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 34 經, 小牧牛人經,MN 34: Cūḷagopālaka Sutta 蕭式球 譯
三十四.小牧牛人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跋祇國郁伽支羅村恆河岸邊。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從前,在摩揭陀有一個愚癡的牧牛人,在夏末秋初的時候,沒有仔細察看恆河這邊岸的情況,沒有仔細察看對岸渡口的地點,便驅趕牛群渡河前往對岸的須韋提訶,結果,牛群走到河流中央的時候亂作一團,最後遇上了不幸。
“比丘們,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愚癡的牧牛人,在夏末秋初的時候,沒有仔細察看恆河這邊岸的情況,沒有仔細察看對岸渡口的地點,便驅趕牛群渡河前往對岸的須韋提訶,結果,牛群走到河流中央的時候亂作一團,最後遇上了不幸。
“比丘們,同樣地,一些沙門或婆羅門不善知這個世間,不善知其他世間,不善知魔羅的領域,不善知超越魔羅的領域,不善知死神1的領域,不善知超越死神的領域,會為那些聆聽他們的教義、對他們有敬信的人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比丘們,從前,在摩揭陀有一個智慧的牧牛人,在夏末秋初的時候,仔細察看恆河這邊岸的情況,仔細察看對岸渡口的地點,才驅趕牛群渡河前往對岸的須韋提訶。他首先驅趕那些是牛群之父、是牛群的領導的壯公牛渡河,那些壯公牛越過了恆河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他之後驅趕那些馴服的壯牛渡河,那些馴服的壯牛也越過了恆河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他之後驅趕那些小牛渡河,那些小牛也越過了恆河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他之後驅趕那些幼牛渡河,那些幼牛也越過了恆河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這時候,有一頭初生的小牛,跟隨著母牛的叫聲,也越過了恆河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智慧的牧牛人,在夏末秋初的時候,仔細察看恆河這邊岸的情況,仔細察看對岸渡口的地點,才驅趕牛群渡河前往對岸的須韋提訶。
“比丘們,同樣地,一些沙門或婆羅門善知這個世間,善知其他世間,善知魔羅的領域,善知超越魔羅的領域,善知死神的領域,善知超越死神的領域,會為那些聆聽他們的教義、對他們有敬信的人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那些越過了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的壯公牛,好比那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們越過了魔羅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那些越過了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的馴服壯牛,好比那些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的比丘。他們將會越過魔羅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那些越過了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的小牛,好比那些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的比丘。他們將會越過魔羅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那些越過了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的幼牛,好比那些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的比丘。他們將會越過魔羅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那頭隨著母牛叫聲而越過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的初生小牛,好比那些隨法而行或隨信而行的比丘。他們將會越過魔羅的水流,安穩地抵達對岸。
“比丘們,我善知這個世間,善知其他世間,善知魔羅的領域,善知超越魔羅的領域,善知死神的領域,善知超越死神的領域,會為那些聆聽我的教義、對我有敬信的人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小牧牛人經完
取材自: 巴利文佛典翻譯 《中部》 第1-第50經 (PDF)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
原先連結: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_detail.asp?section_id=60&id=215
出現錯誤訊息:
備註
[mn034-1] | “死神” (Maccu)有 “死亡” 的意思,這詞語跟 “魔羅” (Māra)同義。有些時候, “死神” 也指 “焰摩天” (Yama)。 |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