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忿怒品(法句經, Dhammapada, KODHA-VAGGO,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 《法句經》目錄 ,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忿怒品 KODHAVAGGO
二二一 捨棄於忿怒,除滅於我慢,解脫一切縛,不執著名色 [LChnFn17-01] ,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 ( 221 典故 ).
二二二 若能抑忿發,如止急行車,是名(善)御者,餘為執韁人 [LChnFn17-02] 。
二二三 以不忿勝忿。以善勝不善。以施勝慳吝。以實勝虛妄。
二二四 諦語不瞋恚,分施 [LChnFn17-03] 與乞者;以如是三事,能生於諸天。
二二五 彼無害牟尼,常調伏其身,到達不死境─無有悲憂處。
二二六 恆常醒覺者,日夜勤修學,志向於涅槃,息滅諸煩惱。
二二七 阿多羅 [LChnFn17-04] 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默然為人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二二八 全被人誹者,或全被讚者,非曾有當有 [LChnFn17-05] ,現在亦無有。
二二九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為智人所稱讚。
二三0 品如閻浮金 [LChnFn17-06] ,誰得誹辱之?彼為婆羅門,諸天所稱讚。
二三一 攝護身忿怒 [LChnFn17-07] ,調伏於身行。捨離身惡行,以身修善行。
二三二 攝護語忿怒,調伏於語行。捨離語惡行,以語修善行。
二三三 攝護意忿怒,調伏於意行。捨離意惡行,以意修善行。
二三四 智者身調伏,亦復語調伏,於意亦調伏,實一切調伏。
忿怒品第十七竟〔Kodhavaggo Sattarasamo〕
注釋:
[LChnFn17-01] | 〔註17-01〕 「名色」(Namarupa)即精神與物質,亦可說心身。 |
[LChnFn17-02] | 〔註17-02〕 若能主急止忿,乃是善於調御者,餘則如徒能執韁而不能控制於馬者。 |
[LChnFn17-03] | 〔註17-03〕 原文尚有一「少」(appam)字。即自己所有物,雖然是少許的,都得分施與乞者。 |
[LChnFn17-04] | 〔註17-04〕 「阿多羅」(Atula)是一個在家佛教徒的名字。 |
[LChnFn17-05] | 〔註17-05〕 過去與未來無有。 |
[LChnFn17-06] | 〔註17-06〕 「閻浮金」(Jambunada)是一種品質最佳的金的特別名詞,意為來自閻浮(Jambu)河的金。 |
[LChnFn17-07] | 〔註17-07〕 由身而起的忿怒。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