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琪喬——一位阿羅漢尼修道證果之旅)


本書的內容是一位在這一生中證得菩提道上最高果位的女性——美琪喬——的修行和生平。美琪喬從小就嚮往修道生活,少年時就有很好的因緣,遇到幾位當代最著名的禪師,她認真遵從他們的指導,以赤子之心真誠地照著修行。由於根器銳利,她很快就精通三摩地之道,成了年紀輕輕的禪修奇才。她的心能輕易進入深定數小時,觀察到許多神奇和美妙的境界。

儘管如此,由於家人的干涉,美琪喬當時無法完成出家修道的心願,她唯有耐心等待,伺機而動。在經歷整整二十年不美滿的婚姻生活之後,她出家的因緣終於成熟,得以剃度爲美琪。出家之後,她跟隨許多著名的禪師生活和修行多年。這些禪師都讚歎她出神入化的禪修造詣,特別是她對神通熟稔的掌握,禪修老師當中也沒有幾人有她這種本事。然而,更爲難得的是,她成功切斷對這無常世間的執著,最終證得徹底解脫的無爲境界。作爲現代世人所知道的幾位阿羅漢尼之一,她是個活生生的榜樣,證明每一個人——不論男女、種族、階級——都有可能證悟佛教最究竟的果位。

在佛陀時代,有許許多多的女性修行者,她們大部分都在聖道上證得果位,很多受到佛陀的稱贊。在佛教早期的經典中,可以看到佛陀的女弟子們一再受到頌揚:她們的精進、智慧和教導眾生的能力受到讚美。毫無疑問的,當時有很多女性捨棄世俗家累出家過出離的生活。事實上,在佛陀允許女性出家之後,大量婦女加入女眾僧團,就當時社會對婦女種種約束而言,這是一項很大的成就。那時男人發願離開父母、妻子兒女出家去,大家會認爲他求道的願力堅定,爲了道業而捨棄家庭是件功德。但是在這方面,女人出家要困難多了,女人遠遠不像男人那麼自由,要出家必須得到丈夫勉爲其難的允許,而且一般婦女通常都要照顧年邁的父母或年幼的小孩。佛陀創立尼眾僧團,是開了一道方便之門,讓女眾有機會過出家生活,擺脫社會習俗和文化的限制。佛陀認爲女性理解佛法的能力跟男性一樣,這在當時是一個革命性的觀念。

佛陀成立的比丘尼僧團,持續興盛了一千多年,但是最終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而斷絕了傳承。由於佛陀沒有設下重新啟建比丘尼僧團的機制,因此,在當今上座部佛教地區,女眾出家都只是守八戒或十戒。在泰國,女出家眾一般都是八戒尼,稱爲美琪。跟比丘一樣,美琪剃光頭,持守比一般在家人更嚴格的戒,爲了與俗人區別而穿純白的衣袍。美琪的行爲、衣著和生計都有嚴格的規範。她們不當僱員,不受薪工作,也不從事買賣。她們受教育保持莊嚴的形象和威儀,以激勵眾生真誠發心修習佛法。

大部分美琪住在比丘住持的寺院,少數住在自己的庵,不過通常這些庵都附屬於當地的寺院。在以修行爲主的道場,特別是泰國森林佛教傳承,都會給予女眾自由的時間和基本必需品讓她們能全心全意投入出家修行生活。因此,許多女性選擇加入附屬於這類寺院的美琪團體修行。這種形式的一個缺點是美琪的地位明顯低於比丘。幸好佛教徒明白社會需要有不同的職權地位來運作,一個女性的社會地位跟她的人品無關,這樣的理解多少減輕了問題的影響。

在大部分傳統文化中男女性別的差別根深蒂固,這個現象同樣發生在宗教圈子裡。無論如何,性別只是過去的業帶來的,是一種命運,因此是短暫的,來了又去,而生命的本質則無名無相,非男非女。佛法的基本原則是:任何個人的屬性都是沒有實質的——一切形成個人獨特個性的因素皆變化無常,最終必然滅去。每個人的個性都持續變化,從來都不會永遠存在,也就是說所有構成「自我」的因緣都是無常,變動不定的,色身的一切,還有內心的思想和感覺,全部都沒有實質,最後都會消融。所以,執著身心是憂悲苦惱的主要原因。

要是把心外在的所有屬性剝落,覺悟到它的本質沒有性別、階級或地位,我們就能夠消除那些阻礙我們進步,侷限我們自由的世俗分別、身份等概念。假如要解脫那些使我們輪迴生死的束縛,就一定要消除這些世俗分別。從這個角度而言,每個人內心所要克服的根本無明本質上都一樣,因此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再也沒有比心更神奇的東西了,一顆受過訓練的心它的能力非常不可思議。美琪喬的心天生勇猛,充滿活力,在禪修中,做預言夢和運用天眼觀察對她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神通對她來說固然是能量的來源,同時也是個缺點,她曾經迷失在裡面多年,對神通沉迷到必須自我剋制的地步。直到後來她學會了規範自己的心,才能夠圓熟善巧地使用這非凡的能力。

無論如何,每個人的心的根性相差很遠,有些像美琪喬那樣非常活躍,大膽冒進;有些人的心則謹慎保守;在禪修上兩者各有所長。許多人都覺得修行難以提升,困難重重,美琪喬的心充滿活力,修行可以進展很快,像她那樣能量充沛又掌握善巧方便的心十分罕見,一般人幾乎不可能跟她那種特殊的神通力相比較。因此,在這方面大部分禪者都無法按照她的路子修行。

從更深刻的層次看,美琪喬的修行顯示超越無常生死,達到真正解脫的本質。那顆覺悟的心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面向:心能知的本質以及當中生滅變化的心境。不瞭解這個區別,我們就把變化的心境當真,以爲這就是心本身。其實,心境瞬息萬變,沒有一剎那穩定;唯有心能知的本質真正恒常不變。我們通常把所有的東西摻和在一起稱之爲心。實際上,能知和心境同時存在。

有了這個洞見,就會覺悟到能知的心,跟所知的苦樂是不同的真實。心的本性知道一切境界和情況,但絲毫不執著它們。因此,心性超越苦樂的無常境界。假使我們有能力看到這點,就可以捨棄世俗的真實,把它們放下。有了這個領悟,自然會離執解脫。

美琪喬是個鄉下婦女,過著泰國東北部普通農村簡單的生活,然而爲了消除苦惱,她克服重重困難,離家追尋佛陀的聖道。她的堅持、她的勇氣、還有直觀的智慧讓她超越一切世俗的侷限——無論是外在生活環境的諸多牽絆,還是內在心靈的枷鎖——從而解脫於生死束縛。

雖然她的生活和修道跟其他女性行者面對同樣的制約,但她坦然接受這一切挑戰,善巧地融入傳統的出家制度當中,一心交付與這個源遠流長的傳承,成功把逆境轉化爲增上緣。她沒有抱怨現實的不平等,反而精進用功修就一顆清明和任運自在的心,最終滅除那對自我和文化身份認同、牢不可破的無明。回過來以出世間智慧觀察,她一輩子生活其間那個堅固的階級和不平頓時雲消霧散。

在佛教界,那些禪定精湛的比丘僧眾不受文化偏差的影響,他們肯定真正修行的八戒女有能力證得甚深的境界。事實上,女眾對佛法有很高的悟性,同時有能力證入深定,培養殊勝的知見和智慧。在泰國,許多美琪和女居士的成就超過男出家眾。因此,一般禪師都很尊重女修行者,認爲在根器上,女眾與男眾都一樣。當今泰國森林佛教傳承,許多德高望重的禪師都相信女眾能修到最高的果證,並且經常讚賞女出家眾爲模範老師。很多森林禪師座下都有受公認爲老師的女弟子,這些出家和在家的女弟子積極參與佛教活動,靠自己出色的能力擔任禪師、治療師或者善知識的角色,深受當地社會尊敬。美琪喬就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像她這樣一位女禪者留下的典範,顯示了無論男女都能實踐佛法,將激發後世行者的道心。

我把蒐集到的事蹟依照歷史脈絡描寫美琪喬的生平,撰成一本敘事性的傳記。我根據所能找到的資料,她講過的話,她同輩說過的話,以及當時發生過的事,按照時間和文化爲經緯架構她的一生。

我撰寫的事蹟編輯自許多泰文資料,在這方面要衷心感謝阿瞻摩訶布瓦,在他的開示和著作中,有許多美琪喬禪修的關鍵細節,另外我也引用他對解脫知見和般若細膩的解釋來建構美琪喬證悟的次第。美琪喬是阿瞻摩訶布瓦座下最爲利根的弟子之一,而他也確鑿無疑地印可了她的果證。

阿瞻因噠崴是完成本書的重要助緣,由於他從小就親近美琪喬,因此知道許多重要的文化背景和當年事情的具體過程。美琪喬還在世的親戚也告知她家庭生活的詳細情節,包括出家最初幾年的各種人事概況。鶣絲麗醫生在美琪喬晚年時給予她周詳的看護,清楚記得美琪生命最後歲月的點點滴滴,她給我分享這些前塵往事,以及許多美琪親口告訴看護們的精彩故事。

我把這些素材編織在一起描繪她的一生。然而,在這些不同的文字和口述材料當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和不一致之處,有時候同一件事有不同版本,還有一些事件完全沒有留下具體內容。結果我得憑想像來補充她生活和修行的細節,增添生動的情景,以便把她塑造成一位充滿幹勁、形象鮮明和成就非凡的女性。這本傳記相對而言注重敘事多於學術,旨在激發真誠修行者的道心。有鑑於此,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引導讀者一起來探索,在佛道上一顆圓滿解脫的心,究竟有多麼深奧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