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8 言語品〉12頌(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


蘇錦坤 製表

支謙譯《法句經》〈2 教學品〉
《法句經》(T210)〈8 言語品〉12頌 《出曜經》(T212)〈9 誹謗品〉15 頌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T210-08-001 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1) —————— ——————
T210-08-002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2) —————— ——————
T210-08-003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3) T212-09-002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2) ——————
T210-08-004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4) T212-09-004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4) ——————
T210-08-005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儈鬪,是後皆無安。(5) T212-09-003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會鬪,是後皆無安。(3) ——————
T210-08-006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6) T212-09-006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6) ——————
T210-08-007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7) T212-09-007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賢聖解不然,如彼愚得解。(7) ——————
T210-08-008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8言語品〉(8)
T210-34-003 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34 沙門品〉(3)

T212-09-010 比丘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10) PLSu-25-363 善於調御自己語言、說話善巧、不傲慢自負、能法說義說的比丘,他的話是甜蜜的。(363)
T210-08-009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9) T212-09-012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12) ——————
T210-08-010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10) T212-09-013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13) ——————
T210-08-011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11) T212-09-014 至誠甘露說,說法無有上,諦說義如法,是為立道根。(14) ——————
T210-08-012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苦際,是謂言中上。(12) T212-09-015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斷苦際,是謂言中上。(15) ——————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