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篇: 出家(我的人生道路——阿瞻蘇查自傳)



尋找出家的道場

不知道是因為過去所修的善業與否,在完全沒有預料的情況下,出路會自然向我呈現。因為我的家庭背景屬於非宗教信仰,因此我沒有考慮過出家。在前面說過我在基督學校上學,也幾乎轉信基督教。還有,我所擁有的佛書也是一位西方遊客給我的,而不是從寺院那裡得到的。因為我向來都是在獨自修行,因此我也沒有去過寺院或認識任何的導師。

身為在家人,從我獨居修行開始,我都沒有想要出家。我想如果我的家境富有的話,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我的生活,我應該是不會出家。我會當一個在家人用自己的方法修行。因為我預備的經費只夠一年,我在家裡修行的時間也只能是一年而已。

到了一年的尾聲,我問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答案其實只有兩個。第一,就是找工作,繼續過在家人的生活。我當時的分析是要是工作的話,一天工作會花上我8個小時,另外再用兩個小時前往花在工作和家的行程。再加上,回到家以後已經很疲勞了,沒有剩下多少時間做我常年,已經成為生活大部分的精進修行。所以,我很清楚如果還想繼續精進修行的話,我必須出家。

當時,我還是猶豫不決。我還不想出家。我還眷戀著感官上的享受,包括從眼、耳、鼻、舌、身體和能夠自由自在的感受。我以為出家好像被囚禁,因此我感到恐懼。再加上,我對自己的猶豫不決感到厭煩。

經過仔細考慮之後,為了能有足夠修行的時間,我決定出家。我也不用再為賺錢的事操心。做完決定後我感到如釋重負。其實,出家對我來說不會是問題,因為我一年來長期禪修,遠離感官享受的生活,已經很像出家人的生活了。我每天只沉浸在閱讀佛書、坐禪、行禪,一天也只用餐一次。

因為我擁有的資產很少,因此生活上的轉變也比較容易應付。這好比兩手空空到世間,同樣我也兩手空空出家。我也沒有什麼值得眷戀的,所以沒有什麼能把我拉回在家生活的可能。

我決定要找一間安靜的寺院,一間不著重鑽研經典、儀式、邀請出家人外出的寺院。還有,這間寺院應該是不辦葬禮或祈福活動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會干擾到我禪修的活動。從我閱讀巴利三藏的經驗,裡面根本沒有提到這些現在已經很普遍的佛教活動。在佛陀的時代,按照佛法,出家人被教導要到樹林裡禪修。基於這些理由,對我來說,找到一間專注禪修的寺院是必要的。

在我出家之前,我對泰國不同的寺院做了比較。碰巧的是,我拿到了一名美國前出家人傑克。康菲(Jack Kornfield) 所寫的書。這本書介紹了著重禪修的泰國寺院。

他親自拜訪每一所重要的寺院,積極地觀察和探聽寺院的種種資料,包括長老的教學方式、飲食、比丘和沙彌的人數等等。他的書好比旅遊指南,介紹各間寺院,特別是森林派系和著重佛法修習的寺院。我得到很多關於哪裡是最好的寺院的知識,但要親自到那些地方去還要等到出家以後。

決定了要出家以後,我到崇隆寺(Wat Chonglom)尋求一位出家人的意見。這間是屬於泰國法宗派的寺院,戒律嚴格,受到當地居民的尊敬。當時寺院的住持是龍波巴給(Luangpor Buagate Pathumsiro)。每當寺院沒有舉行儀式的時候,他便會到泰國的東北部拜訪龍普曼(Luangpu Mun)的弟子,修習禪修。我到崇隆寺的時候,龍波巴給剛從龍普範(Luangpu Fan) 那邊回來。

我向他訴說我想出家的想法。當他知道我想要尋找的寺院時,他說他那裡是著重鑽研佛經的地方,所以沒有佛法修習時間。在那裡的出家人也必須研究佛經、誦念偈語、午間前用餐、出席在家人生活儀式、接受在家人外出的邀請。寺院裡也設有焚化場。我要是在他那裡出家,必需按照佛教戒律規定,在他的指導下生活5年。

因此,他說如果我願意出家修習禪修,他會推薦我跟隨隆普曼在泰國東北部的弟子:如龍普宙(Luangpu Chob),龍普範,龍普帖(Luangpu Thate),龍普考(Luangpu Khao),龍達摩訶布瓦(Luangta Mahā Boowa),龍普查(Luangpu Chah)。

他向我提議在波翁寺(Wat Bowonniwet Vihara)由頌得帕耶納桑文(Somdet Phra Yannasangvorn; 簡稱頌得)授戒出家。經過適應期過後,頌得一般上都會允許想要修習禪修的比丘到東北另一位資深比丘的教導下生活,而不一定首5年都要在頌得的指導下。

因為一直以來我閱讀的都是出自斯里蘭卡的書籍,那便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到龍普曼的名字。書籍的內容包括從巴利文翻譯成英文的經文,所以我對泰國森林派系的僧侶一無所知。

雖然我不認識頌得,但因為我知道波翁寺那裡有外國出家人在那裡居住,我還是直接去了那裡。到了波翁寺後,我碰見一位出家已經有10年的英國籍比丘(現已還俗)。我與他用英語交談佛法之後,告訴他我想在波翁寺出家的打算。他自願提出會幫我向頌得詢問。

頌得在聽完英國籍比丘的轉達後,頌得便接見我。首先,他問我在波翁寺認識任何人嗎?我回答說我不認識任何人,而那是我第一次拜訪波翁寺,也是碰巧才碰到那位英國籍比丘。接著,因為他以為我無家可歸,他問我關於我父母親的問題。我告訴他,我跟他們住在一起生活。頌得便要求和我的父母見面。我回到家後告訴了父母親關於和頌得的預約。


請求同意出家

自從我認識並投入佛法於禪修,因為沒有任何讓我牽掛的人或事,我可以毫無顧慮的放膽修行。我單身,所以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我的父母那邊也沒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在沒有事先策劃的情況下,我踏上了這段旅程,它就是我人生必走的路。我對自己要出家多久,沒有下一個固定的目標,我沒有對任何的東西掛念,也沒有任何預期的成效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先行動,再去評估成效,找出能進步的方法。比方說,如果我採取某種行為,我會探討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帶來阻撓。要是會的話,我會盡力去更正,從中學習。

當我向父母徵求讓我出家的同意時,我母親為我的決定祝賀,我的父親卻不贊同。父親以為我覺得我對人生不知去向,所以我不得已出家維持生活。他認為出家的人都是一無是處的,但他說他相信我不是那樣的人。以他的看法,我有高的教育水平,知識豐富,所以他很困惑為什麼我變得對人生感到消極。他認為出家人是對人生失望,毫無志氣的人,所以他要我不要出家,留下來解決我的人生問題。



本傳統中文體版取材自: 同名(《我的人生道路》) 簡體中文版 PDF 〔2016, 1月; 譯自 2014, 11月 阿瞻 蘇查 (Ajahn Suchart Abhijāto) 英文版 My Way- An Autobiography by Ajahn Suchart Abhijā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