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諸法 [LChnFn01-02] 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LChnFn01-03] 。( 001 典故 )
二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 002 典故 )
三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六 彼人 [LChnFn01-05] 不了悟:『我等將毀滅』 [LChnFn01-06] 。若彼等如此,則諍論自息。 [NandFn01-01]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06)
八 願求非樂
[LChnFn01-09] 住,善攝護諸根,飲食知節量,具信又精進,魔不能勝彼,如風吹石山。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07~008)。
十 若人離諸垢,能善持戒律,克己與誠實,彼應著袈裟。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09~010)。
十二 真實思真實,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達真實。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11~012)
十三 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人。
十四 如善密蓋屋,不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貪欲不漏人。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13~014)
十五 現世此處悲,死後他處悲,作諸惡業者,兩處俱憂悲,見自惡業已,他悲他苦惱。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15)
十六 現世此處樂,死後他處樂,作諸善業者,兩處俱受樂,見自善業已,他樂他極樂。( 016 典故 )
十七 現世此處苦,死後他處苦,作諸惡業者,兩處俱受苦,(現)悲『我作惡』,墮惡趣更苦 [LChnFn01-13] 。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17)
十八 現世此處喜,死後他處喜,修諸福業者,兩處俱歡喜,(現)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 典故 ,法句經故事集(偈 018)
二0 雖誦經典少,能依教實行,具足正知識,除滅貪瞋癡,善淨解脫心,棄捨於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門分。(
019-020 典故 )
雙品第一竟〔Yamakavaggo Pa.thamo〕
注釋:
[LChnFn01-03] | 〔註01-03〕 原文 Cakka.m va vahato pada.m 應譯為「如車輪隨於拖車之獸足」。 |
[LChnFn01-04] | 〔註01-04〕 原文 Sanantano 為古代之意。古法(Sanantano Dhammo 或 Poranako Dhammo)即指一切諸佛與諸佛弟子,所共同遵守的永久不易之法。 |
[LChnFn01-05] | 〔註01-05〕 「彼人」指諍論的人。因此經乃世尊在祇陀林中針對俱生皮(Kosambi)的諍論比丘而說。 |
[LChnFn01-06] | 〔註01-06〕 原文 Mayam Ettha Yamamase 直譯應作「我等將滅亡於此(諍論)中」。即為此諍論所困而走上毀滅之途。 |
[LChnFn01-13] | 〔註01-13〕 由於他作了種種惡業,而引起的現世悲哀稱為「悲我作惡」;然而這種悲哀,尚屬有限,將來墮在惡趣中受報的時候,其苦無窮。 |
[LChnFn01-14] | 〔註01-14〕 巴利 Sahita 或 Samhita 有集合、合理、感化等多義,這裡是佛陀所說三藏的名稱。 |
[LChnFn01-15] | 〔註01-15〕 替別人放牛的人,早上把牛放出,晚上數過了牛的數目交還牛主,換取一天的工資而已。如果他希望去吃從牛所出的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味則不可得。 |
校註:
[NandFn01-01] | 〔校註01-001〕 若彼等知此
說明:參考法雨道場( 明法 法師)出版之修訂版,依巴、英及語體本更正。
|
[NandFn01-02] | 〔校註01-002〕 亦可為"彼實為魔伏"
說明:參考法雨道場( 明法 法師)出版之修訂版,參考巴、英及語體本。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