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法句經》註解 摘譯 十一:老品 (Old Age)
Dhp146 | Dhp147 | Dhp148 | Dhp149 | Dhp150 | Dhp151 |
---|---|---|---|---|---|
Dhp152 | Dhp153 | Dhp154 | Dhp155 | Dhp156 |
本對讀包含下列數個版本,請自行勾選欲對讀之版本 (感恩 Siong-Ui Te 師兄 提供程式支援):
巴利原典 (CSCD) [2] | 11. Jarāvaggo 146. Ko nu hāso [kinnu hāso (ka.)] kimānando, niccaṃ pajjalite sati;
Andhakārena onaddhā, padīpaṃ na gavesatha.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十一、老品 一四六 常在燃燒 [LChnFn11-01] 中,何喜何可笑?幽暗 [LChnFn11-02] 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LChnFn11-03] ? |
註解 [4] | ānando 喜悅的,滿意。 niccaṃ pajjalite sati 恒常在燃燒中時。當此世間的生命恒常為欲熱等十一種火所燃燒時。 ko nu hāso 你如何會笑?滿意?如此的歡樂值得信賴嗎? andhakārena onaddhā 為八種無知所蒙蔽。 padīpaṃ na gavessatha 你不尋找燈。為何不尋找?為何不為自己造作慧燈,以驅逐黑暗。 |
巴利原典 (CSCD) [2] | 147. Passa cittakataṃ bimbaṃ, arukāyaṃ samussitaṃ;
Āturaṃ bahusaṅkappaṃ, yassa natthi dhuvaṃ ṭhi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四七 觀此粉飾身;瘡傷 [LChnFn11-04] 一堆骨 [LChnFn11-05] ,疾病多思惟 [LChnFn11-06] ,絕非常存者。 |
註解 [4] | cittakataṃ 令其美麗,就是因為衣著、裝飾品、花圈、花邊等而變漂亮。 bimbaṃ 生理上的特質,由四肢與其他特性所組成,是均衡的。 arukāyaṃ 身體是痛處,因為身上有九孔,常流不淨物。 samussitaṃ 為三百種骨頭所支撐。 āturaṃ 充滿疾病,恒常如病人,因為常常需要改變姿勢。 bahusaṅkappaṃ 為許多人以不同方式想像。 yassa natthi dhuvaṃ ṭhiti 此中,即無恒常,也無實體。注意看,自然地,身體必定傾向於敗壞、散落、毀滅。 |
巴利原典 (CSCD) [2] | 148. Parijiṇṇamidaṃ rūpaṃ, roganīḷaṃ [roganiḍḍhaṃ (sī. pī.), roganiddhaṃ (syā.)] pabhaṅguraṃ;
Bhijjati pūtisandeho, maraṇantañhi jīvit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四八 此衰老形骸,病藪而易壞;朽聚必毀滅,有生終歸死。 |
註解 [4] | parijiṇṇam idaṃ rūpaṃ 此色是完全敗壞的。你的這個身體,因為老,所以會完全敗壞。 roganiḍḍhaṃ 疾病的巢,因為此身體是所有疾病的依處。 pabhaṅguraṃ 易壞的。人的這個身體,縱使在剛出生的那天,縱使具有金黃色的光澤,依然被描述為易壞的,因為他潛在的腐壞,及九孔常流不淨。 bhijjati 你的身體會破壞、腐敗、發臭,此身在未來的日子中可知道會有上述的情況。 maraṇantaṃ hi jīvitaṃ 因為生命是以死為其終點,因為所有眾生的生命,皆以死亡作為其終點。 |
巴利原典 (CSCD) [2] | 149. Yānimāni apatthāni [yānimāni apatthāni (sī. syā. pī.), yānimāni’paviddhāni (?)], alābūneva [alāpūneva (sī. syā. pī.)] sārade;
Kāpotakāni aṭṭhīni, tāni disvāna kā ra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四九 猶如葫盧瓜,散棄於秋季,骸骨如鴿色,觀此何可樂? |
註解 [4] | alāpūn’ eva sārade 如秋天的葫蘆,因為風與日的吹曬,到處散落。 apatthāni 被拋棄。 kāpotakāni 有灰色的,即是有鴿子的灰色。 tāni disvāna 已經見到他們,已經見到骨頭就是如此。 kā rati 有何可樂?對你而言,有何可樂?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0. Aṭṭhīnaṃ nagaraṃ kataṃ, maṃsalohitalepanaṃ;
Yattha jarā ca maccu ca, māno makkho ca ohit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0 此城 [LChnFn11-07] 骨所建,塗以血與肉,儲藏老與死,及慢並虛偽 [LChnFn11-08] 。 |
註解 [4] | nagaraṃ kataṃ 造作城市。在這個城裡(譬喻身體),以三百根骨頭支撐,以筋連繫,以肉血來填充,以皮來覆蓋。 yattha jarā ca maccu ca māno makkho ca ohito 在彼處老、死被安置,慢與忘恩也被安置其中。此身擺放會敗壞的老及會滅亡的死,以有財、健康的身體而產生的我慢,及忘了別人為你所作的不知恩。這些身心疾病,事實上就被放置在那裡,因此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取。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1. Jīranti ve rājarathā sucittā, atho sarīrampi jaraṃ upeti;
Satañca dhammo na jaraṃ upeti, santo have sabbhi pavedayan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一 盛飾王車亦必朽,此身老邁當亦爾。唯善人 [LChnFn11-09] 法不老朽,善人傳示於善人。 |
註解 [4] | ve 強調用的語助詞。 jīranti rājarathā sucittā 善所裝飾的王車敗壞。縱使國王們的車子,以七寶裝飾的十分漂亮,也會敗壞。 sarīram pi jaraṃ upeti 身體也是如此驅向敗壞。不僅僅是車子,事實上,連這個身體,縱使小心地保養它,也會敗壞。 satañ ca dhammo na jaraṃ upeti 但善者的法不會敗壞。聖者的出世間九法,不會敗壞,即是說:法不會給人帶來危險。 santo have sabbhi pavedayanti 善者向其他善者說,像佛及其他聖者會跟其他智者說。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2. Appassutāyaṃ puriso, balibaddhova [balivaddova (sī. syā. pī.)] jīrati;
Maṃsāni tassa vaḍḍhanti, paññā tassa na vaḍḍha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二 寡聞之(愚)人,生長如牡牛,唯增長筋肉,而不增智慧。 |
註解 [4] | appassutāyaṃ puriso 寡聞凡夫,這種人學的少,因為不通達五十部經中的一部或二部,或其中幾品或一經。另一方面而言,若人精進於禪修的所緣,而且從事練習,可稱為多聞者。 balivaddo 'va jīrati 猶如牛一般生長。漸老、漸大,但其母親或父親或與其有關的其他人的優點卻未增長。同樣的,此人即未盡對尊師的責任,也未盡對教師、參訪者等的責任,也未對禪修表示一點嘗試,他的成長毫無目標。 maṃsāni tassa vaḍḍhanti 彼肉增長。野生的犢牛不能耕種,增長的僅是肉。同樣的,為導師所放棄的人,雖能從僧團中獲得四資具,增長僅是肉。 paññā tassa na vaḍḍhati 他的智慧未增長。但是他的智慧,包括世間、出世間,並未增進。依於六根門,他的貪與慢,反而如林中的樹與藤般的增長。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3. Anekajātisaṃsāraṃ , sandhāvissaṃ anibbisaṃ;
Gahakāraṃ [gahakārakaṃ (sī. syā. pī.)] gavesanto, dukkhā jāti punappun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三 [LChnFn11-10] 經多生輪迴,尋求造屋者 [LChnFn11-11] ,但未得見之,痛苦再再生。 |
註解 [4] | sandhāvissaṃ gahakārakaṃ gavesanto 過去我馳走,尋找建屋者。過去我馳走各方,從一生到一生,在輪迴中經過了百千生,尋找渴望---這個屋子的建造者。且我在燃燈佛前,下了堅定的決心,追求正覺,但未發現建屋者。 dukkhā jāti punappunaṃ 苦一再地生起。此段說明尋找建屋者的理由,一而再的出生過程是一種折磨。其中,夾雜著老、病、死,只要未發現建屋者,他是不會停止的。因此,我到處奔走,尋求建屋者。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4. Gahakāraka diṭṭhosi, puna gehaṃ na kāhasi;
Sabbā te phāsukā bhaggā, gahakūṭaṃ visaṅkhataṃ;
Visaṅkhāragataṃ cittaṃ, taṇhānaṃ khayamajjhagā.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四 已見造屋者 [LChnFn11-12] !不再造於屋 [LChnFn11-13] 。椽桷 [LChnFn11-14] 皆毀壞,棟梁 [LChnFn11-15] 亦摧折。 [NandFn11-01] 我既證無為 [LChnFn11-16] ,一切愛盡滅。 ( 153-54 研讀 ). |
註解 [4] | gahakāraka diṭṭho 'si 當我通達無上菩提時,我看到你。 puna gehaṃ na kāhasi 在輪迴中,你再也不能為我建屋。 sabbā te phāsukā bhaggā 你剩餘的煩惱檐全部為我所散落。 gahakūṭaṃ visaṅkhitaṃ同時,我也摧毀為你及無明所構成的屋頂橫樑。 visaṅkhāragataṃ cittaṃ 現在我的心,已遠離有為,以涅槃為所緣。 taṇhānaṃ khayam ajjhagā 且我已達到貪盡的狀況。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5. Acaritvā brahmacariyaṃ, aladdhā yobbane dhanaṃ;
Jiṇṇakoñcāva jhāyanti, khīṇamaccheva pallale.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五 少壯不得財,並不修梵行,如池邊老鷺,無魚而萎滅。 |
註解 [4] | acaritvā brahmacariyaṃ 未過梵行的生活。 aladdhā yobbane dhanaṃ 在年輕能夠賺錢的時候,未獲得財富。 jiṇṇakoñcā va jhāyanti khīṇamacche va pallale 他們凋萎猶如湖邊的老蒼鷹。愚夫猶如在湖邊斷了翅膀的老蒼鷹,在岸邊等待死去的魚。此中所說的是,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住,可比喻為沒有水的湖泊。沒有財富,就如湖中沒有魚。無法積聚財富,就如失去翅膀的老蒼鷹無法飛走。因此,就如斷翼之老蒼鷹,待在那裡悲傷。 |
巴利原典 (CSCD) [2] | 156. Acaritvā brahmacariyaṃ, aladdhā yobbane dhanaṃ;
Senti cāpātikhīṇāva, purāṇāni anutthunaṃ.
Jarāvaggo ekādasamo niṭṭhit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五六 少壯不得財,並不修梵行,臥如破折弓,悲歎於過去。 老品第十一竟 |
註解 [4] | senti cāpātikhīṇā va 如離弓之箭落下。從弓放出,就是說猶如離弓之箭,已漸漸無力,而落於地面,成為昆蟲的食物。無人會撿起來再使用,所以,這些人已錯失其生命,即將會遇死亡,現在無法站起恢復體力。 purāṇāni anutthunaṃ 他們躺下,哀傷悲憐,感嘆他們過去所作、所飲、所食等。 |
備註:
[1] | 〔註001〕 巴利原典 (PTS) Dhammapadapāḷi 乃參考 Access to Insight → Tipitaka : → Dhp → {Dhp 1-20} ( Dhp ; Dhp 21-32 ; Dhp 33-43 , etc..) |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註002〕 巴利原典 (CSCD) Dhammapadapāḷi 乃參考 `【國際內觀中心】(Vipassana Meditation (As Taught By S.N. Goenka in the tradition of Sayagyi U Ba Khin)所發行之《第六次結集》(巴利大藏經) CSCD ( 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CD)。網路版原始出處(original)請參考: The Pāḷi Tipitaka (http://www.tipitaka.org/) (請於左邊選單“Tipiṭaka Scripts”中選 Roman → Web → Tipiṭaka (Mūla) → Suttapiṭaka → Khuddakanikāya → 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2. Appamādavaggo , 3. Cittavaggo , etc..)。] |
[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註003〕 本譯文請參考: 文言文版 ( 了參 法師 譯,台北市:圓明出版社,1991。) 另參: 一、 Dhammapada 法句經(中英對照) -- English translated by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Chinese translated by Yeh chun(葉均); Chinese commented by Ven. Bhikkhu Metta(明法比丘) 〔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佛護 尊者 ) 英譯; 了參 法師(葉均) 譯; 明法比丘 註(增加許多濃縮的故事)〕: PDF 、 DOC ; DOC (Foreign1 字型) 。 二、 法句經 Dhammapada (Pāḷi-Chinese 巴漢對照)-- 漢譯: 了參 法師(葉均) ; 單字注解:廖文燦; 注解: 尊者 明法比丘 ;PDF 、 DOC ; DOC (Foreign1 字型) |
[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註004〕 取材自:【部落格-- 荒草不曾鋤】-- 《法句經》 (涵蓋了T210《法句經》、T212《出曜經》、 T213《法集要頌經》、巴利《法句經》、巴利《優陀那》、梵文《法句經》,對他種語言的偈頌還附有漢語翻譯。) |
[LChnFn11-01] | 〔註11-01〕 「燃燒」(Pajjalita)亦可譯為火燄。註釋謂世界有十一種火常在燃燒。即:貪(raga),瞋(dosa),癡(moha),病(vyadhi),老(jara),死(marana),愁(soka),悲(parideva),苦(dukkha),憂(domanasa),惱(upayasa)。 |
[LChnFn11-02] | 〔註11-02〕 喻無明或癡。 |
[LChnFn11-03] | 〔註11-03〕 喻智慧。 |
[LChnFn11-04] | 〔註11-04〕 身有九瘡--雙眼、雙耳、雙鼻孔、口及大小便。 |
[LChnFn11-05] | 〔註11-05〕 謂此身由三百餘骨節聚成的。 |
[LChnFn11-06] | 〔註11-06〕 思惟此身美麗微妙等。 |
[LChnFn11-07] | 〔註11-07〕 喻形骸。 |
[LChnFn11-08] | 〔註11-08〕 「虛偽」(makkha) 古譯為「覆」。 |
[LChnFn11-09] | 〔註11-09〕 指佛,辟支佛及阿羅漢。 |
[LChnFn11-10] | 〔註11-10〕 以下二頌為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心生歡喜,自說此頌。後來又再阿難尊者的發問中而答以此頌。 |
[LChnFn11-11] | 〔註11-11〕 指生死輪迴的原因。 |
[LChnFn11-12] | 〔註11-12〕 喻情欲。 |
[LChnFn11-13] | 〔註11-13〕 喻身體。 |
[LChnFn11-14] | 〔註11-14〕 喻其他的一切煩惱欲。 |
[LChnFn11-15] | 〔註11-15〕 喻無明。 |
[LChnFn11-16] | 〔註11-16〕 即涅槃。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