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 相應部.五十六.諦相應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 相應部.五十六.諦相應(轉法輪經)

原始出處: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蕭式球 (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部--佛學園圃--5. 南傳佛教 → 5.1.3.相應部 → 諦相應 → 56 諦相應 )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在那裏,世尊對五比丘說: “比丘們。”

五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兩邊出家人是不應行踐的。這兩邊是什麼呢?

“一邊是追尋欲樂,這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一邊是自我虐待的苦行,這是痛苦、非聖者、沒有意義的。

“比丘們,如來不落入這兩邊,覺悟一條中道,這條中道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如來所覺悟的中道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就是如來所覺悟的中道,這條中道可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可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這是苦聖諦:生是苦的,老是苦的,病是苦的,死是苦的,憂、悲、苦、惱、哀是苦的,怨憎會是苦的,愛別離是苦的,求不得是苦的;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的。

“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

“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對渴愛徹底無欲、滅盡、放捨、捨棄、解脫、不粘著。

“比丘們,這是苦滅之道聖諦: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這是苦聖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遍知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遍知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應去斷除苦集……要徹底斷除苦集……
“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應去證得苦滅……要徹底證得苦滅……
“比丘們,這是苦滅之道聖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修習苦滅之道,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完成苦滅之道,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比丘們,如果我對四聖諦沒有如實知見,不能清淨地三轉十二行1的話,便不會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

“比丘們,由於我對四聖諦有如實知見,能清淨地三轉十二行,所以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我的智和見生出來了,我有不動搖的心解脫。這是我最後的一生,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五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憍陳如尊者在這段解說之中去除塵垢,生起法眼,明白到: “所有集起法,都是滅盡法。”

當世尊這樣轉法輪的時候,在地上的天神隨即呼喚: “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四王天聽見地上天神的說話後,隨即呼喚: “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聽見他化自在天的說話後,隨即呼喚: “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在短短的時刻,聲音傳遍整個梵世間。十千世界發生各種震動;世間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

這時候,世尊說出感興語: “憍陳如知道法義,憍陳如知道法義!”

之後,憍陳如尊者得了一個稱號,為阿若憍陳如。


原始出處: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蕭式球 (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部--佛學園圃--5. 南傳佛教 → 5.1.3.相應部 → 諦相應 → 56 諦相應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