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吝嗇富翁的命運(尊者的足跡-南傳法句經的故事)


吝嗇富翁的命運

方捷、圓昭 整理

「此我子我財』愚人常為憂。
**   我且無有我,何有子與財?**

【愚品(第 62 偈頌)】《南傳法句經》


從前舍衛城有一位富翁叫阿難達,家財萬貫卻為富不仁,慳貪成性,從 來不肯佈施分文,還常對他的兒子慕拉席力說: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很富有, 就任意浪費,你仍必須不斷地積聚,否則財富將會越來越少。於是慕拉席力 也漸漸養成了慳吝的習性。

阿難達漸漸老了,臨終前將五罈黃金埋在家裡的地下,沒有讓任何人知 道。去世後不久即投生在舍衛城附近村落一位乞婦的家中,乞婦自從懷孕即 百般不順,甚至連乞討的收入也日漸減少。村人都認為乞婦和她肚裡的胎兒 ,一定有一位是邪惡的,於是就將乞婦趕出村落。

乞婦離開村子之後,生了一個兒子,長得奇醜無比,面目可憎,讓人看 了就起厭惡的心。奇怪的是,如果由乞婦自己一個人去乞討,還可以像從前 那樣,乞到一些食物,但是如果帶著兒子一起出去,每一次都空手而回;所 以,當他的兒子稍長,足以自謀生計時,乞婦就叫兒子自己出門去乞討。

有一天,當他走到舍衛城的時候,突然憶起自己前世的種種,他下意識 地走進了前世的家中,當時慕拉席力的兒子還小,看到乞兒醜陋的面貌,驚 嚇得嚎啕大哭,僕人聞聲跑來將小乞兒打出門去。

世尊看到此段因緣,就將乞兒帶回,並告訴他過去生中的種種,同時派 人請慕拉席力來到佛陀的住所。當佛陀告訴慕拉席力,這位小乞兒就是他過 世的父親時,慕拉席力頗為疑惑。於是,佛陀請小乞兒到慕拉席力的家中, 指出前生埋藏五罈黃金的地點,慕拉席力才肯相信此事,並向佛陀懺悔,虔 誠的皈依佛陀座下。

世尊即說偈言:「『此我子我財』愚人常為憂。我且無有我,何有子與 財﹖」


所以需要以「無我」的態度來生活,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以「無我 」的態度來處世,那麼就能減少「我」和「我的」所帶來的執著與煩惱。


翻譯者: 護法法師 (尼泊爾籍)(依巴利文翻譯)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