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中部第 15 經, 反思經,MN 15: Anumāna Sutta 蕭式球 譯


十五.反思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目犍連尊者住在婆伽的鱷魚山,畢沙迦邏園的鹿野苑。

  在那裏,大目犍連尊者對比丘說: “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大目犍連尊者: “賢友。”

  大目犍連尊者說: “賢友們,一位比丘請其他尊者教導自己,向自己說法,但自己難受教,具有難教之法,沒有耐性,不善巧受持教法;他的同修便會不想向他履行義務,不想教導他,不想接近他。

  “賢友們,什麼是難教之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抬高自己,貶低別人。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忿怒,被忿怒所征服。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心懷仇恨。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固執。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常說忿怒的說話。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憎恨,流露出憎恨。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平和。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對人展示出憎恨。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避重就輕,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說話,流露忿怒、瞋恚、不滿。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遵守教導。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怨恨和仇恨。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嫉妒和吝嗇。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奸詐和虛偽。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有固執和自大。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這就是難教之法。

  “賢友們,這些就是稱為難教之法了。

  “賢友們,一位比丘即使沒有請其他尊者教導自己,沒有請其他尊者向自己說法,而自己易受教,具有易教之法,有耐性,善巧受持教法;他的同修也會想向他履行義務,想教導他,想接近他。

  “賢友們,什麼是易教之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沒有惡欲,不受惡欲所支配。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抬高自己,不貶低別人。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忿怒,不被忿怒所征服。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忿怒,不會因忿怒而心懷仇恨。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忿怒,不會因忿怒而固執。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忿怒,不會因忿怒而常說忿怒的說話。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憎恨,不會流露憎恨。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憎恨,不會因憎恨而不平和。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憎恨,不會因憎恨而對人展示出憎恨。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憎恨,不會因憎恨而避重就輕,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說話,不會流露忿怒、瞋恚、不滿。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憎恨,不會因憎恨而不遵守教導。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怨恨和仇恨。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嫉妒和吝嗇。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奸詐和虛偽。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沒有固執和自大。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會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這就是易教之法。

  “賢友們,這些就是稱為易教之法了。

  “賢友們,一位比丘應要這樣自我反思: ‘如果一個人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我會不鍾愛他,不喜歡他;如果我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他人也會不鍾愛我,不喜歡我。’ 賢友們,一位比丘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他不會讓自己的心生起惡欲,受惡欲所支配。

  “……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有忿怒,被忿怒所征服……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心懷仇恨……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固執……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常說忿怒的說話……
  “……有憎恨,流露出憎恨……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平和……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對人展示出憎恨……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避重就輕,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說話,流露忿怒、瞋恚、不滿……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遵守教導……
  “……有怨恨和仇恨……
  “……有嫉妒和吝嗇……
  “……有奸詐和虛偽……
  “……有固執和自大……

  “賢友們,一位比丘應要這樣自我反思: ‘如果一個人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我會不鍾愛他,不喜歡他;如果我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他人也會不鍾愛我,不喜歡我。’ 賢友們,一位比丘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他不會讓自己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

  “賢友們,一位比丘應要這樣自我反省: ‘究竟自己有沒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呢?’ 賢友們,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知道自己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的話,他要精進地斷除這些惡不善法。如果在反省時知道自己沒有惡欲,不受惡欲所支配的話,他應因此而保持喜心和歡悅,以及讓自己日以繼夜在善法之中修學。

  “……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有忿怒,被忿怒所征服……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心懷仇恨……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固執……
  “……有忿怒,由於忿怒的原因而常說忿怒的說話……
  “……有憎恨,流露出憎恨……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平和……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對人展示出憎恨……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避重就輕,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說話,流露忿怒、瞋恚、不滿……
  “……有憎恨,由於憎恨的原因而不遵守教導……
  “……有怨恨和仇恨……
  “……有嫉妒和吝嗇……
  “……有奸詐和虛偽……
  “……有固執和自大……

  “賢友們,一位比丘應要這樣自我反省: ‘究竟自己有沒有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呢?’ 賢友們,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知道自己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的話,他要精進地斷除這些惡不善法。如果在反省時知道自己沒有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的話,他應因此而保持喜心和歡悅,以及讓自己日以繼夜在善法之中修學。

  “賢友們,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看見自己沒有斷除所有這些惡不善法的話,他要精進地斷除所有這些惡不善法。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看見自己斷除了所有這些惡不善法的話,他應因此而保持喜心和歡悅,以及讓自己日以繼夜在善法之中修學。

  “賢友們,就正如愛裝扮的男女老少,在一面清淨、明晰、沒有污垢的鏡子或一盆清淨、明晰、沒有污垢的水之中反照自己的面容。如果看見有塵埃或污點在那裏時,會努力地清除這些塵埃或污點;如果看見沒有塵埃或污點在那裏時,會心生歡喜,心想: ‘我有所得,我的面容得到清淨!’

  “賢友們,同樣地,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看見自己沒有斷除所有這些惡不善法的話,他要精進地斷除所有這些惡不善法。如果一位比丘在反省時,看見自己斷除了所有這些惡不善法的話,他應因此而保持喜心和歡悅,以及讓自己日以繼夜在善法之中修學。”

  大目犍連尊者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大目犍連尊者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反思經完


取材自: 巴利文佛典翻譯 《中部》 第1-第50經 (PDF)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

原先連結: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_detail.asp?section_id=60&id=196

出現錯誤訊息:

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ODBC Drivers error '80004005'
[Microsoft][ODBC Microsoft Access Driver]General error Unable to open registry key 'Temporary (volatile) Jet DSN for process 0x6a8 Thread 0x568 DBC 0x2064fcc Jet'.

/edu/include/i_database.asp, line 20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