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 143 經, 教化給孤獨長者經,MN 143: Anāthapiṇḍikovāda Sutta 蕭式球 譯
一四三.教化給孤獨長者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於是,給孤獨長者吩咐一個下人: “來吧,你前往世尊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世尊雙足。你這樣說: ‘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 然後再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舍利弗尊者雙足。你這樣說: ‘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
那位下人回答給孤獨長者: “主人,是的。” 於是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世尊雙足。”
那位下人再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對舍利弗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 “大德,給孤獨長者生了病,病得很重。他頂禮尊者雙足。願尊者悲憫,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就好了。”
舍利弗尊者保持沉默以表示願意探望給孤獨長者。
於是,舍利弗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阿難尊者以後學沙門的身份隨後而行,一起前往給孤獨長者的居所。舍利弗尊者抵達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給孤獨長者說: “居士,你怎麼樣,病痛有沒有消退,有沒有感到好轉呢?”
“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強壯的人用利刃刺我的頭顱,同樣地,一陣很大的風衝擊我的頭顱。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強壯的人用皮帶纏緊我的頭部,同樣地,一陣很大的痛楚在我的頭部出現。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一個熟練的屠夫或他的徒弟用利器劏開我的腹部,同樣地,一陣很大的風衝擊我的腹部。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就正如兩個強壯的人捉著一個瘦弱的人在火坑上燒烤,同樣地,我全身發熱。舍利弗大德,我在轉差,病痛在增加,沒有感到好轉。”
“居士,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眼,心識不要依賴眼;不要執取耳,心識不要依賴耳;不要執取鼻,心識不要依賴鼻;不要執取舌,心識不要依賴舌;不要執取身,心識不要依賴身;不要執取意,心識不要依賴意。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色,心識不要依賴色;不要執取聲,心識不要依賴聲;不要執取香,心識不要依賴香;不要執取味,心識不要依賴味;不要執取觸,心識不要依賴觸;不要執取法,心識不要依賴法。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眼識,心識不要依賴眼識;不要執取耳識,心識不要依賴耳識;不要執取鼻識,心識不要依賴鼻識;不要執取舌識,心識不要依賴舌識;不要執取身識,心識不要依賴身識;不要執取意識,心識不要依賴意識。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眼觸,心識不要依賴眼觸;不要執取耳觸,心識不要依賴耳觸;不要執取鼻觸,心識不要依賴鼻觸;不要執取舌觸,心識不要依賴舌觸;不要執取身觸,心識不要依賴身觸;不要執取意觸,心識不要依賴意觸。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眼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眼觸所生的受;不要執取耳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耳觸所生的受;不要執取鼻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鼻觸所生的受;不要執取舌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舌觸所生的受;不要執取身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身觸所生的受;不要執取意觸所生的受,心識不要依賴意觸所生的受。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地,心識不要依賴地;不要執取水,心識不要依賴水;不要執取火,心識不要依賴火;不要執取風,心識不要依賴風;不要執取空,心識不要依賴空;不要執取識,心識不要依賴識。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色,心識不要依賴色;不要執取受,心識不要依賴受;不要執取想,心識不要依賴想;不要執取行,心識不要依賴行;不要執取識,心識不要依賴識。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空無邊處,心識不要依賴空無邊處;不要執取識無邊處,心識不要依賴識無邊處;不要執取無所有處,心識不要依賴無所有處;不要執取非想非非想處,心識不要依賴非想非非想處。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此世,心識不要依賴此世;不要執取他世,心識不要依賴他世。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居士,你應這樣修學:不要執取見、聞、覺、知、尋、意行,心識不要依賴見、聞、覺、知、尋、意行。居士,你應這樣修學。”
舍利弗尊者說了這番話後,給孤獨長者哭泣流淚。於是阿難尊者問他: “居士,你放不下嗎?居士,你沮喪嗎?”
“阿難大德,我不是放不下,也不是沮喪,而是我長期伴隨導師和受人尊重的比丘,之前從沒有聽過這樣的法語。”
“居士,這樣的法語主要不是為穿白色衣服的在家人而說的,居士,這樣的法語主要是為出家人而說的。”
“舍利弗大德,若是這樣,請你為穿白色衣服的在家人說這樣的法語。舍利弗大德,我們當中有些眼睛少塵垢的人,如果沒有機會聽法的話便會很可惜;總是有人會明白法義的。”
舍利弗尊者和阿難尊者教化給孤獨長者之後,便起座離去。舍利弗尊者和阿難尊者離去不久,給孤獨長者身壞命終,投生在兜率天。
在黎明時分,有明亮外表的給孤獨天子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這偈頌:
導師認可給孤獨天子的說話。給孤獨天子知道導師認可自己的說話,於是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就在那裏隱沒。
世尊在天明時把給孤獨天子前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比丘,當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那位天子一定是給孤獨長者來的。大德,給孤獨長者生平對舍利弗尊者有一份不會壞失的淨信。”
“阿難,十分好,十分好!你這推論很準確!那位天子前生就是給孤獨長者,不是別人。”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阿難尊者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取材自: 巴利文佛典翻譯 《中部》 第 101-第 152經 (PDF) (香港,「志蓮淨苑」-文化)
原先連結: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_detail.asp?section_id=60&id=476
出現錯誤訊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