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虎姑婆的故事(尊者的足跡-南傳法句經的故事)


虎姑婆的故事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雙品 YAMAKA-VAGGO(第 5 偈)】


  這偈法句是佛陀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時,為一位不孕症的女人而說的。以 下是故事的緣起:

  有一個人在父親死後,靠辛勤耕種扶養他的母親,家裡大小事情全都靠 他。他的母親不忍心他獨自一人工作太辛苦,希望兒子早點兒結婚,好增加一 個幫手。

  兒子對母親說:「我會一輩子孝養您,這件事不急,等您百年以後再說 吧。」

  母親說:「你為了家務和農事太辛勞,我不安心,所以希望你一定要結 婚。」

  母親每天為這件事嘮嘮叨叨,兒子只好答應找個對象結婚。他結婚以後, 仍然跟母親住在一起。

  小倆口結婚過了很久,還是沒有懷孕,抱孫心切的母親很不高興,罵兒子 選的媳婦不好。為了要傳宗接代,母子兩人每天吵架。

  母親提議要兒子娶小老婆,不孕的女人怕被婆婆找來的小老婆欺負,所以 決定自己為丈夫找生育的對象。

  妻子要為丈夫找對象,丈夫答應了。一般的人都不願意當小老婆,但是為 了繼承財產,還是有人接受。終於找到一個小女孩帶回來當小老婆,她的任務 是生孩子傳宗接代。

  大老婆心裡想,如果小老婆生了兒子,會獨佔財產,於是產生了忌妒心, 就跟小老婆說:「妳懷孕時一定要先告訴我。」天真的小老婆答應了她。

  不久之後,小老婆懷孕了,如約先告訴大老婆。大老婆煮飯給她吃,暗中 在食物中下了墮胎的藥,使她流產。

  第二次懷孕,大老婆也是暗地裡下藥,害她再度流產。鄰居們覺得可疑, 提醒小老婆。她想很可能這愚蠢的女人為了地位及財產的繼承,產生忌妒心, 真的在食物中放了藥。她不再相信大老婆了。

  小老婆第三次懷孕,她決定不再告訴大老婆。肚子自然一天天地大起來。 等到大老婆發現時,胎兒已經相當大。大老婆責怪她沒有履約早先告知。

  小老婆反唇相稽:「是妳自己找我來的,可是妳卻害我兩次墮胎流產,如 今我知道妳不懷善意,我為什麼還要告訴妳﹖」

  胎兒在孕婦腹中日益長大,大老婆心有不甘,依舊伺機下毒,迫使小老婆 發生早產,生產困難,產婦痛苦不堪,瀕臨死亡之時,滿懷怨恨地痛罵大老 婆:「是妳自己帶我來這個家庭的,卻害我如此悽慘,不但三次加害我的小 孩,現在我也快要死了。在死之前我發誓:將來我要當一個虎姑婆吃妳的小 孩。」

  小老婆滿懷瞋怨地斷氣了,她死後轉生為一隻貓,投生在原來的家中。當 丈夫知道大老婆殘忍地害死三個小孩以及小老婆時,就狠狠地揍她,在頭部、 脖子、腰身亂打亂踢,終於把老婆打死了。大老婆就在這裡轉生為一隻母雞。

  母雞長大了,當牠開始生蛋,貓就來吃掉。第二次母雞生蛋,貓又來吃。 第三次,不僅吃雞蛋,也想吃母雞。貓攫住母雞,母雞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 後,心想:我死了以後,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吃牠的小孩。

  滿心怨恨的母雞死了以後,轉生為豹。貓後來死亡出生為鹿。鹿長大以 後,有三次生出的小鹿被豹吃掉了。最後一次還抓住母鹿。鹿臨死之前心想: 將來我也要吃牠的小孩。於是鹿變成了虎姑婆。後來豹轉生為舍衛城的一個 女孩子,當她結婚成家以後,虎姑婆化身為她的親密朋友。她懷孕生產時,虎 姑婆來了,假裝關懷地說:「妳生了男孩還是女孩﹖讓我看看!」虎姑婆進入 房裡,一看到小嬰兒,抓起來就吃掉。第二次也這樣。

  第三次要生產的時候,這個女人告訴丈夫說:「這裡有一個可怕的虎姑 婆,已經吃掉了我的兩個孩子,我不想在這裡生產,我要回娘家去。」

  那時虎姑婆正在忙,沒有立刻趕來。忙完事情再來時,找不到他們,就向 鄰居打聽說:「我的朋友去哪裡﹖」鄰居們告訴她:「這裡有一個虎姑婆,專 門吃小孩子,她不願在這兒生產,已經回娘家去了。」虎姑婆決定等她回來的 時候,再來吃她的孩子。

  這個女人生產過後準備回家,途經給孤獨園的寺院。那邊正好有水池,女 人將嬰兒交給丈夫照顧,自己去洗澡,女人洗澡之後,丈夫把嬰孩交給太太, 換丈夫去洗澡。當這個女人懷抱嬰兒坐下來餵母乳時,忽然看見虎姑婆遠遠地 走過來,她嚇得大聲叫喚丈夫:「虎姑婆來了,我們快走吧!」於是他們倉皇 逃進了寺院。

  當時佛陀正在說法,女人惶恐地將嬰兒放置佛陀足前,哀求說:「我已經 將這嬰孩交給您了,請救救這個小孩!」寺院裡的護法神將虎姑婆擋在外面, 佛陀命阿難去叫她進來。一看見虎姑婆進來,這個女人便著急地大聲嚷道: 「她來了,她來了!請救救我的孩子!」佛陀安慰她說:「妳不要緊張也不要 害怕。」

  虎姑婆進來以後,佛陀向她們闡明:「在這世界上,絕不能以怨恨止息怨 恨,唯獨無怨恨才可以止息,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倘若今天沒有來到這裡, 妳們的瞋恨心會像烏鴉與貓頭鷹或蛇與老鷹那般,彼此的仇恨永遠無法解決。 唯有明白善心、包容心和友誼,才能化解冤冤相報的瞋恨心。」

佛陀即說偈言: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她們聽了佛陀的教示,就此放下仇怨,成為真正的好朋友。聽聞者莫不同 霑法益。


翻譯者: 護法法師 (尼泊爾籍)(依巴利文翻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