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第十二:自己品(法句經, Dhammapada, ATTA-VAGGO,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自己品 ATTAVAGGO

一五七 若人知自愛,須善自保護。三時中一時 [LChnFn12-01] ,智者應醒覺。 (研讀).

一五八 第一將自己,安置於正道,然後教他人;賢者始無過。 (研讀).

一五九 若欲誨他者,應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實最難。 ( 159 典故 ).

一六0 自為自依怙 [LChnFn12-02] ,他人何可依?自己善調御,證難得所依 [LChnFn12-03]

一六一 惡業實由自己作,從自己生而自起。(惡業)摧壞於愚者,猶如金剛破寶石。

一六二 破戒如蔓蘿,纏覆裟羅樹 [LChnFn12-04] 。彼自如此作,徒快敵者意。 (研讀).

一六三 不善事易作,然無益於己;善與利益事,實為極難行。

一六四 惡慧愚癡人,以其邪見故,侮蔑羅漢教,依正法行者,以及尊者教,而自取毀滅,如格他格草,結果自滅亡 [LChnFn12-05] 。 ( 164 典故 ).

一六五 惡實由己作,染污亦由己;由己不作惡,清淨亦由己。淨不淨依己,他何能淨他?

一六六 莫以利他事,忽於己利益 [LChnFn12-06] 。善知己利者,常專心利益。

自己品第十二竟〔Attavaggo Dvaadasamo〕


注釋:

[LChnFn12-01]〔註12-01〕 通常說三時為初夜分,中夜分及後夜分。這裡是指人生的三時--青年、中年、老年。吾等在青年時代應該努力學習,中年時代則需教學弘法修禪定等;如果前二時中未能適時工作,則在老年時代必須覺悟,加緊修學。否則虛度人生,自受苦痛了。
[LChnFn12-02]〔註12-02〕 佛教是主張一個人必須依賴自己的力量,而獲得解脫的。佛教徒的皈依佛,皈依法及皈依僧,並非說光是做做祈禱,便可依靠三寶而得解脫;其實是說三寶是我人的教師,是我們思想行為的指導者,依照其指導去實行可得解脫。所以要真的達到自己解脫境界,則完全需要依賴自己作正當的努力。
[LChnFn12-03]〔註12-03〕 指阿羅漢的果位。
[LChnFn12-04]〔註12-04〕 「蔓蘿梵」(Maaluvaa) 是籐屬。裟羅樹若為此所纏,便會枯死。
[LChnFn12-05]〔註12-05〕 「格他格」(Ka.t.thaka) 是蘆葦之屬,名為「格他格竹」(Velusa'nkhata-ka.t.tha) ,結實則死。
[LChnFn12-06]〔註12-06〕 指生死解脫事。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