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代序——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法句經故事集》周金言 譯)


宏印法師

法句經,這部屬於原始佛教的聖典,不論是南傳或北傳,此兩大系統的佛教,都同樣保留下來它寶貴的文獻譯典,如做為研究理解印度本土早期佛教而言,法句經的題材,有它不容忽視的思想意義及文獻地位。而此次的新譯——《法句經/故事集》其以法句經頌原文故事敘述相結合,題材新穎,深入淺出,譬喻易懂,富有現代教育的啟發意義,譯者周金言先生,邀我為北援書作序,情意難辭,於此,謹就個人讀《法句經/故事集》的若干心得感想,供讀者諸君參考指正!

讀《法句經/故事集》的第一點意義是有「歷史感」;我們知道,宗教信仰容易流於憑傳說或神話奇,缺乏歷史性的時、地、人根據,這點,法句經的取材內容,大都以歷史上釋尊及其弟子的真人真事做題材。充分給人歷史的真實感,這對生於事事講根據的科學時代,及富現代意義。

第二點意義是有「人間性」;佛教出現於印度,歷經二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原始佛教思想的特色,從諸佛皆出人間,人間成佛而演化到天上成佛或他方淨土解脫,印度後期大乘的思想,如果回歸阿含法句經等等故事來比較,則更能顯出《法句經/故事集》,其解脫觀的實踐意義,確能相應五蘊身的人類,人身難得,人身解脫,人身成佛的人間佛教真諦。

讀《法句經/故事集》的第三點意義,是富有現代人化理道德的「合理性」;這些故事的題材,給人的感覺,就像發生在你我之間的週遭平常事,它的教育功能意義,不會怪力亂神荒誕不經,或者流於玄想空洞。從倫理性的價值觀來思考,其故事取材,對現代人而言,仍具有合理的說服力。

第四點意義是富有全人類的「普遍性」;宗教信仰的產生,它的思想真理,其意義不能只是某些民族得救的福音,或者是少數特優的哲學家或思想家才能受用。法句經指導人類,淨化人性貪、嗔、癡、傲慢、偏見、懶惰與無知等困境;發揚慈悲、溫順、和平、奉獻、勤儉、智慧等精神文明,它的實踐意義及教育功能,能滿足普遍性、無疆界的全人類,甚至遍及一切生命含靈有情,皆能法義普沾、同蒙得利益!

再就《法句經/故事集》的內容與題材結構做探源,其取材部分源自四部阿含,而更多的是取自原始佛教的「本生」、「譬喻」、「因緣」三大文獻來源。這三大來源的故事意義,其實就是蘊有大乘菩薩道的胎床,釋尊與阿羅漢尊者的今生故事,或前生多世的因緣,正是部派佛教思想導向大乘由菩薩累世修行始能成佛的思想推動力。於此,讀者實不可輕忽《法句經/故事集》的文獻價值及其在佛教思想史的影響意義。

達摩難陀上座,出身於斯里蘭卡南傳佛教發源地,長年旅居馬來西亞弘法,在南傳佛教國家,聲譽卓著,其德其學,成就非凡。其著作甚多,已譯成中文本的有《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及《如何生活得無憂無慮》;筆者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之邀,赴彼邦弘法,曾透過譯員,於吉隆坡拜訪上座,對南北傳佛教思想諸多問題,曾作了廣泛的思想交談,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臨別時,達摩難陀上座送給我一本厚厚的《法句經/故事集》英文原著,帶回台灣後,此書直到遇上周金言居士,始得遇知音,如獲至寶。周居士曾負笈美國,現任職中油研究機構,平時最愛閱讀英文佛書,又熱心翻譯,才情洋溢。原作者與譯者,那種為信仰而默默耕耘,為文化智慧而無私的回饋人類,其人其行,就像我們閱讀《法句經/故事集》的故事一樣,是那麼令人感動,那麼使人佩服!

二五三九年 釋尊成道日 宏印
寫於 嘉義蘭潭海印精舍

《法句經故事集》目錄

巴利《法句經故事集》目錄(周金言 譯,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本書首頁 我讀《法句經/故事集》的啟示 譯者序 導讀 佛陀家譜 原始佛教時期的印度地圖
Homepage of this book Preface 代序——(宏印法師) Preface of Chinese translator Introduction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1. Yamakavaggo (Dhp.1-20) 2. Appamādavaggo (Dhp.21-32) 3. Cittavaggo (Dhp.33-43) 4. Pupphavaggo (Dhp.44-59) 5. Bālavaggo (Dhp.60-75) 6. Paṇḍitavaggo (Dhp.76-89)
  1. 雙品 (The Pairs)
  1. 不放逸品 (Heedfulness)
  1. 心品 (The Mind)
  1. 華品 (花品 Flower)
  1. 愚品 (愚人品 The Fool)
  1. 智者品 (The Wise Man)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7. Arahantavaggo (Dhp.90-99) 8. Sahassavaggo (Dhp.100-115) 9. Pāpavaggo (Dhp.116-128) 10. Daṇḍavaggo (Dhp.129-145) 11. Jarāvaggo (Dhp.146-156) 12. Attavaggo (Dhp.157-166)
  1. 阿羅漢品 (The Arahat)
  1. 千品 (The Thousands)
  1. 惡品 (Evil)
  1. 刀杖品 (Violence)
  1. 老品 (Old Age)
  1. 自己品 (The Self)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13. Lokavaggo (Dhp.167-178) 14. Buddhavaggo (Dhp.179-196) 15. Sukhavaggo (Dhp.197-208) 16. Piyavaggo (Dhp.209~220) 17. Kodhavaggo (Dhp.221-234) 18. Malavaggo (Dhp.235-255)
  1. 世品 (世間品 The World)
  1. 佛陀品 (The Buddha)
  1. 樂品 (Happiness)
  1. 喜愛品 (Affection)
  1. 忿怒品 (Anger)
  1. 垢穢品 (Impurity)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19. Dhammaṭṭhavaggo (Dhp.256-272) 20 Maggavaggo (Dhp.273-289) 21. Pakiṇṇakavaggo (Dhp.290-305) 22. Nirayavaggo (Dhp.306-319) 23. Nāgavaggo (Dhp.320-333) 24. Taṇhāvaggo (Dhp.334-359)
  1. 法住品 (The Just)
  1. 道品 (The Path)
  1. 雜品 (Miscellaneous)
  1. 地獄品 (The State of Woe)
  1. 象品 (The Elephant)
  1. 愛欲品 (Craving)
Content of Dhammapada Story
25. Bhikkhuvaggo (Dhp.360-382) 26. Brāhmaṇavaggo (Dhp.383-423) Full Text
  1. 比丘品 (The Monk)
  1. 婆羅門品 (The Holy Man)
整部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