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偈頌對照表(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2 教學品〉29頌
蘇錦坤 製表
《法句經》(T210)〈2 教學品〉29頌 | 《出曜經》(T212)〈8 學品〉無對應偈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
---|---|---|
T210-02-001 咄哉何為寐?螉螺蜯蠧類,隱弊以不淨,迷惑計為身。(1) | —————— | —————— |
T210-02-002 焉有被斫創,心如嬰疾痛,遘于眾厄難,而反為用眠?(2) | —————— | —————— |
T210-02-003 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迹,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3) | 專意莫放逸,習意能仁戒,終無愁憂苦,亂念得休息。〈4 無放逸品〉(8)
思惟不放逸,為仁學仁跡,從是無有憂,當念自滅意。〈5 放逸品〉(22)
|
—————— |
T210-02-004 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4) | T212-04-010 正見增上道,世俗智所察,更於百千生,終不墮惡道。〈4 無放逸品〉(10) | —————— |
T210-02-005 莫學小道,以信邪見,莫習放蕩,令增欲意。(5) | T212-04-009 不親卑漏法,與放逸會種邪見根,不於世長惡。 〈4 無放逸品〉(9) | PLSu-13-167 不應親近卑劣的教法,不應住於放逸,不應親近邪見,不應增長對世間的繫著。(167) |
T210-02-006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6) | —————— | —————— |
T210-02-007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7) | —————— | —————— |
T210-02-008 非務勿學,是務宜行,已知可念,則漏得滅。(8) | —————— | —————— |
T210-02-009 見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健行,是謂賢明。(9) | —————— | —————— |
T210-02-010 起覺義者,學滅以固,着滅自恣,損而不興。(10) | —————— | —————— |
《法句經》(T210)〈2 教學品〉29頌 | 《出曜經》(T212)〈8 學品〉無對應偈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T212-08-001 |
---|---|---|
T210-02-011 起覺義者,學滅以固,着滅自恣,損而不興。(11) | —————— | —————— |
T210-02-012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12) | T212-30-024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遍滅其境土,無垢為梵志。〈30 雙要品〉(24)
T212-34-060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是謂梵志。〈34 梵志品〉(60)
|
PLSu-21-294 殺了母親、父親及兩個剎帝利王,殺了國人及所有隨從,他成為寂靜無擾地遊行(於世間)的婆羅門。〈21 雜品〉(294) |
T210-02-013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13) | T212-15-012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15 忿怒品〉(12) | PLSu-05-061 如果旅行者找不到比自己優秀或等同自己者同行,他應堅決地獨行,不要和愚人同行。(61) |
T210-02-014 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14)
T210-31-011 寧獨行為善,不與愚為侶,獨而不為惡,如象驚自護。〈31 象喻品〉(11)
|
T212-15-013 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15 忿怒品〉(13) | PLSu-23-330 獨居的生活較佳,不與愚人為友,應獨行而不做惡,少欲如同大象獨行在象林裡。〈23 象品〉(330) |
T210-02-015 戒聞俱善,二者孰賢?方戒稱聞,宜諦學行。(15) | —————— | —————— |
T210-02-016 學先護戒,開閉必固,施而無受,仂行勿臥。(16) | —————— | —————— |
T210-02-017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17) | —————— | —————— |
T210-02-018 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頃,事戒者福稱。(18) | —————— | —————— |
T210-02-019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19) | —————— | —————— |
T210-02-020 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諦能誨彼,慧然不復惑。(20) | —————— | —————— |
《法句經》(T210)〈2 教學品〉29頌 | 《出曜經》(T212)〈8 學品〉無對應偈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T212-08-001 |
---|---|---|
T210-02-021 被髮學邪道,草衣內貪濁,矇 矇不識真,如聾聽五音。(21) | —————— | —————— |
T210-02-022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22) | —————— | —————— |
T210-02-023 學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見譽,所願者得。(23) | T212-23-009 智博為多聞,持戒悉完具,二俱得稱譽,所願者盡獲。〈23 聞品〉(9) | —————— |
T210-02-024 學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願。(24) | T212-23-008 雖少多有聞,持戒不全具,二俱被訶責,所願者便失。〈23 聞品〉(8) | —————— |
T210-02-025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25) | —————— | —————— |
T210-02-026 稊稗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26) | —————— | —————— |
T210-02-027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27) | —————— | —————— |
T210-02-028 善學無犯,畏法曉忌,見微知善,誡無後患。(28) | —————— | —————— |
T210-02-029 遠捨罪福,務成梵行,終身自攝,是名善學。(29) | —————— | —————— |
(取材自: 1. Ken Yifertw - Academia.edu
- 《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 (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