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法住品(法句經, Dhammapada, DHAMMATTHA-VAGGO,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 《法句經》目錄 ,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法住品 [LChnFn19-01] DHAMMATTHAVAGGO
二五六 鹵莽 [LChnFn19-02] 處事故,不為法住者。智者應辦別──孰正與孰邪。
二五七 導人不鹵莽,如法而公平,智者護於法,是名法住者。
二五八 不以多言故,彼即為智者。安靜無怨怖,是名為智者。
二五九 不以多言故,彼為持法者。彼雖聞少分,但由身見法 [LChnFn19-03] ,於法不放逸,是名持法者。
二六0 不因彼白頭,即得為長老 [LChnFn19-04] 。彼年齡虛熟,徒有長老名。
二六一 於彼具真實 [LChnFn19-05] ,具法 [LChnFn19-06] 不殺生,節制 [LChnFn19-07] 並調伏 [LChnFn19-08] ,彼有智慧人。除滅諸垢穢,實名為長老。
二六二 [LChnFn19-09] 嫉慳虛偽者,雖以其辯才,或由相端嚴,不為善良人。
二六三 若斬斷此(心),拔根及除滅,彼捨瞋智者,名為善良人。
二六四 若破戒妄語,削髮非沙門。充滿欲與貪,云何為沙門?
二六五 彼息滅諸惡──無論大與小,因息滅諸惡,故名為沙門。
二六六 僅向他行乞,不即是比丘。行宗教法儀,亦不為比丘。
二六九 捨惡取其善,乃得為牟尼。彼知於兩界 [LChnFn19-12] ,故稱為牟尼。
二七0 彼人非聖賢,以其殺生故。不害諸眾生,是名為聖者。
二七一 [LChnFn19-13] 不以戒律行 [LChnFn19-14] ,或由於多聞 [LChnFn19-15] ,或由證三昧,或由於獨居 [LChnFn19-16] 。
二七二 謂『受出家樂,非凡夫所能』。汝等漏未盡,莫生保信想 [LChnFn19-17] !
法住品第十九竟〔Dhamma.t.thavaggo Ekuunaviisatimo〕
注釋:
[LChnFn19-01] | 〔註19-01〕 「法住」(Dharmattha)乃依法而行,安住於奉之意。亦可譯為「奉法」。 |
[LChnFn19-02] | 〔註19-02〕 「鹵莽」(Sahasa)含有急躁、草率、獨斷之意。這裡是說受貪瞋癡及怖畏所影響的不正確觀念。 |
[LChnFn19-03] | 〔註19-03〕 「由身」(Kayena)原註釋為「由名身」(Namakayena)。巴利文中分五蘊為二類: 一、名身(Namakaya),即名蘊-- 僅指受想行識四蘊而言; 二、色身(Rupakaya),僅指色蘊而言。故「身見法」即心見法-- 內自證於法不由他悟--之意。 |
[LChnFn19-04] | 〔註19-04〕 「長老」(Thera)本為受比丘戒十年以上的尊稱。但實重於久修實證,否則徒有長老的空名而已。 |
[LChnFn19-05] | 〔註19-05〕 指四諦。 |
[LChnFn19-06] | 〔註19-06〕 指四果、四向及涅槃。 |
[LChnFn19-07] | 〔註19-07〕 指一切戒律。 |
[LChnFn19-08] | 〔註19-08〕 特別調伏眼耳鼻舌身五根說的。 |
[LChnFn19-09] | 〔註19-09〕 下二頌連貫。 |
[LChnFn19-10] | 〔註19-10〕 知戒知定知慧。 |
[LChnFn19-11] | 〔註19-11〕 下二頌連貫。 |
[LChnFn19-12] | 〔註19-12〕 內界和外界。 |
[LChnFn19-13] | 〔註19-13〕 下二頌連貫。 |
[LChnFn19-14] | 〔註19-14〕 「戒律」指別解脫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及資具依止戒。「行」指十二支頭陀(Dhutanga)行。 |
[LChnFn19-15] | 〔註19-15〕 多學三藏(Tipitaka)。 |
[LChnFn19-16] | 〔註19-16〕 原文vivicca-sayanena直譯「以獨臥」。 |
[LChnFn19-17] | 〔註19-17〕 原文 vissasam apadi 是結合的句子,即等於 vissasamma apadi 直譯為「莫生信賴」。各英譯本多作「莫生滿足想」。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