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19 老耗品〉14頌(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


蘇錦坤 製表

支謙譯《法句經》〈19 老耗品〉
《法句經》(T210)〈19 老耗品〉14頌 《出曜經》(T212) 無對應品名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11 老品〉11頌
T210-19-001 何喜何笑?命常熾然,深蔽幽冥,如不求錠。(1) T212-01-004 何憙何笑,念常熾然,深蔽幽冥,而不求錠?〈1 無常品〉(4) PLSu-11-146 生命總是在熾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會有歡笑?為什麼會有喜樂?當被黑暗遮蔽(時),你為何不尋求燈?(146)
T210-19-002 見身形範,倚以為安,多想致病,豈知非真?(2) T212-28-016 如是當觀身,眾病之所因,病與愚合會,焉能可恃怙?〈28 觀品〉(16) PLSu-11-147 看這心造的形像!一堆瘡口的混合物,多病與諸多思惟,變動而不穩定。(147)
T210-19-003 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3)
T210-01-014 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其然。〈1 無常品〉(14)

T212-01-032 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其然。〈1 無常品〉(32) PLSu-11-148 這衰敗的色身,為脆弱的、易損壞的疾病巢穴,腐爛發臭的身體敗壞分散,生命終將滅亡。(148)
T210-19-004 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4) —————— ——————
T210-19-005 身為如城,骨幹肉塗,生至老死,但藏恚慢。(5) T212-17-020 骨幹以為城,肉血而塗之,根門盡開張,結賊得縱逸。〈17 雜品〉(20) PLSu-11-150 有一座城為骨頭塗上血、肉而建造的,裡面堆放著老、死、我慢與虛偽。(150)
T210-19-006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力學。(6) T212-01-027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力學。〈1 無常品〉(27) PLSu-11-151 華麗的王車會朽壞,身體也會變得衰老,但是善人所教的法不會腐朽,(這是)善人互相教導(的法)。(151)
T210-19-007 人之無聞,老若特牛,但長肌肥,無有福慧。(7) —————— PLSu-11-152 不學的人如牛老去,只長肉而不長智慧。(152)
T210-19-008 生死無聊,往來艱難,意猗貪身,生苦無端。(8) T212-32-006 生死無有量,往來無端緒,求於屋舍者,數數受胞胎。〈32心意品〉(6) PLSu-11-153 經歷了多次生死輪迴,我尋找造屋者,卻未找到,生死輪迴極為痛苦。(153)
T210-19-009 慧以見苦,是故棄身,滅意斷行,愛盡無生。(9) T212-32-007 以觀此屋,更不造舍,梁棧已壞,臺閣摧折。〈32 心意品〉(7) PLSu-11-154 造屋者,你被看到了!你將無法再造屋舍了,屋頂支架已斷裂,屋頂已壞損,我心趨向涅槃,我已經達到貪欲的終點。(154)
T210-19-010 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鷺,守伺空池。(10) T212-18-004 不修梵行,少不積財,如鶴在池,守故何益?〈18 水品〉(4) PLSu-11-155 既不修習梵行,年輕時又未取得財富,他們像老鸕鶿守候著無魚的池沼。(155)
支謙譯《法句經》〈19 老耗品〉
《法句經》(T210)〈19 老耗品〉14頌 《出曜經》(T212) 無對應品名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11 老品〉11頌
T210-19-011 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11) T212-18-003 不修梵行,少不積財,愚者睡眠,守故不造。〈18 水品〉(3) PLSu-11-156 既不修習梵行,年輕時又未取得財富,他們躺臥著悲嘆過去,如同箭射出(不回)。(156)
T210-19-012 老如秋葉,何穢鑑錄?命疾脫至,亦用後悔。(12) —————— ——————
T210-19-013 命欲日夜盡,及時可懃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13) —————— ——————
T210-19-014 當學燃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14) —————— ——————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