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6 惟念品〉11頌(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


蘇錦坤 製表

支謙譯《法句經》〈6 惟念品〉11頌
《法句經》(T210)〈6 惟念品〉11頌 《出曜經》(T212)〈16 惟念品〉14頌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T210-06-00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 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 。(1)
T212-16-00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說。(1)
T212-16-002 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2)

——————
T210-06-002 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勝,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2) T212-16-003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3) ——————
T210-06-003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3) T212-16-004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息心常一意,便自致泥洹。(4) ——————
T210-06-004 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4) T212-16-005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5) ——————
T210-06-005 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生死惱。(5) T212-16-006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地。(6) ——————
T210-06-006 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諸欲生死棄,為能作苦際。(6) T212-16-007 比丘寤意念,當令應是念,都合生死棄,為能作苦際。(7) ——————
T210-06-007 常當聽微妙,自覺悟其意。能覺者為賢,終始無所會。(7) T212-16-008 常當聽妙法,自覺寤其意,能覺之為賢,終始無所畏。(8) ——————
T210-06-008 以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8)
T210-25-007 意常覺悟,明暮勤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25 忿怒品〉(7)
T212-16-009 以覺意得應,日夜慕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9)
T212-07-007 意常覺寤,晝夜力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7 戒品〉(7)
PLSu-17-226 總是維持警寤、日夜勤奮學習、致力於修證涅槃的人,他們能漏盡解脫。〈17 忿怒品〉(226)
T210-06-009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9)
T212-16-010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佛。(10)
T212-16-011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法,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法。(11)
T212-16-012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眾,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眾。(12)

——————
T210-06-010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10)
T210-29-008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29 廣衍品〉(8)

T212-16-013 能知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佛。(13)
T212-16-014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法。(14)
T212-16-015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眾。(15)

PLSu-21-296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佛。(296)
PLSu-21-297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法。(297)
PLSu-21-298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僧。(298)

T210-06-011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11) T212-16-017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17) ——————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