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12 Atta 己身品〉157-166頌(依蘇錦坤漢譯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編序)


蘇錦坤 製表

Dhammapada〈12 Atta 己身品〉157-166頌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12 Atta 己身品〉157-166頌(蘇錦坤漢譯) 《法句經》(T210)〈20 愛身品〉13頌(支謙譯) 《出曜經》(T212)〈24 我品〉21頌 《法集要頌經》(T213)〈23 己身品〉 22 頌
PLSu-12-157 如果他知道愛惜自己,就應該保護需妥善保護的他自己,智者應在夜晚三時的任一時(均)保持警覺。(157)
T210-20-001 自愛身者,慎護所守,希望欲解,學正不寐。(1)
T210-30-012 如備邊城,中外牢固,自守其心,非法不生,行缺致憂,令墮地獄。(12)

T212-06-012 夫欲自念者,善宜自守護,猶如防邊城,深塹固乃牢,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6 念品〉(12) T213-05-013 夫欲自念者,宜自善守護,如防護邊城,乃牢固墻塹。〈5 愛樂品〉 (13)
PLSu-12-158 自己應先正確地建立自己,然後才能去教導他人,智者不應汙染自己。(158) T210-20-002 身為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惓則智。(2) T212-24-007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不侵智者。(7) T213-23-007 先自而正己,然後正他人,若自而正者,不侵名真智。(7)
PLSu-12-159 自己所教誨他人的,自己應同樣遵行,善於調御自己的人才能令他人自我調御,調御自己最困難。(159) T210-20-003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3) T212-24-006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乃謂為上。(6) T213-23-006 先自而正己,然後正他人,若自而正者,乃謂之上士。(6)
PLSu-01-160 自己是自己的救護者,他人怎麼能當你的救護者?能夠自我調御的人,就成為自己最難得的救護者。(160) T210-20-004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4) —————— T213-23-020 自己心為師,不依他師,自己為者長作真智師。 (20)
PLSu-12-161 惡是我所作,從我而來,起源自我,惡摧毀愚者,就像鑽石摧毀其他堅硬的寶石一樣。(161) T210-20-005 本我所造,後我自受,為惡自更,如剛鑽珠。(5) T212-29-012 達己淨不淨,何慮他人淨?愚者不自練,如鐵鑽純鋼。〈29 惡行品〉(12) T213-28-011 達己淨不淨,何慮他人淨?愚者不自鍊,如鐵鑽鈍鋼。〈28 罪障品〉 (11)
PLSu-12-162 極端的惡行披覆著他就像蔓藤纏繞著莎羅樹,他對待自己,就像他的敵人想對他作的一樣。(162) T210-20-006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6) T212-12-010 至竟犯戒人,葛藤纏樹枯,斯作自為身,為恚火所燒。〈12 沙門品〉(10) T213-11-010 畏罪懷驚懼,假名為沙門,身披僧伽胝,如刳娑羅皮。〈11 沙門品〉(10)
PLSu-12-163 不良行為和對自己有害的行為很容易作,但是,善良的和有益的行為是最難作的。(163) T210-20-007 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7) T212-29-017 善哉修善者,善哉為甚惡,惡惡自為易,惡人為善難。〈29 惡行品〉(17) T213-28-016 善哉修善者,傷哉為甚惡,惡惡自為易,惡人為善難。〈28 罪障品〉 (16)
PLSu-12-164 那些毀謗阿羅漢、聖者、正命者教法的愚者,那些執持惡見的愚者,他們恰如竹子開花,作惡以自我毀滅。(164) T210-20-008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疾之,見而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8) T212-09-008 竹蘆生節,還害其軀,吐言當善,不演惡教。〈9 誹謗品〉(8) T213-08-010 竹蘆生實乾,還害其自軀,若吐言當善,不演惡法教。〈8 語言品〉(10)
PLSu-12-165 惡確實由自己所作,染污亦是自己所為,不作惡實由自己所決定,清淨也是自己所為,淨與不淨由各人自己選擇,他人不能清淨別人。(165) T210-20-009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自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9) T212-29-011 人之為惡,後自受報,己不為惡,後無所憂。〈29 惡行品〉(11) ——————
PLSu-12-166 (即使)別人有重大義利,不應因這而令自己放棄自己的義利,徹底理解了自己的義利,他應專注於自己的義利。(166) T210-20-010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10) T212-24-010 為己或為彼,多有不成就,其有覺此者,正己乃訓彼。(10) T213-23-010 為己或為彼,多有不成就,其有學此者,自正兼訓彼。(10)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