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園(美琪喬——一位阿羅漢尼修道證果之旅)


達白在十多歲成長期間就能很自覺地努力工作,她天生勤奮充滿幹勁,自動自發做事,不必別人督促或者強迫。那年收割完,稻米也收藏好之後,達白立刻著手開闢一個桑園。

普泰族擅長養蠶,等蠶吐絲結繭之後就抽絲,再把蠶絲打線,紡織絲綢。由於蠶吃桑葉,因此養蠶需要種植桑樹提供葉子。養蠶人在桑樹的果子成熟之後就割下葉子,鋪在寬淺的竹篩子裏餵蠶。

達白知道種桑樹可以賺錢,能給家裡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所以跟繼母學習種桑養蠶的技術,打算自己開闢桑園。她選了家裡田地最邊的一塊高地來開墾,那裡是一大片土丘,部分是森林,適合種植桑樹。

她勤快地清理了那片地,並且加以平整。整頓好之後,剩下高大的樹,都是硬木,可以遮蔭,保護樹苗避免猛烈的陽光照曬。達白接著把桑樹苗種下,細心照料,直到茁壯到能在濕熱的熱帶氣候中成長。她計劃等樹長大了就開始養蠶。

不久,達白聽說阿瞻曼告知村民他在物色著地方度安居。他心目中理想的環境是廣闊的高地,樹木不太濃密,陽光多少可以照到地面,以便在漫長多水的雨季期間濕氣不太重。

達白立刻聯想到自己的桑園,桑園的位置是在一片土丘上,高過稻田,排水良好,從稻田吹過來的風剛好能吹散濕氣,也讓那個地區涼快。她為了種桑樹整平了的地面適合蓋茅舍,那些留下的大樹使整個地方與外面隔離。

達白跟父親和哥哥商量之後,邀請阿瞻曼去視察她的桑園看是否適合。看到阿瞻曼很滿意整個環境,達白不禁喜逐顏開,想請求他慈悲接受這塊地作為供養,在這裡度安居。

沒想到她還未說話,阿瞻曼就大聲向眾人宣佈,這塊園地是他心目中建寺度雨季的理想地點,乍聽之下達白有點驚訝,忘了開口,彷彿一切都安排好了,不必再多說什麼。阿瞻曼以詢問的目光微笑望向她,在她的心目中,這座桑園已經是他的了,兩人都心領神會知道這點,現在只差她還未正式供養罷了。於是達白馬上跪下頂禮阿瞻曼三拜,請求他接受她們家人佈施的這塊地。阿瞻曼點頭接受了,然後祝福她的發心,他向她保證,由於剛才佈施的功德,她這輩子將不會窮困。

阿瞻曼的新寺院附近有一片沼澤低地,當地人稱作「農農」,因此寺名也取作農農寺。在達頌的帶領下,村民迅速投入工作,把小樹鋸掉,砍竹子來建茅舍給僧團。

阿瞻曼只允許十二個出家人在雨季期間住農農寺,剩下的僧人則分成幾個小組,派遣到坎差伊縣各處不同的村落去。阿瞻曼刻意分散弟子到不同的地區,不過於靠近他的住處,但也不太遠,以便禪修有問題時能輕易過來找他。這樣的安排適合大家,因為太多僧人住在同一個地方會互相妨礙。

雖然農農寺的茅舍很小間,但是大殿必須能容納五六十個僧人聚會,因為在布薩日從各處過來誦戒的比丘有這麼多人。因此村子裡經驗豐富的長者親自監督整個工程,確保整棟建築穩固。他們先砍下硬木,再切削打磨成柱子和橫樑,然後把柱子打入地下,接著鋪地板。地板必須高出地面四尺,以便雨季洪水到來時不受水災影響。

農農寺入安居當天的法會上,大殿擠滿了當地的在家信眾,擠不進去的則坐在外邊的草蓆上,達白也坐在人群中,大家聆聽坐在高座上的阿瞻曼開示佛法。阿瞻曼從佈施的功德講起,達白看到由於自己的佈施,而成就這個令人歡喜踴躍的因緣,內心不禁升起一股暖流。

阿瞻曼以宏亮有力的聲音解釋佈施的真正意義:佈施的功德在於自我犧牲的行為。不期望回報無條件地利益別人,不但給受者帶來好處,也是最有功德的佈施,心透過這個善行累積福德和善良的品格。由於是心激發起佈施這個善法欲,因此他強調是心播下善的種子,也是心收穫善的果報。佈施是種下未來安樂果報的因,因為它是往生善道的基礎。

接著阿瞻曼開示持戒的功德,他解釋持戒是正人君子的基本品行,老老實實受持五戒才能獲得功德。每一條戒都有特定的利益:持不殺生戒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持不偷盜戒的果報是財富不會遭遇偷盜和損失;持不邪淫戒的果報是夫妻互相信任,生活知足,沒有罪惡或羞恥感;持不妄語戒的果報是由於誠實而受人信任和尊重;持不飲酒戒的果報是保護自己心神不受干擾,做個清明理智的人,不輕易受誤導,也不糊塗。

嚴持凈戒的人散發出一種知足和可信賴的氣質,無論去哪裡都能感染那裡的眾生,讓他們安心。戒行的力量能保護和提升一個人,確保來世往生到更高的層次,所以,持戒嚴謹的人下輩子肯定投生天界。

以上是生活持戒的好處。阿瞻曼接著解釋能帶給我們最大果報的是禪修。在整個宇宙之內,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活著,無論是色身的健康還是心靈的幸福,都有賴於心的完美。人依靠心而活,人生一輩子經歷的各種可意不可意的經驗都由心感受;人死亡,是由於心的離去而死亡;人根據自己的業投生——業從心而來。由於心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應該好好鍛鍊這顆心,以便當下和未來行為良好。我們可以透過禪修正確地訓練心,用禪修克服妄想,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讓心平靜滿足。

接下來的三個月,達白一心禪修。由於她對阿瞻曼有堅固的信心,在他的指導之下,功夫突飛猛進。達白天生容易見到禪相和引發神通境界,結果每個晚上都經歷許多奇妙和神秘的境界。意識到達白的稟賦,阿瞻曼特別關注她的修行。每晚坐禪,阿瞻曼都將意識流引導向達白,調查她的心識狀態。因此,對她的禪修體驗瞭若指掌,看到她哪一晚的修行情況特別時,第二天就會叫她去寺院小參。

每天清晨,阿瞻曼進入村子托缽時,達白都會供養食物。她會跟其他村民一起排隊,等阿瞻曼來到跟前就把食物放進缽裏。托缽時阿瞻曼鮮少跟任何人說話,然而要是哪天晚上達白的禪修特別好的話,他就會在第二天早上接受供養時,叫她在用齋之後去見他。

稍後達白就會跟著家人一起去寺院,每次她開始向阿瞻曼報告自己的特殊經驗時,寺院裡的出家人都會圍過來聽,急著想知道她進入不同心靈領域的故事,同時也想知道阿瞻曼如何處理。

阿瞻曼總是很親切地招呼達白,慈祥地聆聽她說的每一句話,他知道達白有一顆好冒險和活躍的心,使她很容易體驗到各種境界,這是一般人不具備的能力。在這方面阿瞻曼經驗豐富,因此能實時給予一針見血的指導。這位德尊年長的禪師跟他年幼的弟子,很快就建立起一種深厚的師徒關係,達白對阿瞻曼崇拜得五體投地,很慶幸他花費那麼多心思指點自己。

雨安居剛結束不久,有一天阿瞻曼派人叫達白去見他。阿瞻曼告訴她,他和弟子們將離開那個地區,繼續遵照頭陀僧的傳統四處行腳雲水。接著他揚起眉頭俯視著她,嘴角泛起淺淺的笑容,問她有沒有男朋友。達白搖搖頭說沒有。

他緩慢地點了點頭,然後說如果她願意,可以出家為美琪,跟著他一起行腳,不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得到父親的同意。她望著他沒有講話,他靜靜地等她回答。達白整理著思緒,想著要怎麼回答,最後她深深吸了一口氣,說想跟他出家,但是恐怕她父親絕對不會允許。阿瞻曼給她一個安心的微笑,點點頭,然後送她回家。

達頌對她的請求漠然置之,不允許她出家,他怕萬一女兒改天還俗的話將很難嫁出去。他要她過正常的家庭生活,料理俗務之餘隨緣修行。

聽了這個結果阿瞻曼發出會心一笑,安慰達白耐心等待,遲早有一天她能夠如願以償。不過在目前這個階段,她必須嚴格遵守他離別的囑咐:他離開之後絕對不准禪修!她得暫時安分地過世俗生活,待因緣成熟時,她將有機會再次禪修。他保證將來會有一位高明的禪師到來引導她走向正道。唯目前的境況,她一定要耐著性子度過這段時期。

阿瞻曼是看到達白的心生性太過冒進和活躍,但是卻又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在禪修中保護自己。他不在這裡,萬一禪修出了偏差,將沒有人處理得了。她需要一位高明的禪師在乖離正道時掌控狀況,否則,她很容易誤入歧途,害了自己。職是之故,禁止達白在他離開之後禪修。

達白不明白阿瞻曼嚴格不准她繼續禪修的理由,對於要放棄自己的心頭愛,難過不已,但是出於對阿瞻曼堅固的信心,她還是驟然中止修習。等她再次坐禪,已是二十年之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