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第十:刀杖品(法句經, Dhammapada, DANDA-VAGGO,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




刀杖品 [LChnFn10-01]  DANDAVAGGO

一二九 一切懼刀杖,一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殺教他殺。

一三0 一切懼刀杖,一切皆愛生,以自度(他情),莫殺教他殺。

一三一 於求樂有情,刀杖加惱害,但求自己樂,後世樂難得。

一三二 於求樂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樂,後世樂可得。

一三三 對人莫說粗惡語,汝所說者還說汝。憤怒之言實堪痛;互擊刀杖可傷汝。

一三四 汝若自默然,如一破銅鑼,已得涅槃路;於汝無諍故。

一三五 如牧人以杖,驅牛至牧場,如是老與死.驅逐眾生命。

一三六 愚夫造作諸惡業,卻不自知(有果報),癡人以自業感苦,宛如以火而自燒。

一三七  [LChnFn10-02] 若以刀杖害,無惡無害者 [LChnFn10-03] ,十事中一種,彼將迅速得。
一三八 極苦痛失財,身體被損害,或重病所逼,或失心狂亂。
一三九 或為王迫害,或被誣重罪,或眷屬離散,或破滅財產 [LChnFn10-04]
一四0 或彼之房屋,為劫火焚燒。癡者身亡後,復墮於地獄。

..原始佛典選譯(顧法嚴)(慧炬)p.121_127


一四一  [LChnFn10-05] 非裸行結髮,非塗泥絕食,臥地自塵身,非以蹲踞(住) [LChnFn10-06] ,不斷疑惑者,能令得清淨。

一四二 嚴身住寂靜,調御而克制,必然 [LChnFn10-07] 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諸有情,彼即婆羅門,彼即是沙門,彼即是比丘。

一四三 以慚自禁者,世間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馬避鞭。

一四四 如良馬加鞭,當奮勉懺悔。以信戒精進,以及三摩地,善分別正法,以及明行足 [LChnFn10-08] ,汝當念勿忘,消滅無窮苦。

一四五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矯箭,木匠之繩木,善行者自御。

刀杖品第十竟〔Da.n.davaggo Dasamo〕


注釋:

[LChnFn10-01]〔註10-01〕 「刀杖」(Danda)亦可譯為「刑罰」。
[LChnFn10-02]

〔註10-02〕 以下四頌連貫。

PS: 另參:原始佛典選譯(顧法嚴)(慧炬) p.121_127

[LChnFn10-03]〔註10-03〕 依各種註釋:為諸漏已盡的阿羅漢。
[LChnFn10-04]〔註10-04〕 前面的「失財」是部分的;這裡是說全部破滅。
[LChnFn10-05]〔註10-05〕 此頌是敘述種種的苦行。全頌之意是說作此等無益苦行,不會獲得清淨涅槃的。
[LChnFn10-06]〔註10-06〕 這是一種特別的蹲踞法;兩腳前後參差地站著,其人把身體蹲下來,然後把後一隻腳跟微微的昇起,前一隻腳跟則依然著地,如是動作,至其股憩息於小腿上,而腿部則離地大約六吋的光景;並其肘放於膝上以平衡其自己。佛教徒或僧侶向諸大德敬禮或請法白詞的時候,也採取這種形式;不過不以此為修行法。此即舊譯之「右膝著地」,或稱為「胡跪」。
[LChnFn10-07]〔註10-07〕 「必然」(Niyata),據註釋為四果之道。
[LChnFn10-08]〔註10-08〕 即知與行具足。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