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語 Pali Language (Pāli Bhāsā)
巴利語
維基百科之巴利語詞條
取材自: 巴利語 ( 維基百科 ) (資料擷取:2018-12-17)
巴利語( IAST / ISO 15919 : Pāḷi、पालि)是 古印度 的一種語言,屬於 印歐語系 ( Indo-European languages )、 印度-伊朗語族 ( Indo-Iranian languages )、 印度-雅利安語支 ( Indo-Aryan languages )的一種 中古印度-雅利安語 ( Middle Indo-Aryan languages ),與 梵語 十分相近,是印度西方所用的俗語( 普拉克里特諸語言 Prakrit )。巴利語可以用各種文字書寫,比如 婆羅米文 、 天城文 ,以及由 巴利聖典協會 的英國語言學家理斯·戴維斯( Thomas Rhys Davids )所採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 拉丁字母轉寫 。
起源
從字面上來看,巴利(Pāli),是線、行,或是文章、經典的意思,和 註釋、評論 ( Attha-katha )相對。按 南傳上座部 的記載,稱記載巴利三藏的語言,為「摩揭陀語」(Magadhi),或「根本語」(Mula-Bhasa)。後來才叫其「聖典(Pali)語」,即「巴利語」 [1] 。
據 錫蘭 上座部佛教 的傳說,現存的《 巴利語大藏經 》就是 阿育王 的兒子 摩哂陀 (巴利語:Mahinda,梵語:Mahindra)帶到錫蘭去的版本,所以巴利語也就是 摩揭陀語 (Māgadhā nirutti,Māgadhikā bhāsā)。在公元四世紀以 僧伽羅文 記錄後,在公元五世紀, 覺音 尊者將僧伽羅三藏及注釋書轉譯為巴利書寫語。
然而,據 季羨林 考證,根據語言學的特徵,巴利語應是屬於古印度西部的方言,與流行於東部的 摩揭陀語 不同 [2] 。印度地方現存的三十多件 阿育王敕令 中,屬於西部群的基爾納爾(Girnar)刻文,最接近巴利語。巴利佛教所屬的上座部,其根據地即是西部印度 優禪尼 (Ujjeni)為主的地方,且其附近地區發現的刻文也與巴利語相近。並且,把上座部佛教傳入錫蘭的 摩哂陀 長老,據說生於優禪尼,並在這裡出家 [1] 。
在巴利語和 摩揭陀俗語 ( Ardhamāgadhī )之間有很多顯著的相似性,摩揭陀俗語是保存在古代 耆那教 經典中的古老形式的摩揭陀語。摩揭陀俗語同巴利語在類似要點上不同於阿育王題刻的東部俗語。例如,摩揭陀俗語也不把r變更為l,並且在名詞變格中至少在很多押韻的地方顯示了結尾-o而非東部俗語的-e。這種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因為耆那教的創始者 尼乾陀若提子 (被教徒尊稱為大雄 Mahāvīra) 和 釋迦牟尼佛 在相同的地域( 摩揭陀國 )傳教。
4 書寫
帶有變音符號的巴利語字母
歷史上,巴利語的最先書寫記錄據信是在 斯里蘭卡 基於早先口頭傳承而寫成的。依據斯里蘭卡的 大編年史 Mahavamsa,由於國家鬧大饑荒,佛教僧侶在公元前100年Vattagamini王期間寫下了巴利語聖典。寫下的巴利語的傳播保持了一套通用的字母音值系統,但使用各種各樣的實際文字來表達這些音值。這使很多西方人糊塗,他們意圖假定一種文字不可避免的連結著一組音素。
在斯里蘭卡,巴利語文本記錄於新哈勒文(Sinhala,僧伽羅文)。其他地區文字,最顯著的有高棉文、緬甸文、傣文(傳統傣仂文)和現代泰文(自從1893年),天城文和東南亞孟族人(Mon)的孟文、寮文(寮國Laos)也已經被用來記錄巴利語。
自從十九世紀,巴利語已經用羅馬文字書寫了。Frans Velthuis設計了一個可選方案允許使用普通ASCII碼來打字而不用變音符號,但是它比標準Rhys Davids系統(見下)要更少可讀性。
巴利語字母如下排序(以天城字母的順序為基準,巴利語專用的發音擺在最後):
電腦(計算機)上的巴利語轉寫
有多種字體用於巴利語轉寫,但是不推薦老的ASCII字體比如Leedsbit PaliTranslit, Times_Norman, Times_CSX+, Skt Times, Vri RomanPali CN/CB, foreign1 等,因為它們彼此不兼容並且在技術上過時了。正好相反,推薦基於 Unicode 標準的字體,因為Unicode是所有字體的前景還有它們易於相互移植。
…, …, …,
使用ASCII的巴利語文本
Velthuis方案最初由Frans Velthuis在1991年為他給TEX排字系統設計的「devnag」天城體字體開發的。表示巴利語變音符號的這種系統已經用於某些web站點和討論列表。
下表比較各種常用表示:
…, …, …,
其他參考資料
- 舊有字型換為 Unicode字型 :將舊有以不同字型(例如 foreign1, Kh2 或 VriRomanPali CN, Times_CSX+)羅馬化轉寫巴利語之檔案,藉由 ms Word 巨集換為 Unicode字型; 請參考:( 為什麼要改用 Unicode )
- 如何正常瀏覽以 UTF-8 編碼之網頁
- 轉寫巴利語之各種字型字元對應 (Romanized Pāḷi Character Mapping)
- 把【巴利專有名詞新音譯方案】的文字(例如苟答馬、阿拉漢、比庫等等)藉由 ms Word 巨集 回復為一般譯名(喬答摩、阿羅漢、比丘等等) ; PDF ; 請參考: 〈「喬答摩」沒有必要「規範」為「果德瑪」〉迴響輯要 , PDF
- 把【巴利專有名詞新音譯方案】的文字(例如苟答馬、阿拉漢、比庫等等)藉由 Google Chrome 擴充功能 回復為一般譯名(喬答摩、阿羅漢、比丘等等)
- 巴利語-漢語-英語-日語 電子助讀辭典 [3]
- 巴漢詞典 Concise Pāḷi-English Dictionary A.P.Buddhadatta Mahāthera 原著;大馬比丘 Mahāñāṇo 漢譯;明法比丘 繼續編輯至 2009.5; 直接閱讀 (html) 、 PDF 、 (ms).doc 、 PDF (中文簡體版)
- 簡要巴漢辭典 (莊春江工作站)
- 巴利-漢-英語 佛學名相 辭彙
- 簡明巴英詞典 (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 A.P. Buddhadatta Mahāthera 原著, 大馬比丘 漢譯; Digital Edition: Marcus Bingenheimer with Shi Zhanghui 釋章慧, Guan Zefu 關則富, Yue Jiandong 越建東, Zhuang Guobin 莊國彬, Huang Yumei 黃玉媺, Cai Bolang 蔡伯郎; Digital Edition Version 1.0 (Autumn 2005); PDF
- 巴漢辭典(附 巴利字索引),譯者:(台灣.斗六)廖文燦; 2009.4. PDF ; RST
- 巴利字尾 、 PDF 、 (ms).doc ( 法雨道場,故 明法比丘 著)
- 巴利語入門 PĀḶI PRIMER(原作者: Lily de Silva, M. A, Ph. D.,含〈習題解答與文法分析〉及〈簡明實用文法〉;整理者:釋性恩(Dhammajīvī)) 直接閱讀 (HTML)、 PDF 、 DOC [2005-04-02 版];
- 巴利語輕鬆上路(ENJOYING Pali)(護法法師 選文; 蔡奇林 譯解): 直接閱讀 (HTML); PDF ; (ms).doc
- 《實用巴利語文法》上冊:蔡奇林 編譯(台灣.嘉義);本講義上冊文法部份「簡介、第一章~第十七章」係以 A.K.WARDER INTRODUCTION TO PALI 一書之 “INTRODUCTION, LESSON 1~16” 為底本,另參考水野弘元之《巴利文法》,並從《巴利藏》中廣引經文例句增補改編而成: PDF (Foreign1 字型,1997.10. 初版,2000.08 第二版修訂,2013.8.26 再次修訂)、 《實用巴利語文法》下冊: PDF (Foreign1 字型,1997 年6 月19 日 增訂第二版) 、《實用巴利語文法》附錄: PDF (Foreign1 字型,2000 年8 月 修訂 第二版)
- 實用巴利語文法(A Practical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原作者: Chas. Duroiselle(1906.12.20 于仰光); Eisel Mazard, 2007.10 于西雙版納 整理; 金如是 整理(2009.4 修正版): pali 四版校稿說明 、 直接閱讀 (HTML)、 PDF 、 doc (繁漢版)
- 以天城體字母表示巴利語
- 巴利語(文)教學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
- The Pali alphabets in Devanagari and Roman characters .
- The Pali alphabets in Devanagari and Roman characters--Extension(123) .
- 天城體文字 。
- Pali_Chinese_Group·巴利語討論群(中文)
- Pali Language Study Aids
- 網路線上 PTS 巴英字典 (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美, 芝加哥大學 U. of Chicago).
- 網路線上基礎巴利語課程
(Elementary Pali Course),
by 那難陀長老 (Ven. Narada Thera)
- Tipitaka.net 網路線上課程
- BuddhaNet (PDF 文件檔).
- Pali Primer (VRI)
- Learn Pali (Buddhism in America - Urban Dharma)
- some pali Typeface Images
- Tipitaka-The Pali Canon (Vipassanaa Fellowship).
- The UK Association for Buddhist Studies 英國佛教研究協會
- Tipitaka-The Pali Canon . (Access to Insight)
- THE TIPITAKA (The Sri Lanka Tripitaka Project, metta.lk)
佛光大辭典-巴利語
巴利語: pāḷi-bhāsā。為南方佛教聖典及其注疏之用語。屬印歐語系,係印度中期亞利安語中,初期地方語(梵 Prākrit)之一。巴利,為 pāli 或 pāḷi, paḷi 之音譯,又作巴梨、波利,意為線、規範,轉用為聖典之意。巴利文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中,相對於注釋(巴 aṭṭhakathā),稱根本聖典為 Pāli。近代始將錫蘭等地之三藏及注釋書所使用之語言,稱為巴利語。字母總數凡四十(一說三十九),母音有八(a, ā, i, ī, u, ū, e, o),父音三十二(k, kh, g, gh, ṅ, c, ch, j, jh, ñ, ṭ, ṭh, ḍ, ḍh, ṇ, t, th, d, dh, n, p, ph, b, bh, m, y, r, l, v, s, h, ḷ,一說三十一),另有一空點(ṃ)。其音聲與文法較梵語為簡,書體亦不定,係以南方各國之書體書寫;由於有巴利三藏,遂使原始佛教聖典得以流傳。
巴利語之主要部分約成於紀元前三世紀頃。其發生地有摩揭陀(梵 Magadha)與鄔闍衍那(梵 Ujjayanā)等說,眾說紛紜,或係佛教教團在釋尊入滅前後,向西逐漸傳播時所用之聖典語言。德國學者蓋格爾(W. Geiger)主張巴利語之發展階段有四,即諸經中偈頌之語言、經典中散文之語言、藏外典籍之新散文之語言、新詩之語言等。西元一八三三年,梧龐(E. Upham)等英譯以錫蘭土語書寫之大統史(巴 Mahāvaṃsa),並刊行其著作「錫蘭神聖的及歷史的作品」( The sacred and historical works of Ceylon),開巴利語研究之風氣。一八五五年,豪斯貝爾(V. Fausböll)校訂出版法句經(巴 Dhammapada),為巴利聖典刊行之先驅。其後,歐洲、錫蘭、日本等國學者,從事原典校訂及翻譯工作者亦多。文法書有庫羅(B. Clough)之巴利文法摘要(Compendious Pali Grammar, 1824)、穆勒( Fr. Müller)之促進肯特洲之巴利語(Beitriäge zur Kentnis der Pāli-Sprache, 1867~1868)、立花俊道之巴利語文典、水野弘元之巴利語文法、長井真琴之獨習巴利語文法等。字典有基魯達司(R.C. Childers)之巴利語字典( Dictionary of the Pāli Language, 1875)、大衛斯(Rhys Davids)及史代德( W. Stede)之巴利英文辭典(Pāli-English Dictionary,1921~1925)、水野弘元之巴利語辭典等。〔歐米の佛教、根本佛典の研究〕 p1385
取材自《佛光大辭典》:巴利語 [4]
註釋
[1] | (1, 2) 賀勻: 略談巴利語 |
[2] | 季羨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北京大學人文科學學報》一九五七年第一期:我們還可以從語言特徵上來闡明巴利文不是摩揭陀語。關於巴利文的流行地區問題,學者們有各種不同意見。Westergaard(《Über den ältesten Zeitraum der indischen Geschichte》, p. 87.)和E. Kuhn(《Beiträge zur Pāli-Grammatik》, pp. 6 ff.)認為巴利文是優襌尼(Ujjayinī)地方的方言。R. O. Franke從碑刻方面來著手研究這個問題,結論是︰巴利文是賓陀山(Vindhya)中部至西部一帶的方言(《Pāli und Sanskrit》, pp. 131 ff.)。Sten Konow也以為賓陀山地帶就是巴利文的故鄉(《The Home of Paiśāci》, ZDWG. 64, p. 95 ff.),因為他發現巴利文與毗舍遮語之間相同的地方很多,而毗舍遮的故鄉他就定為優襌尼(Grerson,《The paiśāca Language of North-Western India》, Asiatic Society Monographs. Vol. Ⅷ, 1906.書中說毗舍遮語是印度西北部方言。)。H. Oldenberg最初主張巴利文是羯陵迦(Kaliṅga)方言(巴利文《律藏》,vol. I. London 1879, pp. L ff.)。附和此說者有E. Müller(《Simplilfied Grammar of the Pāli Language》, London 1884, p.111.)。但是H. Oldenberg後來又放棄了前說,另立新說,說巴利文是馬拉提語的前身(《Die Lehre des Upanishaden und die Anfänge des Buddhismus》, Göttingen 1915, p. 283.)。E. Windisch(《Über den sprachlichen Charakter des Pali》, Actes du XIV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es Orientalistes, prem. Partie, Paris 1906, pp. 252 ff.)和W. Geiger(《Pāli literatur und Sprache》, Strassburg 1916, p. 5.)則復歸舊說,說巴利文就是摩揭陀方言(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獻不勝枚舉,請參閱︰季羨林《使用不定過去時作為確定佛典年代和來源的標準》「Die Verwedung des Aorists als Kriterium für Alter und Ursprung buddhistischer Texte」。德國《格廷根科學院集刊.語言學歷史學類》,1949, p. 288. Anm, 2.)。上面這些說法雖然紛歧,但也有比較一致的一點,這就是︰多數學者都主張巴利文是一個西部方言。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子。巴利文的形態變化與阿育王石刻的吉爾那爾(Girnār)石刻相似,如「於」格的語尾是-amhi﹑-e「業」格複數的語尾是-ne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摩揭陀語則是一個東部方言,r變成l,s變成ś,以-a作尾聲的字「體」格的語尾是 -e等等。兩者的區別是非常大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混為一談。 |
[3] | 巴利三藏電子辭典及巴利三藏、義注、複注助讀; Pali Canon E-Dictionary Version 1.94 (PCED);軟體作者: 無嗔(提供正體、簡體版選擇)(觉悟之路 上座部佛教 止观禅修 原始佛法 Theravada Buddhism) |
[4] | 佛光大辭典: 巴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