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此生可尋》——美琪喬的修行歷程與佛法)
- 軼事 1: 因爲美琪喬的功德,連天神都想投胎到她的子宮
- 軼事 2: 美琪喬的前世—— 一隻疲憊的母雞
軼事 1
因爲美琪喬的功德,連天神都想投胎到她的子宮

美琪喬與阿瞻因噠崴 (Mae Chee Kaew and Ajahn Inthawai)
照片中,坐在美琪喬隔壁的那位比丘是誰?西方世界怎樣得知美琪喬的故事?兩條問題的答案就是阿瞻因噠崴 [1] ,一位阿瞻摩訶布瓦傳承著名的弟子。
作爲佛教徒,我們知道天神,就算他們是光輝明亮的,也有一天會死去。不是每一位天神都是佛教徒,但也有許多是佛教徒。以下是這一位佛教徒天神的故事。
在這位天神快要死去時,他預備好去為自己找尋好的家庭投生,這樣他就可以繼續修習佛法了。因爲佛教徒天神傾向於親近某一些族群,他們的身光明亮,照遍整個「普考 Phu kao」地區。
他們受三十三天的領袖,帝釋天所統領。但是,他們只能被有天眼通的人看到,所以美琪喬能看到他們的存在。這位天神對眾天神說:我想成爲美琪喬的兒子‘。
美琪喬回答:美琪是已經出家了的八戒女,如果你真是想,你應該投生到一位我認識的農夫太太的子宮,這樣你就能在長大之後出家了。這對夫婦不是一對富有的夫婦,是農民,但可以負擔你去學校讀書識字。
然後投生在他們那裏是很好的,因爲如果你現在投生到他們那裏,你就會成爲排行中間的小孩。這地方的人們,最喜歡的是老大和老么,所以,就算你出家了,他們也不會太傷心。他們也是佛教家庭,且具有正見。
那位天神回復:你怎樣能擔保我在長大後會剃度出家?
美琪喬回復:那最終還得取決於你自己的因緣果報。
那位天神於是和其他天神討論,也包括帝釋天,確定之後其他天人都回到天界,除了那位即將要投生的天神。
緊接著,美琪喬邀請了那對夫妻作了一番對話,然後對他們説了和天神討論的那些事情。夫妻兩同意了成爲那位天神的父母。當妻子生下孩子,那位天神誕生為一位男孩,所有六根健全。這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爲生理上有缺陷是不適合出家的。
嬰兒的爸爸來見美琪喬,然後告知他兒子已經出生。美琪喬就把他命名為「因噠崴」,意思是「帝釋天給予的禮物」。
他於 1945 年 4 月 27 日星期五出生於莫拉限府。是 7 個孩子中的第六個兒子,有 3 個兄弟和 3 個姐妹。
年幼的因噠崴總是陪著父母去寺院,每個到寺院的人在每個布薩日都修習八戒,年幼的因噠崴也是如此。大人做什麼年幼的因噠崴也跟著他們做什麼。修道院那種熟悉的感覺對他來說很正常。
小學畢業後,因噠崴去了寺院,與龍普拉共住,離他家不遠。剛入寺院的時候,因噠崴玩得很開心。但幾天過去了,這對他來說不再有樂趣了。來到森林寺院並與禅修僧一起生活,對因噠崴雖有新鮮感,但孤獨感和對父母的渴望也會出現。
他去探望龍普拉,哭訴著他想念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龍普拉也慈悲地給予因噠崴開導,直到因噠崴終於不再想念家人了。
不久之後,龍普拉看因噠崴出家當沙彌是合適的。於是,沙彌戒在1957年7月12日舉行。當時,因噠崴12歲。並在龍普拉的指導下生活了8年。 1965年2月19日,20歲的因噠崴受俱足戒成為比丘,並與龍普拉住了第一個雨安居。
出家之後因噠崴比丘參學過許多地方,並與其他禪修師父一起修行,但最終,在烏隆府的邦塔森林道場,遇到了阿瞻摩訶布瓦。在阿瞻摩訶布瓦的指導下生活了14年。
此後,他於1980年在烏隆府成立了那坎內森林道場。從那時起,他就住在那坎內森林道場直到現在。
目前,阿瞻因噠崴已經是資深的長老了。秉著慈心,阿瞻因噠崴根據阿瞻摩訶布瓦及其他長老的教導,教導僧侶和在家人修習佛法。
除此之外,阿瞻因噠崴也向社區提供援助,例如幫助醫院、為醫院提供醫療設備、建造學校,以及成立基金會來幫助生病的僧侶。
- 本文部分資料取材自《死隨念》一書,長老阿瞻因噠崴的生平簡介。( 《死隨念•與死同行》 )
- 如實知見 knowing and seeing the truth - 美琪喬 Mae Chee Kaew
軼事 2
美琪喬的前世—— 一隻疲憊的母雞
美琪喬她講述道,在過去世,她曾投生為一隻母雞,住在寺院裡。僧眾有時會照料牠,分享托缽得來的米飯給牠吃。
身為一隻紅褐色的母雞,牠下的十一枚蛋中,有四顆尚未孵化,就被人撿拾回去炒蛋。她養育了七隻小雞:三隻公的,四隻母的。 Ban Puen寺廟的僧侶們很善良,為牠們提供了食物和水。養育這七隻雛雞非常困難,尤其是因為雛雞數量眾多。
黎明破曉,牠們便從巢穴和棲息的樹木上飛下來,用兩隻爪和尖尖的嘴搜尋螞蟻、昆蟲、白蟻和其他食物殘渣,直到吃飽為止。
有些雛雞吃飽了,胖胖的,有些則不太飽,因為它們比其他雛雞行動遲緩。它們會刨食,咯咯叫著,發出求食的叫聲。體格健壯的,有佔兄弟姊妹便宜的傾向,會搶著吃,直到吃飽為止。
體格較弱、反應遲鈍的,吃不飽,就會爭先恐後地尋找新的地方覓食。我弄到食物後,就叫孩子們過來吃。我每天都這樣。孩子還沒吃飽,所以我不能休息。總有孩子哭著要吃東西,所以我只能忍耐。
我又累又熱,根本吃不飽。身為一個母親,我幾乎只喝水而不吃米飯。養育孩子非常艱難和痛苦。那段時間,我又瘦又累,全身酸痛,根本沒時間躺在塵土中納涼。
如果哪天有僧侶或來寺廟的人給我食物,我就會有點力氣。孩子們也不怎麼煩我。那一天,我就能休息一下,恢復一下疲憊。如果僧侶們忘記丟食物給我,我就得用爪去撿拾食物餵孩子,這也是我的業力。
正因為養育孩子的痛苦,我許願:無論來世如何,願我悉心養育孩子的功德,以及在寺廟中隨喜佛法和誦經的功德,能讓我不再因生孩子而受苦。
我那輩子是母雞養育孩子,每當僧侶們誦讀佛經、開示或功德迴向時,我都會叫孩子們過來聽,然後靜靜地躺下。如果有孩子不肯過來或保持沉默,我就會啄它們,讓它們感到疼痛,並從中學習。我會提醒牠們,今生作為雞,我們是動物,生來就是要受苦受難的。
我們應該保持正念。當僧侶和村民們做功德布施時,我們會說:「Sadhu!」當出家人頂禮、念誦或傳法時,我們應該保持平靜,避免製造噪音或干擾他人。我們應該仔細聆聽。
我身為一隻雞,在四年的時間裡養育了四窩,每窩七隻。當小雞長大到可以自己覓食時,母雞就鬆了一口氣。孩子們離開了,它們尋找和抓扒食物的過程令人滿足。它們的臉龐煥然一新,羽毛光亮美麗。
年輕的和年老的雄雞會啼叫、歌唱,它們走過來,假裝愛我們、關心我們。我害怕下蛋、孵蛋和養育小雞。但愛慾的力量在我心中升起。最終,我被那些輕浮的公雞、矮腳雞和雄雞打敗了。想想看,我被這種低劣的慾望打敗了。
憶念生死輪迴是有益的(這會為人帶來"悚懼智"),因為我們的心靈,生來就會為自己的惡行感到悲傷和懺悔。
我得知自己投生為雞,是因為長輩對我說:“種一些稻米,可以給母雞和小雞吃。”我這才恍然大悟(這是由於養雞所生的情執,導致來生感招的果報):
“哦,我投生為雞了嗎?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雞嗎?”
因為刻意念誦和薰習佛法的教導,我得以超脫畜生道。死後,過去世的功德也隨之現前,引領我升天成為高級天人,之後,並在此世重生為人。
摘錄自《此生可尋》一書(โลกนี้โลกไหน ประวัติและปฏิปทาธรรม แม่ชีแก้ว เสียงล้ำ; Lohk Nee Lohk Hai Dai, History of Patipada and Dhamma of Mae Chee Kaew Sianglum;美琪喬(Mae Chee Kaew Sianglum)的修行歷程與佛法)
- 《美琪喬——一位阿羅漢尼修道證果之旅》 目錄
備註:
[1] | Luang puu Inthawai Santussako 的原名是 Inthawai Piyukham(在泰語中,「In」是因陀羅神的名字,「Thawai」的意思是給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