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品 忿怒品(《法句經故事集》周金言 譯)
- 法句經故事集目錄 周金言 譯
- 偈頌部份可另參 多版本對讀
- 第十七品 忿怒品 目錄
十七~一、治好皮膚病的女士(dhp_221) | 十七~二、比丘和樹神(dhp_222) | 十七~三、慈心保護優它拿不受熱水燙傷(dhp_223) |
十七~四、往生天界的方法(dhp_224) | 十七~五、誤把佛陀當作兒子的婆羅門(dhp_225) | 十七~六、製作禮物的布施者(dhp_226) |
十七~七、恰恰好(dhp_227_230) | 十七~八、穿木屐的比丘(dhp_231_234) |
十七~一、治好皮膚病的女士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前往迦毗羅衛城時,所有的親戚,除了妹妹蘿西妮以外都來探視他。他們告訴他蘿西妮有皮膚病,所以沒辦法前來,但他還是請她前來相見。蘿西妮恥於得到皮膚病,只好遮著頭臉,前來與他見面。尊者建議她做些善行功德:他請她變賣一些首飾,所得的錢財用來興建供大眾做善行功德的廳堂。蘿西妮答應他的建議。
尊者也請其他的親戚協助她。他更建議蘿西妮在工程進行時幫忙掃地,用水裝滿所有罐子。蘿西妮遵照他的話做,病就日漸好轉。
廳堂興建完成時,佛陀和眾多比丘被邀請前來接受供養。應供後,佛陀詢問捐獻者是誰,但蘿西妮卻不在現場,佛陀就請她前來。等蘿西妮來向佛陀頂禮之後,佛陀告訴她罹患皮膚病的原因,是因為過去某一世時,她在憤怒下所作惡業的結果。佛陀說,那時候她是波羅奈國王的皇后,但國王卻寵愛一位跳舞女郎,她因此嫉妒那位舞女。有一天,她指使僕人事先在舞女的床舖和地毯上灑上會使人發癢的粉末,再用這種粉末灑向 舞女身上,加以羞辱。全身發癢的舞女痛苦不堪地倒在床上,但卻更加痛苦。
由於犯下這惡行,蘿西妮今生才會罹患皮膚病。佛陀接著告誡大眾,憤怒時不要魯莽從事,也不可以對人懷有惡意。
佛陀說法完畢後,很多人,包括蘿西妮在內都證得聖果。蘿西妮的皮膚病也痊癒了 ,容貌變得清澄光滑。
十七~二、比丘和樹神
有位來自阿羅毘村的比丘準備為自己興建一間茅舍,就開始砍伐一棵樹,但該樹上住著一位女天神和她的幼兒。她請求比丘不要砍倒,比丘卻不予理會。她一看無法勸阻,就把幼兒放在樹幹上,希望比丘能因此停止砍樹。但比丘已經揮動斧頭砍下去了,無法及時停下來,所以就把小孩的手臂砍斷了。女天神看見她的孩子受到如此重大的傷害,異常憤怒,當下就想殺死比丘。但當她高舉雙手,正要出手時,突然心念一轉,告訴自己:「如果我殺死比丘,就是殺害遵守戒律的人,一定會因此受苦,而且也可能立下惡例,使更多比丘受害。既然這比丘有老師,我一定要去找他的老師。」她就前去向佛陀哭訴。佛陀告訴她:「妳能夠如此冷靜控制自己真是太好了!」佛陀接著向她開示。
她正念思惟佛陀的說法之後,就了解佛法了。佛陀也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提供一棵樹給她居住。從此以後,佛陀告誡比丘不可砍伐樹木。
十七~三、慈心保護優它拿不受熱水燙傷
農夫富留那為富翁修摩那工作。他有一位女兒名字叫做優它拿。後來,有一天,他和妻子供養剛出滅盡定的舍利弗尊者,由於這善行,他在工作的農地上挖掘出金子而變得非常富有。國王也公開宣告他是王室銀行家。有一次,他連續七天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並且在第七天聽完佛陀說法後,一家三人都領悟佛法。
後來,他把女兒優它拿婚配給富翁修摩那的兒子。但優它拿在夫家卻無法供養佛陀或聽聞佛陀開示,所以日子過得並不愉快。她就問她父親:「你為什麼把我關在籠子裡呢?我既無法見任何比丘,也沒有任何做善行的機會。」富留那對女兒的處境很內疚,只好給她大量的金錢,優它拿也在獲得丈夫的同意後,雇請絲蕊瑪來服侍丈夫一些日子 。
優它拿利用這段期間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第十五天時,丈夫看見她在廚房忙著準備食物時,笑著說:「多麼愚笨的人!不知道享受人生,只知道忙著準備供養的典禮儀式而累垮自己。」這時候,絲蕊瑪看著他這麼一笑,一時間忘記自己只不過是人家僱請來的幫佣而已,卻非常嫉妒她,更糟糕的是,竟然無法克制內心的妒意,就到廚房去拿起滾燙的熱水,企圖要潑向優它拿的頭。優他拿看著她過來時,心中毫無瞋念,並且想著就是因為絲蕊瑪的幫佣,她才有機會聽聞佛法,又作布施,因此對絲蕊瑪心存感激。但突然間,她明白絲蕊瑪要用滾燙的熱水潑她,她立刻下定決心:「如果我對她懷有任何的瞋心,就讓這滾燙的熱水燙傷我。如果沒有瞋心,願一切平安。」
由於優它拿對絲蕊瑪不懷一絲瞋心,這滾燙的熱水頓時像冷水般,對她毫髮未傷。絲蕊瑪認為這熱燙的水一定已經變涼了,就想要再去拿另一罐熱水來,但卻被優它拿的僕人抓住,並且加以毆打。優它拿阻止他們,並要他們為她敷藥。
這麼一來,絲蕊瑪恢復理智,明白自己的身份,她後悔自己想要傷害女主人的念頭,就請求優它拿原諒她。優它拿告訴她:「我要去請教父親可不可以接受你的道歉。」絲蕊瑪同意與她一齊去向優它拿的父親富留那道歉。但優它拿說:「我所謂的父親,不是指生身父親,而是幫助我打斷生死輪迴的佛陀。他教導我究竟真理的佛法。」絲蕊瑪表示她也想見佛陀。她們於是決定第二天由絲蕊瑪在優它拿家中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第二天,供養完後,她們向佛陀敘說兩人之間發生的事。絲蕊瑪承認犯了錯誤,懇請佛陀勸告優它拿原諒她。佛陀問優它拿,當絲蕊瑪要傷害她時,心中有什麼念頭?優它拿回答佛陀:「世尊,我因為感激她的幫忙,所以沒有任何恨意或瞋念,我只是向她 展現我的善意。」
佛陀讚嘆她:「優它拿!做得對,做得好!心中不懷瞋念使你能征服辱罵妳的人;慷慨大方的人,能攝服吝嗇的人;說實話的人能攝服說謊的人。」
優它拿於是接受佛陀的忠告,原諒絲蕊瑪。
十七~四、往生天界的方法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住在舒適的華屋中。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 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他們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說,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 因為布施或聽聞佛法,而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另一位女天神則說,雖然她的主人毆 打辱罵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氣,心中沒有任何的瞋念。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滌除恨 意使她往生天界。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用自己的方法,為他人的利益而布 施。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請教佛陀,一個人說實話,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 足道的東西,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嗎?你不該有任何的懷 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十七~五、誤把佛陀當作兒子的婆羅門
有一次,佛陀和一位隨從比丘到裟祇城去化緣。一位年老的婆羅門看見佛陀,就說:「我的孩子,你已經很久沒來看我們了!來吧!讓你的母親也瞧瞧你。」說完後,他就要佛陀回他家去,到達他家時,他的妻子也向佛陀說類似的話, 並且向他們的孩子介紹佛陀是他們的大哥,更要他們向佛陀致意。 從此以後,這對夫婦供養佛陀,聽佛陀說法, 夫婦兩人也因此都證得三果。
比丘們十分困惑,不知道為什麼這對婆羅門夫婦會稱呼佛陀為兒子。 佛陀向他們解釋:「比丘們!他們如此稱呼我,是因為過去很多世時,我是他們的兒子或侄子。」 佛陀親近這對夫婦達三個月之久,這對夫婦因此證得阿羅漢果。
這對夫婦逝世時,比丘們不曉得他們已經般涅槃了,就問佛陀他們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阿羅漢們不往生任何地方,他們已經獲得涅槃的究竟法喜。」
十七~六、製作禮物的布施者
。她看見 他們這麼晚仍然未睡眠,心中想著:「我是因為太可憐,必須一直工作,才會這麼晚還未得安憩。他們那些修行人為什麼也這麼晚還不休憩呢?也許他們其中有人生病或者他 們有什麼困擾吧。」
第二天清晨,璞娜把一些米浸在水中,然後拿來做糕餅,做完之後,她帶著這些粗糙的糕餅,打算到河邊去吃。路上,她看見佛陀正在化緣,她心中嘀咕著:「前些日子我遇見佛陀時,手上沒任何東西可以供養,但當我有東西可以供養時,又遇不著他。今天,我遇見他,碰巧手上也有這些糕餅,但不知他可願意吃這麼粗糙的糕餅嗎?」佛陀明白他的心念,就接受他的糕餅,並且要阿難在地上舖席墊,佛陀就坐在席墊上,進食璞娜供養的糕餅。進食後,佛陀為璞娜澄清心中的疑惑:「妳沒有時間睡眠,因為妳必 須努力工作。至於比丘們,他們必須經常保持醒覺、正念現前,所以才晚睡。不管什麼身份,人都應保持醒覺,正念現前,不可怠惰。」
細細思量佛陀的話後,璞娜深深理解佛法。
十七~七、恰恰好
不論過去,未來或現在,沒有人永遠受人讚嘆,也沒有人永遠受人誹謗。 (偈 228)
如果行為無瑕疵,智慧與德行兼備,如閻浮金 [dhp-a-229-note] 一樣有價值,連智者都日夜加以讚嘆的人,誰能誹謗呢?甚至諸天與大梵天也讚譽這種人。 (偈 229/230)
十七~八、穿木屐的比丘
戒慎惡行,調御色身,捨離惡行,勤修善行。 (偈 231)
戒慎惡語,調御言語,捨棄惡語,勤修善語。 (偈 232)
戒慎惡意,調御心意,捨離惡意,勤修善意。 (偈 233)
智者圓滿調御自己的身口意。 (偈 234)
有一次,六位穿著木屐,雙手拿著木杖的比丘在石板上走來走去,製造很大的噪音。佛陀聽見這些噪音時,問阿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阿難告訴佛陀這六位比丘的情形。佛陀明白事情的真相後,說人必須體諒別人,不要破壞寧靜的氣氛,他也告誡比丘應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從此以後,佛陀告誡比丘不要穿木屐。
《法句經故事集》目錄
本書首頁 | 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 | 譯者序 | 導讀 | 佛陀家譜 | 原始佛教時期的印度地圖 |
---|---|---|---|---|---|
Homepage of this book | Preface 代序——(宏印法師) | Preface of Chinese translator | Introduction |
1. Yamakavaggo (Dhp.1-20) | 2. Appamādavaggo (Dhp.21-32) | 3. Cittavaggo (Dhp.33-43) | 4. Pupphavaggo (Dhp.44-59) | 5. Bālavaggo (Dhp.60-75) | 6. Paṇḍitavaggo (Dhp.76-89) |
---|---|---|---|---|---|
|
|
|
|
|
|
7. Arahantavaggo (Dhp.90-99) | 8. Sahassavaggo (Dhp.100-115) | 9. Pāpavaggo (Dhp.116-128) | 10. Daṇḍavaggo (Dhp.129-145) | 11. Jarāvaggo (Dhp.146-156) | 12. Attavaggo (Dhp.157-166) |
---|---|---|---|---|---|
|
|
|
|
|
|
13. Lokavaggo (Dhp.167-178) | 14. Buddhavaggo (Dhp.179-196) | 15. Sukhavaggo (Dhp.197-208) | 16. Piyavaggo (Dhp.209~220) | 17. Kodhavaggo (Dhp.221-234) | 18. Malavaggo (Dhp.235-255) |
---|---|---|---|---|---|
|
|
|
|
|
|
19. Dhammaṭṭhavaggo (Dhp.256-272) | 20 Maggavaggo (Dhp.273-289) | 21. Pakiṇṇakavaggo (Dhp.290-305) | 22. Nirayavaggo (Dhp.306-319) | 23. Nāgavaggo (Dhp.320-333) | 24. Taṇhāvaggo (Dhp.334-359) |
---|---|---|---|---|---|
|
|
|
|
|
|
25. Bhikkhuvaggo (Dhp.360-382) | 26. Brāhmaṇavaggo (Dhp.383-423) | Full Text |
---|---|---|
|
|
整部 |
- 偈頌部份可另參 多版本對讀
- 法句經首頁
- Tipiṭaka 南傳大藏經; 巴利大藏經
備註:
[dhp-a-229-note] | 「閻浮金」:來自閻浮河 (Jambu) 的金,是品質最佳的金。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