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法句經》註解 摘譯 八:千品 (The Thousands)
Dhp100 | Dhp101 | Dhp102 | Dhp103 | Dhp104 | Dhp105 | Dhp106 | Dhp107 |
---|---|---|---|---|---|---|---|
Dhp108 | Dhp109 | Dhp110 | Dhp111 | Dhp112 | Dhp113 | Dhp114 | Dhp115 |
本對讀包含下列數個版本,請自行勾選欲對讀之版本 (感恩 Siong-Ui Te 師兄 提供程式支援):
巴利原典 (CSCD) [2] | 8. Sahassavaggo 100. Sahassamapi ce vācā, anatthapadasaṃhitā;
Ekaṃ atthapadaṃ seyyo, yaṃ sutvā upasamma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八、千品 一00 雖誦一千言,若無義理者,不如一義語,聞已得寂靜。 |
註解 [4] | sahassam pi ce vācā anatthapadasaṃhitā 此中的千,是表示數目清單的詞。假如有些語言,以千或二千的語詞來計算,且那些是無義的,無法指引到出世間,像是描述天地、山川等,雖然數目多,但卻無益。 ekaṃ atthapadaṃ seyyo yaṃ sutvā upasammati 另一方面來說,一句有義的話,如這是身,這是身念處,已達到三遍知,已完成佛陀的教導。在聽到這些之後,因貪等平息,人也平靜了。縱使僅一句話,卻很可貴,會帶來利益,與涅槃有關,如闡明蘊、處、界、根、力、覺支、四念處等。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1. Sahassamapi ce gāthā, anatthapadasaṃhitā;
Ekaṃ gāthāpadaṃ seyyo, yaṃ sutvā upasamma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一 雖誦千句偈,若無義理者,不如一句偈,聞已得寂靜。 ( 101 典故 ). |
註解 [4] | ekaṃ gāthāpadaṃ seyyā 一句如不放逸是不死道。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2. Yo ca gāthā sataṃ bhāse, anatthapadasaṃhitā [anatthapadasañhitaṃ (ka.) visesanaṃ hetaṃ gāthātipadassa];
Ekaṃ dhammapadaṃ seyyo, yaṃ sutvā upasammati.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二 彼誦百句偈,若無義理者,不如一法句 [LChnFn08-01] ,聞已得寂靜。 |
註解 [4] | yo ce gāthāsataṃ bhāse 能背誦許多偈頌。 anatthapadasaṃhitā 那些都是由無意義的語詞所構成。 ekaṃ dhammapadaṃ seyyo 一句法句可改變自己的利益,及關於五蘊的了解等。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3. Yo sahassaṃ sahassena, saṅgāme mānuse jine;
Ekañca jeyyamattānaṃ [attānaṃ (sī. pī.)], sa ve saṅgāmajuttam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三 彼於戰場上,雖勝百萬人;未若克己者,戰士之最上! ( 102-3 典故 ). |
註解 [4] | yo sahassaṃ sahassena saṅgāme mānuse jine 在一次交戰的戰場中,一個士兵能戰勝數以千記的敵人。 ekañ ca jeyya attānaṃ 但日夜專注於禪修的所緣,及經由戰勝自己的貪瞋癡等煩惱,他戰勝他自己。 sa ve saṅgāmajuttamo 在戰場的勝利者中,他是最好的,他是戰場中的領導者,最尊貴、最優秀。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4. Attā have jitaṃ seyyo, yā cāyaṃ itarā pajā;
Attadantassa posassa, niccaṃ saññatacārin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四 [LChnFn08-02]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制。 |
註解 [4] | attā have jitaṃ seyyo 此中,have僅是語助詞。所謂高貴的人是降伏自己的煩惱的人,而非贏過其他人。 yā cāyaṃ itarā pajā 如果其他人被打敗,是因賭博、勒索或在戰場中因力量不足而被打敗。但聖者卻不是藉此而打敗他們 attadantassa posassa niccaṃ saññatacārino 為何降伏自己,而不是戰勝別人是高貴呢?這樣的人是自我約束的,因為遠離煩惱。自我約束,是以身心自我管理而行動,即不是神或香神或魔羅,將其置入梵眾中,或將其打敗。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5. Neva devo na gandhabbo, na māro saha brahmunā;
Jitaṃ apajitaṃ kayirā, tathārūpassa jantun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五 天神乾闥婆 [LChnFn08-03] ,魔王 [LChnFn08-04] 並梵天 [LChnFn08-05] ,皆遭於敗北,不能勝彼人。 |
註解 [4] | Null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6. Māse māse sahassena, yo yajetha sataṃ samaṃ;
Ekañca bhāvitattānaṃ, muhuttamapi pūjaye;
Sāyeva pūjanā seyyo, yañce vassasataṃ hut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六 月月投千(金) [LChnFn08-06] ──供犧牲 [LChnFn08-07] 百年,不如須臾間,供養修己者,彼如是供養,勝祭祀百年。 |
註解 [4] | sahassena 以千,就是數以千計。 yo yajetha sataṃ samaṃ 有人布施食物給一般人,數以千計,每月每月,連續一百年。另一人以一杓子的食物布施,或提供的食物僅可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或布施粗糙的布料給來到門檻的人,而來此者的人在質上已訓練的很好,即是預流到阿羅漢。 sā yeva pūjanā seyyo 後者的布施比前者的布施真的比較好,這種布施是高貴的、無上的。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7. Yo ca vassasataṃ jantu, aggiṃ paricare vane;
Ekañca bhāvitattānaṃ, muhuttamapi pūjaye;
Sāyeva pūjanā seyyo, yañce vassasataṃ hut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七 若人一百年──事火於林中,不如須臾間,供養修己者,彼如是供養,勝祭祀百年。 |
註解 [4] | jantu 是眾生的同義詞。 aggiṃ paricare vane 眾生帶著解脫心纏結的希望,進入森林,可能在那照料火,實行火供百年。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8. Yaṃ kiñci yiṭṭhaṃ va hutaṃ va [yiṭṭhañca hutañca (ka.)] loke, saṃvaccharaṃ yajetha puññapekkho;
Sabbampi taṃ na catubhāgameti, abhivādanā ujjugatesu seyy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八 若人於世間,施捨或供養 [LChnFn08-08] ,求福一週年,如是諸功德,不及四分一,禮敬正直者 [LChnFn08-09] 。 |
註解 [4] | yaṃ kiñci 任何物就是所有物。 yiṭṭhaṃ 此詞通常與節日活動的布施有關。 hutaṃ 此詞意味兩種:準備食物給受邀的客人。以對因果的信心提供食物。 saṃvaccharaṃ yajetha 一個人可能毫不停止一整年,提供各式各樣的食物給一般人,甚至整個世界。 puññapekkho 尋求福。 ujjugatesu 此詞的意思是尊敬預流果到阿羅漢果的人,這些人稱為趨向正直的人。以喜悅的心,對這類人禮敬,表現尊敬。上述供養整個世界所得的結果,與這種善的意樂所得的結果相比,不及後者的四分之一。因此對這些人正直的人尊敬是比較好。 |
巴利原典 (CSCD) [2] | 109. Abhivādanasīlissa, niccaṃ vuḍḍhāpacāyino [vaddhāpacāyino (sī. pī.)];
Cattāro dhammā vaḍḍhanti, āyu vaṇṇo sukhaṃ bal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0九 好樂敬禮者,常尊於長老 [LChnFn08-10] ,四法得增長:壽美樂與力 [LChnFn08-11] 。 |
註解 [4] | abhivādanasīlassa 對於習慣於尊敬問候的人。總是會從事於尊敬問候的行為。 niccaṃ vaddhāpacāyino 常尊敬長者的人。若是居士,甚至對當天才出家的年輕沙彌也表現尊敬。若是僧眾,會對僧團中僧臘或戒臘較高的長老禮敬。 cattāro dhammā vaḍḍhanti āyu vaṇṇo sukhaṃ balaṃ 四種法會增進:壽、色、樂、力。當壽命的期限拉長時,其他三項也會相對的增進。假如有人已做善業,可延長到五十歲的壽命,且假如說有一些危險在他二十五歲時會威脅他的生命。由於他培養善業的習慣,危險會減退,且會活到應得的壽命,隨著壽命的延長,其他三項也會增進。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0.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dussīlo asamāhito;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sīlavantassa jhāyin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0 若人壽百歲──破戒無三昧,不如生一日──持戒修禪定。 |
註解 [4] |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sīlavantassa jhāyino 無戒、無定活百年,莫如只活一天,有戒、有定。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1.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duppañño asamāhito;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ññavantassa jhāyin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一 若人壽百歲──無慧無三昧,不如生一日──具慧修禪定。 |
註解 [4] | duppañño 沒有內觀。 paññavantassa 具有內觀的人。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2.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kusīto hīnavīriyo;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vīriyamārabhato daḷh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二 若人壽百歲──怠惰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勵力行精進。 |
註解 [4] | kusīto 將時間花在思惟欲上面。hīnavīriyo 缺乏精進。viriyam ārabhato daḷhaṃ 勤精進的人能夠引發止、觀。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3.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apassaṃ udayabbayaṃ;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udayabbay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三 若人壽百歲──不見生滅法 [LChnFn08-12] ,不如生一日──得見生滅法。 ( 113 研讀 ) |
註解 [4] | apassaṃ udayavyayaṃ 不能見到五蘊的生滅。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udayavyayaṃ 僅有一天能見到五蘊生滅的人,比其他人好。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4.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apassaṃ amataṃ padaṃ;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amataṃ padaṃ.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四 若人壽百歲──不見不死道,不如生一日──得見不死道。 |
註解 [4] | amataṃ padaṃ 不死的狀態就是涅槃。 |
巴利原典 (CSCD) [2] | 115.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apassaṃ dhammamuttamaṃ;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dhammamuttamaṃ.
Sahassavaggo aṭṭhamo niṭṭhito. |
漢譯(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3] | 一一五 若人壽百歲──不見最上法,不如生一日──得見最上法。 千品第八竟 |
註解 [4] | dhammam uttamaṃ 無上法就是出世間九法。僅有一天或一剎那能知、能解這些法的人,勝於不知、不解而活百年的人。 |
備註:
[1] | 〔註001〕 巴利原典 (PTS) Dhammapadapāḷi 乃參考 Access to Insight → Tipitaka : → Dhp → {Dhp 1-20} ( Dhp ; Dhp 21-32 ; Dhp 33-43 , etc..) |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註002〕 巴利原典 (CSCD) Dhammapadapāḷi 乃參考 `【國際內觀中心】(Vipassana Meditation (As Taught By S.N. Goenka in the tradition of Sayagyi U Ba Khin)所發行之《第六次結集》(巴利大藏經) CSCD ( 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CD)。網路版原始出處(original)請參考: The Pāḷi Tipitaka (http://www.tipitaka.org/) (請於左邊選單“Tipiṭaka Scripts”中選 Roman → Web → Tipiṭaka (Mūla) → Suttapiṭaka → Khuddakanikāya → 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2. Appamādavaggo , 3. Cittavaggo , etc..)。] |
[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註003〕 本譯文請參考: 文言文版 ( 了參 法師 譯,台北市:圓明出版社,1991。) 另參: 一、 Dhammapada 法句經(中英對照) -- English translated by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Chinese translated by Yeh chun(葉均); Chinese commented by Ven. Bhikkhu Metta(明法比丘) 〔 Ven. Ācharya Buddharakkhita ( 佛護 尊者 ) 英譯; 了參 法師(葉均) 譯; 明法比丘 註(增加許多濃縮的故事)〕: PDF 、 DOC ; DOC (Foreign1 字型) 。 二、 法句經 Dhammapada (Pāḷi-Chinese 巴漢對照)-- 漢譯: 了參 法師(葉均) ; 單字注解:廖文燦; 注解: 尊者 明法比丘 ;PDF 、 DOC ; DOC (Foreign1 字型) |
[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註004〕 取材自:【部落格-- 荒草不曾鋤】-- 《法句經》 (涵蓋了T210《法句經》、T212《出曜經》、 T213《法集要頌經》、巴利《法句經》、巴利《優陀那》、梵文《法句經》,對他種語言的偈頌還附有漢語翻譯。) |
[LChnFn08-01] | 〔註08-01〕 據錫蘭版本,此字為Dhammapada故譯為「法句」,但巴利聖典出版協會本作Gathapada則應譯為「一句偈」。 |
[LChnFn08-02] | 〔註08-02〕 下二頌是連貫的。 |
[LChnFn08-03] | 〔註08-03〕 「乾闥婆」(Gandhabba)是天界一種樂神的名字。 |
[LChnFn08-04] | 〔註08-04〕 這裡的魔王是一天神之名。 |
[LChnFn08-05] | 〔註08-05〕 梵天即婆羅門天 (Brahma)。 |
[LChnFn08-06] | 〔註08-06〕 原文 Sahasssena 譯作「以一千」,依註解為一千錢。 |
[LChnFn08-07] | 〔註08-07〕 用以祭神。 |
[LChnFn08-08] | 〔註08-08〕 原文 Yittham va Hutam va 二字,原有供犧牲及祭祀與供養等義,和前頌的祭祀是同一個字,故日譯本及英譯本亦多譯作「供犧或祭祀」。但註解說:Yitthamg 是在節期盛會的施捨;Hutam 是預備供給過客或為一種作業與果報的信仰而行供養。今譯依註解意。 |
[LChnFn08-09] | 〔註08-09〕 指四果的聖人。 |
[LChnFn08-10] | 〔註08-10〕 年長而有德者。 |
[LChnFn08-11] | 〔註08-11〕 南國諸僧侶受人禮敬時常念此頌。 |
[LChnFn08-12] | 〔註08-12〕 五蘊生滅,即一切因緣和合法都不是常住法。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