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坤漢譯巴利《法句經》、《法句經》、《出曜經》與《法集要頌經》偈頌對照表
蘇錦坤 編著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The Feature of the Correspondence Tables of Pali Dhammapada among T210, T211 and T213
https://lh3.ggpht.com/-o1f29cu7Sng/UKri5vRWeFI/AAAAAAAAc8Y/H-admPE5iUQ/P1140451_thumb.jpg?imgmax=800
These correspondence tables (Comparative Catalogue) are listed according to the vaggas of Pali Dhammapada . It is not so difficult to find a set of similar tables between the Pali one and T210, so the relating verse of T210 is identified by numbering system while that of T212 and T213 are listed in full sentences. Be as it may,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one in this Blog and others.
Later on, correspondence tables for T213 will be listed.
I hope it would offer helps to expound Pali Dhammapada in light of Chinese verses, or simply offer another version of expoundings.
繼《出曜經》偈頌對照表於 2012年11月20日完成之後,本部落格繼續提供以巴利《法句經》為主的偈頌對照表,基本上僅列出巴利《法句經》,《出曜經》(T212) 與《法集要頌經》(T213)的偈頌,《法句經》(T210)的偈頌僅列出編號。
也就是說,僅有出現在巴利《法句經》的偈頌及其對應偈頌才會出現在此對照表。版主希望除了利用巴利《法句經》、梵文《法句經》、犍陀羅語《法句經》與Pratna波特那《法句經》來解讀漢譯《法句經》之外,也能以漢譯《法句經》來校勘、解讀題他語言版本的《法句經》。
此一漢、巴《法句經》偈頌對照表是在 Devasanti 「巴利《法句經》對照閱讀」的基礎下,進行修訂,在此謝謝該版所作的法供養。Devasanti 的網址為:
http://tw.myblog.yahoo.com/devasanti-santi/archive?l=f&id=15&page=8 (鍊結已失效;可改參: https://yathasukha.blogspot.com/2021/01/dhammapada.html )
(原始出處: https://yifertwtw.blogspot.com/2012/11/the-feature-of-correspondence-tables-of.html )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依蘇錦坤漢譯巴利《法句經》編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禮敬世尊、阿羅漢、圓滿自覺者
第一:雙品 | 第二:不放逸品 | 第三:心品 | 第四:花品 | 第五:愚人品 | 第六:智者品 |
---|---|---|---|---|---|
|
|
|
|
|
|
第七:阿羅漢品 | 第八:千品 | 第九:惡品 | 第十:刀杖品 | 第十一:老品 | 第十二:自己品 |
---|---|---|---|---|---|
|
|
|
|
|
|
第十三:世間品 | 第十四:佛陀品 | 第十五:樂品 | 第十六:喜品 | 第十七:忿怒品 | 第十八:塵垢品 |
---|---|---|---|---|---|
|
|
|
|
|
|
第十九:住於法品 | 第二十:道品 | 第廿一:雜品 | 第廿二:地獄品 | 第廿三:象品 | 第廿四:貪愛品 |
---|---|---|---|---|---|
|
|
|
|
|
|
第廿五:比丘品 | 第廿六:波羅門品 | ||||
---|---|---|---|---|---|
|
|
- 《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 (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