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35經,小業分別經,MN 135: Cūḷakammavibhaṅga Sutta 德雄比丘 譯
德雄比丘 譯 ( 感謝故 尊者 明法比丘 提供電子檔 )
28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觸園。那時,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來到世尊的地方,與世尊互相問候。談過了友善與禮貌的話之後,他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後,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對世尊說:「尊者喬達摩,是什麼原因、什麼緣故使人類顯現出下等與上等?尊者喬達摩,就像可以見到的,有些人短命,有些人長壽,有些人多病,有些人健康,有些人容貌醜陋,有些人美麗,有些人沒有勢力,有些人很有勢力,有些人貧窮,有些人富有,有些人出身低賤,有些人出身高貴,有些人愚癡,有些人有智慧。是什麼原因、什麼緣故使人類顯現出下等與上等?」
「年輕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人,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戚,以業為依靠。業使眾生有差別,也就是--有下等與上等。」
「我不明瞭尊者喬達摩這段簡要而未詳細解說的話的詳細含意。若尊者喬達摩能為我說這樣的法,使我明瞭尊者喬達摩這段簡要而未詳細解說的話的詳細含意,那是很好的!」
290 「那麼,年輕婆羅門,注意聽,善加用心,我就要說了。」
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回答世尊說:「是的,尊者。」世尊如此說: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殺害生命,殘忍,滿手血腥,狂熱於毀滅與屠殺,對有命眾生毫不憐憫。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短命。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短命的方式,也就是──殺害生命,殘忍,滿手血腥,狂熱於毀滅與屠殺,對有命眾生毫不憐憫。」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捨棄殺害生命,戒除殺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劍,有羞恥心,有同情心,安住於對一切有命眾生的憐憫。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長壽。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長壽的方式,也就是──捨棄殺害生命,戒除殺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劍,有羞恥心,有同情心,安住於對一切有命眾生的憐憫。」
291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經常用手、用土塊、用棍棒或用刀劍傷害眾生。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多病。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多病的方式,也就是──經常用手、用土塊、用棍棒或用刀劍傷害眾生。」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用手、土塊、棍棒或刀劍傷害眾生。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健康。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健康的方式,也就是──不用手、土塊、棍棒或刀劍傷害眾生。」
292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容易憤怒,經常激動,即使只是被說了幾句就生氣、震怒、憤恨、對抗,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容貌醜陋。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容貌醜陋的方式,也就是──容易憤怒,經常激動,即使只是被說了幾句就生氣、震怒、憤恨、反抗,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容易憤怒,不經常激動,即使被說了很多話也不生氣、不震怒、不憤恨、不對抗,不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容貌怡人。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容貌怡人的方式,也就是──不容易憤怒,不經常激動,即使被說了很多話也不生氣、不震怒、不憤恨、不對抗,不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
293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繫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沒有勢力。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沒有勢力的方式,也就是──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繫懷怏怏不樂。」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繫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很有勢力。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很有勢力的方式,也就是──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繫懷怏怏不樂。」
294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貧窮。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貧窮的方式,也就是──不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富有。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富有的方式,也就是──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
295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頑固與傲慢,不禮敬應受禮敬者,不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不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不讓路給應受讓路者,不恭敬應受恭敬者,不尊重應受尊重者,不致敬應受致敬者,不禮拜應受禮拜者。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出身低賤。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出身低賤的方式,也就是──頑固與傲慢,不禮敬應受禮敬者,不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不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不讓路給應受讓路者,不恭敬應受恭敬者,不尊重應受尊重者,不致敬應受致敬者,不禮拜應受禮拜者。」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頑固,不傲慢,禮敬應受禮敬者,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讓路給應受讓路者,恭敬應受恭敬者,尊重應受尊重者,致敬應受致敬者,禮拜應受禮拜者。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出身高貴。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出身高貴的方式,也就是──不頑固,不傲慢,禮敬應受禮敬者,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讓路給應受讓路者,恭敬應受恭敬者,尊重應受尊重者,致敬應受致敬者,禮拜應受禮拜者。」
296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前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愚癡。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愚癡的方式,也就是──不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有智慧。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有智慧的方式,也就是──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
「如此,年輕婆羅門,導致短命的方式帶來短命,導致長壽的方式帶來長壽,導致多病的方式帶來多病,導致健康的方式帶來健康,導致容貌醜陋的方式帶來容貌醜陋,導致容貌怡人的方式帶來容貌怡人,導致沒有勢力的方式帶來沒有勢力,導致很有勢力的方式帶來很有勢力,導致貧窮的方式帶來貧窮,導致富有的方式帶來富有,導致出身低賤的方式帶來出身低賤,導致出身高貴的方式帶來出身高貴,導致愚癡的方式帶來愚癡,導致有智慧的方式帶來有智慧。年輕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人,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戚,以業為依靠。業使眾生有差別,也就是--有下等與上等。」
「這樣說了之後,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對世尊如此說:『太好了!尊者喬達摩,太好了!尊者喬達摩。尊者喬達摩以種種方式闡明佛法,就好像將俯蓋向下之物翻仰向上,將隱藏覆蔽之物開張顯現,為迷路之人指示道路,也像在黑暗之中擎舉明燈,使得具有視力的人能夠見到眾顏色。我歸依尊者喬達摩,歸依法與歸依比丘僧團。請尊者喬達摩記得我是從今天開始直到命終都歸依的在家居士。』」
- 《小業分別經》學習錄 ,德雄比丘 編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