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偈頌對照表--〈21 Pakkiṇṇaka Vagga 雜品〉290-305頌(依蘇錦坤漢譯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編序)
蘇錦坤 製表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21 雜品〉290-305頌(蘇錦坤漢譯) | 《法句經》(T210)〈29 廣衍品〉14頌(支謙譯) | 《出曜經》(T212)〈25 廣演品〉12頌 | 《法集要頌經》(T213)〈24 廣說品〉33 頌 |
---|---|---|---|
PLSu-21-290 假如從捨棄小樂,智者能看見大樂,考慮了大樂,智者應捨棄小樂。(290) | T210-29-001 施安雖小,其報彌大,慧從小施,受見景福。(1) | T212-31-031 慎莫著於樂,當就護來行念捨於世,觀快樂事。〈31 樂品〉(31) | T213-30-031 慎莫著於樂,當就護來行,當念捨於世,觀於快樂事。 〈30 樂品〉 (31) |
PLSu-21-291 他藉由造成別人痛苦來希求自己的快樂,充滿仇恨的人,他無法從仇恨解脫。(291) | T210-29-002 施勞於人,而欲望祐,殃咎歸身,自遘廣怨。(2) | T212-31-002 若人嬈亂彼,自求安樂世,遂成其怨憎,終不脫苦患。〈31 樂品〉(2) | T213-30-002 若人擾亂彼,自求安樂世,遂成其怨憎,終不得解脫。〈30 樂品〉 (2) |
PLSu-21-292 拒絕所有應作的事,從事所有不該作的事,那些傲慢者的、放逸者的漏增長。(292) | T210-29-003 已為多事,非事亦造,伎樂放逸,惡習日增。(3) | T212-05-004 行亦應正,非事莫豫,邪徑增垢,諸漏興盛,漏已熾盛,除邪漏盡。〈5 放逸品〉(4) | —————— |
PLSu-21-293 那些善精進者,那些持續修身念處者,他們不斷地作該作的事,不親近不該作的事,正知正念者的漏止息。(293) | T210-29-004 精進惟行,習是捨非,修身自覺,是為正習。(4) | T212-05-005 諸有倚權慧,常念於身患,非事亦不為,應為而不捨,有念思智慧,永無有諸漏。〈5 放逸品〉(5) | —————— |
PLSu-21-294 殺了母親、父親及兩個剎帝利王,殺了國人及所有隨從,他成為寂靜無擾地遊行(於世間)的婆羅門。(294) | T210-02-012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2 教學品〉(12) | T212-30-024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遍滅其境土,無垢為梵志。〈30 雙要品〉(24)
T212-34-060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是謂梵志。〈34 梵志品〉(60)
|
T213-29-023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徧滅其境界,無垢為梵行。〈29 相應品〉 (23)
T213-33-059 學先去其母,率君及二臣,盡勝諸境界,是名為梵志。〈33 梵志品〉 (59)
|
PLSu-21-295 殺了母親、父親及兩個多聞的國王,所殺的第五人是(兇猛)如老虎者,他成為寂靜無擾地遊行(於世間)的婆羅門。(295) | —————— | —————— | —————— |
PLSu-21-296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佛。(296) | T210-06-011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6 惟念品〉 (11)
T210-29-008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8)
|
T212-16-013 能知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佛。〈16 惟念品〉(13) | T213-15-014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佛。〈15 憶念品〉 (14) |
PLSu-21-297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法。(297) | T210-06-011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6 惟念品〉 (11)
T210-29-008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8)
|
T212-16-014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於法。〈16 惟念品〉(14) | T213-15-015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法。〈15 憶念品〉 (15) |
PLSu-21-298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僧。(298) | T210-06-011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6 惟念品〉 (11))
T210-29-008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8)
|
T212-16-015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於眾。〈16 惟念品〉(15) | T213-15-016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僧。〈15 憶念品〉 (16) |
PLSu-21-299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總是具念導向於身念。(299) | —————— | T212-16-017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16 惟念品〉(17) | T213-15-020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身。〈15 憶念品〉 (20)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21 雜品〉290-305頌 | 《法句經》(T210)〈29 廣衍品〉14頌 | 《出曜經》(T212)〈25 廣演品〉12頌 | 《法集要頌經》(T213)〈24 廣說品〉33 頌 |
---|---|---|---|
PLSu-21-300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他的心總是專注於無害。(300) | —————— | T212-16-018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16 惟念品〉(18) | T213-15-022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不殺。〈15 憶念品〉 (22) |
PLSu-21-301 喬達摩聲聞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他的心總是專注於禪修。(301) | T210-29-009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日暮思禪,樂觀一心。(9) | —————— | —————— |
PLSu-21-302 出家難,樂於出家難,居家生活有難以居住之苦,與不相襯的人共住是受苦,來回不停旅行(輪迴)的折磨是受苦,所以他不要再成為旅行(輪迴)者,而不要再遭受苦的壓迫。(302) | T210-29-011 學難捨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難難無過有。(11) | T212-12-008 學難捨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艱難不過有。〈12 沙門品〉(8) | T213-11-008 學難捨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艱難不過是。〈11 沙門品〉 (8) |
PLSu-21-303 正信、具戒而有名聲財富的人在各個國土處處受到歡迎,無論去到何處,他都被人敬重。(303) | T210-04-008 信使戒誠,亦受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養。〈4 篤信品〉(8)
T210-29-013 有信則戒成,從戒多致寶,亦從得諧偶,在所見供養。(13)
|
T212-11-006 信使戒成,亦壽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養。〈11 信品〉(6) | T213-10-007 信使戒成就,亦獲壽及慧,在在則能行,處處見供養。〈10 正信品〉 (7) |
PLSu-21-304 賢善的人即使處在遠方也如同雪山一樣閃耀,惡人像黑夜中射出的箭,即使在近處也看不見。(304)「善人在遠處也看得見,惡人在近處也看不見;善人像雪山,惡人像夜裡射出的箭」。(304) | T210-29-007 近道名顯,如高山雪,遠道闇昧,如夜發箭。(7) | T212-30-019 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30 雙要品〉(19) | T213-29-018 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非賢則不現,猶夜射冥室。〈29 相應品〉 (18) |
PLSu-21-305 獨坐、獨臥、獨行而不怠惰、單獨自我調御的人,樂於居住森林邊緣。(305) | T210-29-014 一坐一處臥,一行無放恣,守一以正身,心樂居樹間。(14) | T212-24-002 一坐一臥,獨步無伴,當自降伏,隻樂山林。〈24 我品〉(2) | T213-23-002 一坐而一臥,獨步而無伴,當自降伏心,自樂居山林。〈23 己身品〉 (2) |
(取材自: 1. Ken Yifertw - Academia.edu
- 《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 (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