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偈頌對照表--〈14 Buddha 佛陀品〉179-196頌(依蘇錦坤漢譯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編序)
蘇錦坤 製表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14 Buddha 佛陀品〉179-196頌(蘇錦坤漢譯) | 《法句經》(T210)〈22 述佛品〉21頌(支謙譯) | 《出曜經》(T212)〈22 如來品〉17頌 | 《法集要頌經》(T213)〈21 如來品〉 20 頌 |
---|---|---|---|
PLSu-14-179 他的勝利不會退失,世間無人能跟上他的勝利,這位境界無量的佛陀無跡可尋,你們以何方式導引他?(179) | T210-22-001 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叡智廓無疆,開蒙令入道。(1) | T212-22-005 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叡智廓無壃,開蒙我為勝。(5) | T213-21-001 己勝不受惡,一切世間,叡智廓無疆開蒙令入道。 (1) |
PLSu-01-180 能引導他的欲網到任何地方的貪欲與執著不存在;有誰能引導佛陀無痕跡、無限量的境界?(180) | T210-22-002 決網無罣礙,愛盡無所積,佛意深無極,未踐迹令踐。(2) | T212-30-041 猶如網叢林,無愛況有餘,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30雙要品〉(41) | T213-29-044 猶如網叢林,無愛況有餘?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29 相應品〉 (44) |
PLSu-14-181 那些樂於出離與寂靜、熱衷禪修的智者、具念的正覺者,即使是諸天也欽羨他們。(181) | T210-22-003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根斷無欲意,學正念清明。(3) | T212-22-009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諸天常衛護,為佛所稱記。(9) | T213-21-010 勇健立靜慮,出家日夜滅,諸天常衛護,為佛所稱記。(10) |
PLSu-14-182 出生為人很難得,能壽命久長也很難,能得聽聞正法很難,處在有佛出世的時代也很難。(182) | T210-22-005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5) | —————— | —————— |
PLSu-14-183 諸惡莫作,具足善,自淨其意,這是諸佛的教法。(183) | T210-22-011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1) | T212-29-001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29 惡行品〉(1) | T213-28-001 諸惡業莫作,善奉行,自淨其意是名諸佛教。〈28 罪障品〉 (1) |
PLSu-14-184 忍辱與寬恕是第一苦行,諸佛說涅槃是最高的(境界),出家為不害,沙門不傷害別人。(184) | T210-22-009 觀行忍第一,佛說泥洹最,捨罪作沙門,無嬈害於彼。(9)
T210-36-001 忍為最自守,泥洹佛稱上,捨家不犯戒,息心無所害。〈36 泥洹品〉(1)
|
T212-27-002 忍辱為第一,佛說泥洹最,不以懷煩熱,害彼為沙門。〈27 泥洹品〉(2) | T213-26-002 忍辱第一道,佛說圓寂最,不以懷煩熱,害彼為沙門。〈26 圓寂品〉 (2) |
PLSu-14-185 不非難,不傷害,善防護戒律,飲食知量,獨坐臥於僻靜處,勤修禪定,此為諸佛的教導。(185) | T210-22-010 不嬈亦不惱,如戒一切持,少食捨身貪,有行幽隱處,意諦以有黠,是能奉佛教。(10) | T212-32-039 無害無所染,具足於戒律,於食知止足,及諸床臥具,修意求方便,是謂諸佛教。〈32 心意品〉(39) | T213-31-039 無害無所染,具足於戒律,於食知止足,及諸床臥具,修意求方便,是謂諸佛教。〈31 護心品〉 (39) |
PLSu-14-186 即使從天降下Kahāpaṇa (古印度錢幣)雨,也無法滿足貪欲,智者了解貪欲樂少苦多。(186) | T210-33-003 天雨七寶,欲猶無厭,樂少苦多,覺者為賢。〈33 利養品〉(3) | T212-02-021 天雨七寶,欲猶無厭,樂少苦多,覺者為賢。〈2 欲品〉(21) | T213-21-019 世容眾妙欲,此欲最味少,若比天上樂,迦哩灑跛拏。(19) |
PLSu-14-187 即使處於天上的欲樂,他也不會覺得快樂;等正覺弟子專致於滅盡貪愛。(187) | T210-33-004 雖有天欲,慧捨無貪,樂離恩愛,為佛弟子。〈33 利養品〉(4) | T212-02-022 雖有天欲,慧捨無貪,樂離恩愛,為佛弟子。〈2 欲品〉(22) | T213-21-020 眾山盡為金,猶如鐵圍山,此猶無厭足,正覺盡能知。(20) |
PLSu-14-188 被恐懼所驅使的人常常去到避難處:群山、叢林與園林中的支提。(188) | T210-22-014 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祀求福。(14) | T212-28-025 人多求自歸,山川樹木神,園觀及神祠,望免苦患難。〈28 觀品〉(25) | T213-27-025 人多求自歸,山川樹木神,園觀及神祀,望免苦患難。〈27 觀察品〉 (25)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14 佛陀品〉179-196頌 | 《法句經》(T210)〈22 述佛品〉21頌 | 《出曜經》(T212)〈22 如來品〉17頌 | 《法集要頌經》(T213)〈21 如來品〉 20 頌 |
---|---|---|---|
PLSu-14-189 這不是安穩的歸依處,這不是最殊勝的歸依處,歸依這些地方,無法解脫眾苦。(189) | T210-22-015 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眾苦。(15) | T212-28-026 此非自歸上,亦非有吉利,如有自歸者,不脫一切苦。〈28 觀品〉(26) | T213-27-026 此非自歸上,亦非有吉利,如有自歸者,不脫一切苦。〈27 觀察品〉 (26) |
PLSu-01-190 歸依佛、法、僧的人,他能以正慧見四聖諦。(190) | T210-22-016 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16) | T212-28-027 若有自歸佛,歸法比丘僧,修習聖四諦,如慧之所見。〈28 觀品〉(27) | T213-27-027 若有自歸佛,及法苾芻僧,修習聖四諦,如慧之所見。〈27 觀察品〉 (27) |
PLSu-14-191 苦、苦集與苦滅,以及導向苦滅的道,也就是八正道。(191) | T210-22-017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17) | T212-28-028 苦因苦緣生,當越此苦本,賢聖八品道,滅盡甘露際。〈28 觀品〉(28) | T213-27-028 苦因緣苦生,當越此苦本,賢聖八品道,滅盡甘露際。〈27 觀察品〉 (28) |
PLSu-14-192 這是安穩的歸依處,這是最殊勝的歸依處,到了這樣的避難處,能從眾苦解脫。(192) | T210-22-018 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18) | T212-28-029 是為自歸上,非不有吉利,如有自歸者,得脫一切苦。〈28 觀品〉(29) | T213-27-029 是為自歸上,非不有吉利,如有自歸者,得脫一切苦。〈27 觀察品〉 (29) |
PLSu-14-193 出身尊貴的人很少見,他不是隨處出生的,智者出生的地方,那個家族快樂地繁榮、興旺。(193) | T210-22-020 明人難值,亦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20) | T212-31-028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託生,設當託生處,彼家必蒙慶。〈31 樂品〉(28) | T213-30-028 人智甚難遇,終不虛託生,設當託生處,彼家必蒙慶。〈30 樂品〉 (28) |
PLSu-14-194 諸佛的出生是快樂的,正法的教導是快樂的,僧眾的和睦團結是快樂的,和諧的熱衷修行是快樂的。(194) | T210-22-021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21) | T212-31-023 諸佛興出樂,說法堪受樂,眾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31 樂品〉(23) | T213-30-023 諸佛出興樂,說法堪受樂;眾僧和合樂,和則常有安。〈30 樂品〉 (23) |
PLSu-14-195 這位「值得尊敬者」是「值得被供養的、佛或其聲聞弟子、已渡過(所有)障礙的、已超越(所有)憂悲苦惱的」,(195) | —————— | —————— | —————— |
PLSu-14-196 如此無懼的、解脫的值得尊敬者尊敬,他的功德無法以任何方式去計量。(196) | —————— | —————— | —————— |
(取材自: 1. Ken Yifertw - Academia.edu
- 《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 (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