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珠寶商與諦舍長老(尊者的足跡-南傳法句經的故事)


珠寶商與諦舍長老

(尼泊爾籍)   護法法師 主講(依巴利佛典)

          唯  默 整理

「有人生於(母)胎中:作惡者則(墮)地獄,
正直之人昇天界,漏盡者證入涅槃。」

【惡品第(126 偈頌)】


這一偈頌是佛陀於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因為一個珠寶商誣賴諦舍長 老的事而說的:

 給孤獨園附近有位證果的諦舍長老,十二年來一直都到一個珠寶商的 人家去托缽,珠寶商的太太照顧諦舍長老如自己的兒子一般。有一天,諦 舍長老又到珠寶商的家裡去托缽,此時珠寶商正在切肉,適巧波斯匿王派 人送來一顆大寶石要請珠寶商做修飾,珠寶商誠惶誠恐,趕忙放下手上的 刀子,用沾滿腥肉味兒的雙手接過寶石放別盤子裡,方才進入裡面洗手, 準備立刻工作。此時珠寶商家裡養了一隻漂亮的白鷺鷥,聞到肉的味道, 就把那顆染著腥肉味的寶石當作肉,一口吞到肚子裡去了──諦舍長老一 個人在店裡頭看得仔細。

    珠寶商洗完手出來不見了寶石,很著急,家裡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 問過了,沒有人看見那顆寶石,也沒有人拿過那寶石;於是,珠寶商很生 氣的告訴太太:「一定是長老偷了那顆寶石。」太太趕緊道:「你千萬不 要懷疑長老,他在我們家出入十二年,我從未發現他有任何缺點。」

  可是寶石還是遍尋不著,珠寶商情急之下,直截了當質問長老:「你 有沒有拿我的寶石?」「居士:我沒有拿。」「這裡除了你,沒有人來過 ,你沒拿會是誰拿的呢?還給我吧!」

  諦舍長老始終否認他拿了寶石,也不說出寶石的下落。珠寶商告訴太 太:「店裡除了他沒有別人,一定是他拿的,我看不拷打他,他是不會承 認的。」太太很著急地為長老辯白,她始終相信長老不會犯戒,也一再阻 止丈夫對長老做出不恭敬甚至是逼迫性的行為。

  但是國王的寶石丟了,如何對國王交待呢?想到國王一定會治他重罪 ──甚至是死罪,他就不寒而慄。珠寶商心亂如麻,急得喪失了理智,他 一意認定除了長老,不會有人拿走寶石,因為當時只有他在。於是他將諦 舍長老吊起,拿一根棍子打得長老身上遍體鱗傷,鮮血溢流。此時白鷺鷥 聞到鮮血的味道又趕過來要啄長老,珠寶商餘怒未消,一腳將白鷺鷥踢開 ,一時用力過猛,白鷺鷥跌跌撞撞地倒在一旁,拍了幾下翅膀就不動了。

  此時諦舍長老才說道:「居士:請將我鬆綁,看看白鷺鷥是否死了? 」「你也會跟他一起死的。」「喔!居士,請息怒!寶石實際上是白鷺鷥 吞下去的,我怕說了牠就沒命,所以一直忍著不說,現在他既然死了,我 可以說實話了。」

 珠寶商切開鳥腹,果然找到了寶石,慚愧萬分地跪到長老面前懺悔, 請求原諒。諦舍長老說道:「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都是輪迴之 錯;人們因為不能徹見緣起,而循著既有的思考模式行事,因此一錯再錯 ,不斷造業。如果你真需要我原諒,我當然可以原諒你。」「如果您真的 原諒我的話,就請您明天以後照常到家裡來接受我的供養。」「喔!居士 ,從今以後我不會到任何一個人的家裡接受供養了,我因為進了你家裡而 發生這樣的事;所以,今後我只要站在每一戶人家的門口托缽,堅守一條 頭陀行的戒律,我還有足夠的腳力,可以挨家挨戶的乞討。」

  諦舍長老離開珠寶商家裡,因為流血過多,不久就涅槃了。而這隻死 去的白鷺鷥,也投胎到珠寶商太太的肚子裡,轉生做了他們的兒子,珠寶 商因為毒打證果的阿羅漢,於福報享盡後下地獄受罪。珠寶商的太太一向 禮敬三寶、照顧出家人,死後上升天界。比丘們為了證實這件事,於是去 請示佛陀,佛陀開示道:「有些人投胎到人間:做壞事的下地獄受苦,為 善的上升天界享福報,漏盡(註一)的阿羅漢證得涅槃。」佛陀為重宣此 義而說偈言:「有人生於(母)胎中:作惡者則(墮)地獄,正直之人昇 天界,漏盡者證入涅槃。」

  佛說偈已,很多比丘立即證得初果須陀洹。

  註一:漏盡:「漏」有住、流、泄等義,乃「煩惱」之別名。凡夫之 煩惱常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泄過患,又於生死中流轉三界,故稱此煩惱為漏 。漏盡即煩惱盡除,證得解脫自在。


翻譯者: 護法法師 (尼泊爾籍)(依巴利文翻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