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ante慈鑒:

 

大致校過Mazard的四版, 以下是我的發現、說明:

 

1. 版序: Mazard是個學者,他正在為PTS做上座部傳統巴利文法研究專案,主要與《迦旃延文法》相關,所以他整理Duroiselle的四版。Duroiselle後在1915Dr. DeSilva也依《迦旃延文法》出版過文法書, Mazard也把它整理成電子檔。 但是Mazard四版的序言篇幅太長, 前面圍繞在他「認為」一百年前Duroiselle「應該」參考過那些書, 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幾乎是論文第一章的研究背景),對論文是有必要,但對本書的內容不太有新貢獻。因為每一版序言都只有一頁,所以我只錄出他出版資訊、序言中評論重點。

 

1.      無可避免,包括我在內,每一版都有的打字錯誤, 因為他沒有更動三版文本,也沿襲三版的印刷錯誤,不過有加補充說明或加評論。另外,Mazard可能因為轉檔,造成表格內容移位問題,如複數跑到單數位置、中性字跑到女性字。

 

Mazard的更正部份主要是在梵語字根拼法。

 

2.      Duroiselle的文法書文體並不是論文式報告書,除非讀者已從頭仔細讀過一遍,習慣他的說明方式,若只從中插入,有時會缺乏連貫性,有點霧裡看花。譬如他的經常舉出i) ii) iii)...數點, 問題是後續的範例排版位置相距太遠,讀者不小心會迷糊掉。有時Mazard覺得原版語意不很清楚,會加短文補充說明。如果我上一版整理時有的已修正過,就會略過Mazard的說明。採用Mazard補充說明的部份用藍字標出。

 

另外,Mazard在第一章字母部份加了南亞字母(斯里蘭卡文、緬文、柬埔寨)字體,印象中蔡奇林老師的文法書也有。一般我們的讀者很用少,所以我就略過了。

 

3.      三、四版都很強調版面的美觀,問題每一個讀者都各有偏好,審美觀也不一樣。Adobe Acrobator (PDF) 電子檔可閱讀任何字型, 只要不複製到word檔,其實都無妨。因為我的初稿,不含複合詞及句法章的字典語形、意義,不含勘誤表,這樣就253頁的篇幅。只好克勤克儉,把詞形變化表的格位合併,複合詞那些字義的解釋多半像字典般用小字。目前維持200頁左右的篇幅。字體太小,電腦上閱讀PDF檔可以放大。不過這類文法參考書,最好還是列印裝訂,前後翻查、對照參考,作筆記方便。如果版面製作不夠美觀,請罵我吧!

 

4.      為什麼要添加原版書上沒有的字義解釋及詞類?我第一次譯巴利文法是在帕奧,有位比丘尼很用功,發心學巴利,每天早上風雨無阻去上「聽雷班」。教巴利的阿舍梨,以英文授課,拿英文教材給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可是他不懂英文。比丘尼的講義,一個句子十個字,其中八個字要查字典,每字又有很多不同意義,所以造成句義排列組合上很大的困難。他只好找人幫忙翻譯,不小心就抓到以前念過蔡奇林老師法雨函授班的我。我那時很久沒手寫中文,寫字像小孩子,歪歪斜斜,譯了半張A4紙,手就抽筋了,我比他更需要幫助。

 

Hema讚歎這麼有心學習的法師,我本身見過幾個類似的案例。台灣巴教學都非常強調英文,佛所、哲所的學生可以自己讀原文書,他們並不需要幫助。仰光學巴利的環境就是比我們好,不見得每個人都懂英語。緬甸人從小出入寺院跟出家人學習,多多少少都能用巴利。學南傳佛法、禪法,巴利是基礎,對巴利語多少需要有點概念。台灣有很多對英語有困難的讀者,因為學習困難就對巴利怯步。英語跟巴利是不同的語言,其實學巴利並不需高深的英文基礎。只要理解語言的結構,多看多念,慢慢學就會有好成績的。這本書起先是我個人的筆記需要,既然要跟其他有心學習者分享,我想還是再花點時間把意義找出來。只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人的學習興趣!

 

附上修正版的檔案,本人並不建議這本文法書提供讀者word檔。我的電腦有很多巴字型,製作檔案並沒有問題,轉檔多少會出現亂碼、錯位、資料不見,校稿是不會發現的。敬祝

 

身安道

 

Sayālay Hemavatī 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