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法句經》偈頌對照表--〈17 惡行品〉22頌(依支謙譯《法句經》編序)


蘇錦坤 製表

支謙譯《法句經》〈17 惡行品〉
《法句經》(T210)〈17 惡行品〉22頌 《出曜經》(T212)〈29 惡行品〉35頌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9 惡行品〉13頌
T210-17-001 見善不從,反隨惡心,求福不正,反樂邪婬。(1) T212-29-023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由是興福業,心由樂於惡。(23) PLSu-09-116 你們應速作善行,你應防止心向惡,懈怠行善的人,他的心喜樂於惡。(116)
T210-17-002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令後欝毒。(2) T212-10-015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後受欝毒。〈10 行品〉(15) PLSu-05-066 愚者的作為像是自己的仇敵,作了會招來惡果的惡行。〈5 愚人品〉(66)
T210-17-003 凶人行虐,沈漸數數,快欲為人,罪報自然。(3)
T212-10-014 凶人行虐,沈漸數數,快欲為人,罪報自然。〈10 行品〉(14)
T212-29-021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於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29 惡行品〉(21)

PLSu-09-117 如有人已作惡行,他不應一犯再犯,他不應希求作惡,積惡招致痛苦。(117)
T210-17-004 吉人行德,相隨積增,甘心為之,福應自然。(4)
T212-10-017 吉人行德,相隨積增,甘心為之,福應自然。〈10 行品〉(17)
T212-29-022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於彼意願樂,善受其福報。〈29 惡行品〉(22)

PLSu-09-118 如有人已作善行,他應持續行善,他應希求行善,積善而得安樂。〈9 Pāpa 惡品〉
T210-17-005 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虐。(5)
T210-13-012 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13 愚闇品〉(12)

T212-29-018 愚者自謂正,猶惡未成熟,惡以成熟滿,諸苦亦復熟。(18) PLSu-09-119 惡業尚未成熟時,惡人或見到是善,當惡業成熟時,他才見到惡報。(119)
T210-17-006 貞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6) T212-29-019 賢者見於惡,不為惡所熟,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19) PLSu-09-120 善業尚未成熟時,善人或見到是惡,當善業成熟時,他才見到善報。(120)
T210-17-007 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7) T212-29-003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擊人得擊。(3) ——————
T210-17-008 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壽少,何宜為惡?(8) T212-29-004 斯何沙門,不知正法,壽既短促,復結怨為?(4) ——————
T210-17-009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9) T212-18-005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18 水品〉(5) PLSu-09-121 你們切勿輕視惡(報),(認為)它不會報應到我身上,即使以一滴一滴的水滴,也能盈滿水壺,即使以一點一點累積惡,愚人也會惡貫滿盈。(121)
T210-17-010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10) T212-18-006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18 水品〉(6) PLSu-09-122 你們切勿輕視善(報),(認為)它不會報應到我身上,即使以一滴一滴的水滴,也能盈滿水壺,即使以一點一點累積善,智者也會善業盈滿。(122)
支謙譯《法句經》〈17 惡行品〉
《法句經》(T210)〈17 惡行品〉22頌 《出曜經》(T212)〈29 惡行品〉35頌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9 惡行品〉13頌
T210-17-011 夫士為行,好之與惡,各自為身,終不敗亡。(11)
T212-10-008 夫士為行,好之與惡,各自為身,終不敗亡。〈10 行品〉(8)
T212-29-010 人之為行,各各自知,善之為善,惡之為惡。(10)

——————
T210-17-012 好取之士,自以為可,沒取彼者,人亦沒之。(12) T212-10-010 好取之士,自以為可,沒取彼者,人亦滅亡。〈10 行品〉(10) ——————
T210-17-013 惡不即時,如搆牛乳,罪在陰伺,如灰覆火。(13) T212-10-019 惡不即時,如[(殼-一)/牛]牛乳,罪在陰伺,如灰覆火。〈10 行品〉(19) PLSu-05-071 已作的惡行不會 立即凝結(馬上顯現惡果 ),如同剛擠 ,如同剛擠 出的牛奶不會立即凝結,已 作的惡行會跟隨著愚者,就像熾燃的火會跟隨覆蓋著的灰燼。〈5 愚人品〉(71)
T210-17-014 戲笑為惡,以作身行,號泣受報,隨行罪至。(14) T212-10-018 戲笑為惡,已作身行,號泣受報,隨行罪至。〈10 行品〉(18) ——————
T210-17-015 作惡不起,如兵所截,牽往乃知,已墮惡行,後受苦報,如前所習。(15) T212-10-011 作惡不起,如兵所截,牽往不覺,己墮惡道,後受苦報,乃知所習。〈10 行品〉(11) ——————
T210-17-016 如毒摩瘡,船入洄澓,惡行流衍,靡不傷尅。(16) T212-29-015 有身無瘡疣,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無惡無所造。(15) PLSu-09-124 如果手沒傷口,他就能用手拿毒物(而不受傷害),毒不侵無傷口的人,不作惡的人不會有惡。(124)
T210-17-017 加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坌。(17) T212-29-009 無故畏彼人,謗毀清淨者,尋惡獲其力,煙雲風所吹。(9) PLSu-09-125 愚人攻擊無過失的人、值得信賴的、無可責難的人,就像逆風揚塵,惡會回到那個愚者身上。(125)
T210-17-018 過失犯非惡,能追悔為善,是明照世間,如日無雲曀。(18) —————— ——————
T210-17-019 夫士所以行,然後身自見,為善則得善,為惡則得惡。(19) —————— ——————
T210-17-020 有識墮胞胎,惡者入地獄,行善上昇天,無為得泥洹。(20) T212-01-024 惡行入地獄,修善則生天,若修,無漏入泥洹。〈1 無常品〉(24) PLSu-09-126 有些人出生於母胎,作惡的人出生於地獄,行善的人去到天界,漏盡者涅槃。(126)
T210-17-021 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21) T212-10-005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10 行品〉(5) PLSu-09-127 不論在空中、海中,或進入山洞裡,世上沒有一處地方能逃脫惡報。(127)
T210-17-022 眾生有苦惱,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惡。(22) T212-10-006 眾生有苦惱,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惡。〈10 行品〉(6) ——————




蘇錦坤 Ken Su, 獨立佛學研究者 ,藏經閣外掃葉人, 台語與佛典 部落格格主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