikkhuvaggo (Dhp.360-382) | 26. Brāhmaṇavaggo (Dhp.383-423) | Full Text |
---|---|---|
|
|
整部 |
- 偈頌部份可另參 多版本對讀
- 法句經首頁
- Tipiṭaka 南傳大藏經; 巴利大藏經
備註:
[dhp-a-322-note] | 印度河地區出產的駿馬。 |
[dhp-a-322-note2] | 大象名。 |
[dhp-a-323-note] | 佛陀不是因為該比丘服務別人而勸誡他,而是提醒他不可忘記出家修行的究竟目的:徹底解脫所有的煩惱和苦痛。 |
[dhp-a-324-note] | 「財護」為象名。 |
[dhp-a-324-han-note] | 譯者註:佛陀說此法句告誡世人應該孝順父母。 |
[dhp-a-332-note] | 「聖者」:指佛陀、阿羅漢...等。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