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35經,小分析業經,MN 135: Cūḷakammavibhaṅga Sutta 蕭式球 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須跋.杜帝耶子年青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短壽,一些人長壽;一些人多病,一些人健康;一些人貌醜,一些人貌美;一些人沒有能力,一些人有能力;一些人貧窮,一些人富有;一些人出身於低種族,一些人出身於高種族;一些人劣慧,一些人有智慧呢?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人有低有高呢?”
“年青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擁有者,眾生是業的繼承者;業是眾生的出處,業是眾生的親屬,業是眾生的依歸。業將眾生分別帶往這些有低有高的境界中去。”
“喬答摩賢者這樣簡略地說,我不能明白當中的道理。如果喬答摩賢者為我詳細地說,使我明白當中的道理就好了。”
“年青婆羅門,既然這樣,你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須跋回答世尊: “賢者,是的。”
“年青婆羅門,一些殺生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殘忍、滿手鮮血、嗜好殺戮、不仁慈對待眾生。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短壽的。年青婆羅門,殺生──殘忍、滿手鮮血、嗜好殺戮、不仁慈對待眾生──是帶來短壽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捨棄殺生、遠離殺生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對所有生命都有悲憫心。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長壽的。年青婆羅門,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對所有生命都有悲憫心──是帶來長壽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傷害眾生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用手、用棒、用杖、用刀來傷害眾生。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多病的。年青婆羅門,傷害眾生──用手、用棒、用杖、用刀來傷害眾生──是帶來多病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傷害眾生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不會用手、用棒、用杖、用刀來傷害眾生。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健康的。年青婆羅門,不傷害眾生──不會用手、用棒、用杖、用刀來傷害眾生──是帶來健康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容易忿怒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小事情,也會使他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使他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貌醜的。年青婆羅門,容易忿怒──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小事情,也會使他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使他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是帶來貌醜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容易忿怒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不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大事情,也不會使他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不會使他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貌美的。年青婆羅門,不容易忿怒──不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大事情,也不會使他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不會使他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是帶來貌美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常懷嫉妒心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便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受嫉妒的束縛。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沒有能力的。年青婆羅門,常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便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受嫉妒的束縛──是帶來沒有能力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懷嫉妒心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有能力的。年青婆羅門,不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是帶來有能力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布施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不會將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貧窮的。年青婆羅門,不布施──不會將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是帶來貧窮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布施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會將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富有的。年青婆羅門,布施──會將食物、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舖、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是帶來富有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自私、自大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不禮敬那些應受禮敬的人,不行起座禮給那些應受行起座禮的人,不讓座給那些應受讓座的人,不讓路給那些應受讓路的人,不照料那些應受照料的人,不恭敬那些應受恭敬的人,不尊重那些應受尊重的人,不供養那些應受供養的人。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出身於低種族的。年青婆羅門,自私、自大──不禮敬那些應受禮敬的人,不行起座禮給那些應受行起座禮的人,不讓座給那些應受讓座的人,不讓路給那些應受讓路的人,不照料那些應受照料的人,不恭敬那些應受恭敬的人,不尊重那些應受尊重的人,不供養那些應受供養的人──是帶來出身於低種族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自私、不自大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禮敬那些應受禮敬的人,行起座禮給那些應受行起座禮的人,讓座給那些應受讓座的人,讓路給那些應受讓路的人,照料那些應受照料的人,恭敬那些應受恭敬的人,尊重那些應受尊重的人,供養那些應受供養的人。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出身於高種族的。年青婆羅門,不自私、不自大──禮敬那些應受禮敬的人,行起座禮給那些應受行起座禮的人,讓座給那些應受讓座的人,讓路給那些應受讓路的人,照料那些應受照料的人,恭敬那些應受恭敬的人,尊重那些應受尊重的人,供養那些應受供養的人──是帶來出身於高種族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不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求學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不問: ‘大德,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呢?什麼會受譴責,什麼不會受譴責呢?什麼應行踐,什麼不應行踐呢?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如果不投生在惡趣、地獄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劣慧的。年青婆羅門,不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求學──不問: ‘大德,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呢?什麼會受譴責,什麼不會受譴責呢?什麼應行踐,什麼不應行踐呢?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是帶來劣慧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一些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求學的人,不論男或女,他們問: ‘大德,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呢?什麼會受譴責,什麼不會受譴責呢?什麼應行踐,什麼不應行踐呢?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因為作出、成立這樣的業,會使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如果不投生在善趣、天界而投生在人之中的話,都會是有智慧的。年青婆羅門,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求學──問: ‘大德,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呢?什麼會受譴責,什麼不會受譴責呢?什麼應行踐,什麼不應行踐呢?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做哪些事情會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是帶來有智慧的途徑。
“年青婆羅門,帶來短壽的途徑使人短壽,帶來長壽的途徑使人長壽,帶來多病的途徑使人多病,帶來健康的途徑使人健康,帶來貌醜的途徑使人貌醜,帶來貌美的途徑使人貌美,帶來沒有能力的途徑使人沒有能力,帶來有能力的途徑使人有能力,帶來貧窮的途徑使人貧窮,帶來富有的途徑使人富有,帶來出身於低種族的途徑使人出身於低種族,帶來出身於高種族的途徑使人出身於高種族,帶來劣慧的途徑使人劣慧,帶來有智慧的途徑使人有智慧。
“年青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擁有者,眾生是業的繼承者;業是眾生的出處,業是眾生的親屬,業是眾生的依歸。業將眾生分別帶往這些有低有高的境界中去。”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須跋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取材自: 巴利文佛典翻譯 《中部》 101-152經 (PDF)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
原先連結: http://www.chilin.edu.hk/edu/work_paragraph_detail.asp?id=459
出現錯誤訊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