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 Dhammapada






  • 《法句經》,吳根友 (白話釋譯),1997,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台灣.高雄市。
  • 「法句經 Dhammapada」。《中英對照佛教聖典》。(第八版。日本東京都:佛教傳道協會,1980)。 [28]
  • 「泰國南傳大藏經中之《法句經》」。黃謹良。 [29]
  • 日譯(和訳): 《法句經》;荻原雲來訳註
  • 法句經解題 --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備註:

[1]原始出處請參考: Access to InsightTipitaka: → Dhp
[2]原始出處請參考: The Pāḷi Tipitaka (http://www.tipitaka.org/ ) (請於左邊選單“Tipiṭaka Scripts”中選 Roman → Web → Tipiṭaka (Mūla) → Suttapiṭaka → Khuddakanikāya → Dhammapadapāḷi。或可參考 【國際內觀中心】(Vipassana Meditation) (As Taught By S.N. Goenka in the tradition of Sayagyi U Ba Khin)所發行之《第六次結集》(巴利大藏經) CSCD ( 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CD )。]
[3]English translated by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Chinese translated by Yeh chun(葉均); Chinese commented by Bhikkhu Metta( 尊者 明法 比丘 )〔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尊者 佛護) 英譯; 了參 法師 (葉均) 譯; 尊者 明法 比丘 註(增加許多濃縮的故事)〕
[4]單字注解:廖文燦
[5]

The way of truth (The Dhammapada), 那羅陀 長老 ( Thera Nārada )(英譯), 淨海 法師 中譯, 白話文版

台北市:慧日講堂,佛曆2518[民63]初版;
台北市:正聞,民72[1983]再版;
臺北市:正聞,民78[1989]三版;
臺北市:法鼓文化, 2012.10(ISBN:9789575985974,平裝));
館藏地: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南華大學圖書館、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臺北科技大學圖書館
[6]Pali-Chinese Dhammapada with Exegeses
[7]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 天息災 奉 詔譯
[8]法救(Dharmatrata)尊者 原著;葛雷斯帕漢(Gareth Sparham)藏譯英;孫一英譯中。初版。宜蘭縣冬山鄉:中華印經協會,民93。
[9]&/ Pali-English ContrastReading (Translated by Ven. Ṭhānissaro Bhikkhu, 巴英比照對讀) and so on.(Suttapiṭaka (經藏)Khuddakanikāya (小部)Dhammapadapāḷi (法句(經))1. Yamakavaggo (雙品)
[10]in the Bibliotheca Polyglotta (Gāndhārī, Pāḷi, English, The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Chinese)
[11]《法句經故事集》-- 馬來西亞.達摩難陀長老 著,臺灣.周金言 譯: 本站另一線上版 (HTML)、 PDF (34.2 MB, 原始直式排版,掃描影像檔)、 PDF (橫式排版,文字檔;以上內容皆經 佛陀教育基金會 稍做修改過)、 PDF (果儒 法師 修改)
[12]陳建宏,邱秀華,謝素鳳整理。《涅槃的高速公路》。(台南縣:原始佛教學院,2003)。
[21]“藏經閣外的掃葉人”網誌----【台語與佛典】, 探討漢譯四阿含與巴利五部尼柯耶的教導,也介紹古漢譯和台語的關聯
[25]紀錄:吳一忠,謝杏熏
[28]《中英對照佛教聖典 = The teaching of Buddha》
[29]《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91》。(台北市:大乘文化,1980):頁211-250。
[42]漢譯南傳大藏經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ali Tipiṭaka, 第 26 冊 No. 0009, 法句經, 悟醒 譯,共 1 卷,紙本來源: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 / 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1995.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26 冊 » No.0009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