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偈頌對照表--〈12 華香品〉17頌(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
蘇錦坤 製表
《法句經》(T210)〈12 華香品〉17頌 | 《出曜經》(T212)〈19 華品〉19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4 花品〉 |
---|---|---|
T210-12-001 孰能擇地,捨監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1) | T212-19-001 孰能擇地,捨監取天?誰說法句,如擇善華?(1) | PLSu-04-044 誰能審查這個地界、地界的諸天與閻魔界?誰能善說(如來的)法句,如同巧匠採花?(44) |
T210-12-002 學者擇地,捨監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2) | T212-19-002 學者擇地,捨監取天,善說法句,能採德華。(2) | PLSu-04-045 有學能審查地界、地界的諸天、與閻魔的境界,有學能善解(如來的)善說法句,如同巧匠採花。(45) |
T210-12-003 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斷魔華敷,不覩生死。(3) | T212-19-017 觀身如坏,幻法野馬,斷魔華敷,不覩死王。(17) | —————— |
T210-12-004 見身如沫,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覩生死。(4) | T212-19-018 此身如沫,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覩死王。(18) | PLSu-04-046 已知此身如聚沫,已了解身體如幻的本質,斬斷魔羅的花簇,他應去到死王見不到他的領域。(46) |
T210-12-005 身病則萎,若華零落;死命來至,如水湍驟。(5) | T212-19-014 如有採華,專意不散,村睡水漂,為死所牽。(14) | PLSu-04-047 死亡帶走一個心神散亂的人,即使他只是在採摘花朵,就像洪水沖走正在沉睡的村莊一樣。(47) |
T210-12-006 貪欲無厭,消散人念,邪致之財,為自侵欺。(6) | T212-19-015 如有採華,專意不散,欲意無厭,為窮所困。(15) | PLSu-04-048 死亡控制一個心神散亂的人,即使他只是在採摘花朵,而於感官欲樂不滿足。(48) |
T210-12-007 如蜂集華,不嬈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7) | T212-19-008 如蜂集華,不擾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8) | PLSu-04-049 如蜂採蜜,不損及花的色香,牟尼應如是出入聚落。(49) |
T210-12-008 不務觀彼,作與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8) | —————— | PLSu-04-050 不是別人錯誤的行為,不是別人的已做、未做,(一個人)只應觀察自己所行的已做和未做。(50) |
T210-12-009 如可意華,色好無香,工語如是,不行無得。(9) | T212-19-006 如彼可意華,色好而無潔,巧言善如是,無果不得報。(6) | PLSu-04-051 說得動聽而未執行的語言是沒有結果的,就像美麗的花朵色彩繽紛,卻沒有花香。(51) |
T210-12-010 如可意華,色美且香,工語有行,必得其福。(10) | T212-19-007 如彼可意華,色好而香潔,巧言善如是,必得其果報。(7) | PLSu-04-052 說得動聽而已執行的語言是有結果的,就像美麗的花朵色彩繽紛且有花香。(52) |
《法句經》(T210)〈12 華香品〉17頌 | 《出曜經》(T212)〈19 華品〉19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4 花品〉 |
---|---|---|
T210-12-011 多作寶花,結步搖綺,廣積德者,所生轉好。(11) | T212-19-009 多作寶華,結步瑤琦,廣積德者,所生轉好。(9) | PLSu-04-053 如同一個人能從大量花朵編串出許多花環,生而為人,應作很多善事。(53) |
T210-12-012 奇草芳花,不逆風熏,近道敷開,德人遍香。(12) | T212-07-016 華香不逆風,芙蓉旃檀香,德香逆風熏,德人遍聞香。〈7 戒品〉(16) | PLSu-04-054 花香不逆風飄散,旃檀、多伽羅、茉莉(的花香)也是如此,德人(真人)的香逆風飄散,善人的香散播到各個方向。(54) |
T210-12-013 旃檀多香,青蓮芳花,雖曰是真,不如戒香。(13) | T212-07-017 旃檀多香,青蓮芳華,雖謂是真,不如戒香。〈7 戒品〉(17) | PLSu-04-055 旃檀、多伽羅、青蓮花和茉莉花,在眾多香氣之中,戒香最殊勝。(55) |
T210-12-014 華香氣微,不可謂真,持戒之香,到天殊勝。(14) | T212-07-018 華香氣微,不可謂真,持戒之香,到天殊勝。〈7 戒品〉(18) | PLSu-04-056 這些旃檀、多伽羅的香氣非常微弱,持戒者的香氣最殊勝,它上薰到諸天之間。(56) |
T210-12-015 戒具成就,行無放逸,定意度脫,長離魔道。(15) | T212-07-019 戒具成就,定意度脫,魔迷失道,魔不知道。〈7 戒品〉(19) | PLSu-04-057 那些具戒、不放逸、依正智而解脫的人,魔羅無法找到他們。(57) |
T210-12-016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香潔可意。(16) | T212-19-012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香潔可意。(12) | PLSu-04-058 就像大道旁的垃圾堆,其中長出香潔可愛的蓮花。(58) |
T210-12-017 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為佛弟子。(17) | T212-19-013 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為佛弟子。(13) | PLSu-04-059 如是,在塵世的無聞凡夫之中,有等正覺的弟子以智慧閃耀地綻放光芒。(59) |
(取材自: 1. Ken Yifertw - Academia.edu
- 《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 (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