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序(《法句經》, Dhammapada, 白話文版(含巴利文法分析, 蘇錦坤 著 2021)




蘇錦坤 Ken Su

《法句經》是到今日為止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的佛經,也是今日保存最多種古代語言版本的佛教文獻,古代版本《法句經》主要有巴利《法句經》、梵文《法句經》、犍陀羅語《法句經》、漢語《法句經》與藏語《法句經》;這些古代版本雖然都自稱為《法句經》(或《優陀那品》Udānavarga),其實彼此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也不是完全不同;當代學者已經指出,跨文本的比較研究可以協助偈頌的解讀與經本的傳承傳統。

以巴利《法句經》的漢譯而言,近百年來有許多翻譯版本,舉例來說,如了參法師、淨海法師、元亨寺、黃寶生等翻譯版本。平心而論,僅是將巴利字句翻譯成當代白話對讀者的幫助不大,其實,讀者更需要一本帶有句型分析、詮釋巴利字義並舉例闡述古今譯句利弊得失的譯本。

除了巴利偈頌的漢譯以外,如果附上古代翻譯的對應偈頌也許更能彰顯偈頌的本義。這代表著必需對古譯偈頌進行「校勘、標點、字義詮釋、偈頌編號」,再編列偈頌對照表。

以上簡述的工作項目,筆者不僅巴利知識貧乏,漢語文獻學根基也從缺,不是適合承擔此一任務的人選。記得方廣錩老師在佛光山上對我提到某項佛學文獻的整理時,他說:「這事聰明人不肯做,不伶俐的人又做不來。」

我雖算是「不伶俐的人」,但是不揣鄙陋而越俎代庖,希望匯集一些詮釋作為學者進一步討論與訂正的平台。

當然,本書所呈現的不完全是出自我個人的詮釋,我參酌最多的文獻為:

  1. Norman, K. R., (1997, 2000), The Word of the Doctrine (Dhammapada), PTS, Oxford, UK.
  2. 元亨寺版《小部,法句經》(南傳大藏經)
  3. 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法句經解析」(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lesson/pali/reading/gatha1.htm)

能夠完成此書,首先要感謝「瀚邦佛學研究中心」的臉書群組,組裡的部分成員陪伴我一則一則地陸續讀寫;其次要感謝法友 Nanda Lau,他協助校讀、抓錯,並且擔任最繁瑣的數位編輯的工作,以及促成編印成書,並提供讀者上網搜尋與閱讀。對本書有任何建議,請上網留言。

偈頌對照表:

  1. 33: Brāhmaṇavarga, 梵文《法句經》33 〈婆羅門品〉對照表 v. 10 (academia.edu): https://www.academia.edu/11006030/33_Br%C4%81hma%E1%B9%87avarga_%E6%A2%B5%E6%96%87_%E6%B3%95%E5%8F%A5%E7%B6%93_33_%E5%A9%86%E7%BE%85%E9%96%80%E5%93%81_%E5%B0%8D%E7%85%A7%E8%A1%A8_v_10
  2. 《法句經》、《出曜經》與《法集要頌經》偈頌對照表 (Correspondence Tables of Chinese Verses among T210, T212 and T213): https://yifertwtw.blogspot.com/2015/02/33.html
  3. Pali 法句經1 〈雙品〉對照表 v. 7 https://www.academia.edu/34862645/Pali_%E6%B3%95%E5%8F%A5%E7%B6%931_%E9%9B%99%E5%93%81_%E5%B0%8D%E7%85%A7%E8%A1%A8_v_7

相關論文(作者蘇錦坤):

  1. 〈《法句經》的「四言偈頌」與「五言偈頌」〉 (PDF) ,(2014a), 《福嚴佛學研究》 9期,23-48頁,新竹市,台灣。
  2. 〈〈法句序〉與《法句經》重譯偈頌〉 (PDF, 直接下載),(2014b), 《正觀》 70期 ,1-56頁,南投縣,台灣。
  3. 〈《出曜經》研究〉 ,(2015a),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 2期 (PDF),65-175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4. 〈《法句經》「三言」偈頌的標點與詮釋〉 (PDF, 直接下載),(2015b), 《正觀》 72期 ,39-88頁,南投縣,台灣。
  5. 〈試論「甘肅博物館001號《法句經》寫本」的異讀〉 ,(2015c), 《福嚴佛學研究》 10期,19-39頁,新竹市,台灣。
  6. 〈《法句經》的翻譯議題與重譯偈頌〉 (academia.edu) ,(2015d),《吳越佛教》第10輯48-67頁,杭州佛學院,杭州市,中國。
  7. 〈《法句經》的「校讀」與「誤譯」〉 ,(2016a),《法鼓佛學學報》19期,93-158頁,法鼓文理學院,新北市,台灣。
  8. 〈《法集要頌經》的翻譯議題〉 ,(2016b), 《正觀》 79期 ,99-171頁,南投縣,台灣。
  9. 〈書評:屈大成《法句經今注今譯》〉 ,(2017),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 4期183-189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10. 〈漢、巴《法句經》對應偈頌的相互詮釋〉 ,(2018), 《福嚴佛學研究》 13期,25-63頁,新竹市,台灣。
  11. 〈《法句經》(T210)的詮釋與翻譯---以法光法師《法句經之英譯及研究》為例〉 ,(2019a), 《正觀》 87期 ,89-161頁,南投縣,台灣。
  12. 〈《法句經》的初譯偈頌與後譯偈頌〉 (華藝線上),(2019b),《法鼓佛學學報》24期,1-59頁,法鼓文理學院,新北市,台灣。
  13. 〈《法集要頌經》之校對研究〉 ,(2019c), 《福嚴佛學研究》 14期,1-41頁,新竹市,台灣。

作者簡單宣告:

  1. 此書可以開放印刷成書,不過請勿銷售販賣。
  2. 此書的本意是,作為巴利《法句經》偈頌解析的可以討論與改進的平台。所以希望讀者不要將此書的任何內容當作定論。
  3. 歡迎專家學者與諸山大德予以訂正,也請前往原臉書(Facebook)群組-- 巴利《法句經》偈頌句型及詞彙討論平台 留言,讓原作者能進一步改正。但是,如為佛法的初學者,請盡量保留原貌。(目前為止,已有鄧教授、關教授及 SF Chin 三位提出建言與斧正)。
  4. 原作者考慮在下一版增添「漢巴詞彙索引」,同時計畫將翻譯詞彙固定下來,第一版有時在不同偈頌將同一詞彙作不一致的翻譯。

請轉印時,將以上四點印於「作者序」之後,謝謝!


​..
07-24 add: 作者簡單宣告 07-09 rev: almost new (proofread by the author-- Ken Su) 01-25 add: Wei-jen Teng (鄧偉仁教授) 對話 2021-01-24 create rst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