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法語(我的人生道路——阿瞻蘇查自傳)


雖然一開始並沒有開示佛法,後來因為有需要,又沒有別人願意做,我只好開始。起初,是有一點緊張,但持續一段時間後,發現我辦得到,於是我就順著做。起初,我會準備並且把要說的話背起來,但現在不用了,我讓文字猶如開水龍頭一樣自然流露。

沒有一種快樂,勝過一個禪修者,在徹底消除內心煩惱後,所得到的寂靜。定所產生的快樂是短暫的,好比一齣電影的預告短片。解脫的快樂,可以比較作一整天24小時,不間斷放映的重頭戲。無論行住坐臥,都會處於極度快樂的狀態。那時候,就不再需要佛法修行了。你已經有足夠的佛法了,諸惡莫作,不執著於善業。

金錢和其他的物質資產,不是快樂的來源。真正快樂的來源,是居住在心裡的德行。德行,無論大或小,能讓心中的貪欲減弱。當慾望減少時,快樂就會增加。因為快樂在你心裡,所以財富和世俗的擁有都不重要。我們只需要擁有基本所需。例如,這座大殿為我們遮風擋雨,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它的建築不需要花很大的費用。在想要擁有任何物品之前,主要的考量是它的用處。價錢不應該是主要的考慮。如果便宜的物品和較貴的物品,同樣適合使用,我們應該當選較便宜的物品,做個好榜樣。我們不需要花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籌錢,建造同一用途,但價格較高的選擇。選擇食物也是一樣的。一頓50泰銖的飯,和一頓500泰銖的飯,同樣能讓你吃飽。在飯店吃或在寺院裡吃也同樣會吃得飽。兩種經驗始終都會過去的。省下為了吃昂貴餐飲賺錢的時間,把它花在利益社會或宗教會比較恰當。

要為了行善而行善。誠心行善或布施。不要期望任何人給予回報。要以慈心布施。學習放下,不要執著於物品、產業、或金錢。擁有比必要的更多對你沒有益處。相反的,因為害怕遺失它,或害怕它被盜取,而產生煩惱。把它當作布施奉獻出去,不只會解決問題,你也會因為幫助其他人而感到快樂。這是行善、做布施的用意。

現今社會所看到的茫然,是因為人們心中缺少了宗教。在寺院或其他的東西上,雖然可以看到宗教的存在,但人們的心中沒有宗教。他們的心中裝滿煩惱和慾望。即使到了寺院,也互相爭吵相罵。如果想到寺院去,就必須帶著善意和平靜,要懷著不給別人惹事的態度。到寺院的最終目的是修佛法,透過禪修改進自己,並持守戒律。不要在乎別人的觀點或意見。當一隻小老鼠好過當一隻大獅子。大獅子可能會碰上惡鬥,小老鼠卻不會遇到問題。這樣才有時間禪修。

單靠閱讀佛法,而沒有導師的自行修習會是艱難的。這是因為被慾望吸引,被愚癡綁住。例如,雖然還是在家人,有可能以為自己已經覺悟解脫了。你以為不侵犯別人,沒有貪念,沒有慾望,已經到達覺悟了。你不知道身為在家人,依然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纏繞著。如果你到森林裡過著出家人的生活,你會跟在家裡生活感覺一樣嗎?你會不會感到平靜祥和呢?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你就不會分辨。想要知道,唯有去試探。比如說,你想要試探自己的恐懼還存在嗎?你可能因為處在一個沒有危險的地方,所以不感到害怕。如果在森林裡,四處危險包圍,你還會依然平靜嗎?如果沒有在不同的狀況下試探自己,可能還被愚癡迷惑著。

針對內心的煩惱,我們要採取主動狠狠攻擊,不要等到敵人發動攻勢才動手。要是讓煩惱先動手,我們將面對會失敗的危險。煩惱一旦發動攻勢,便會淹蓋我們,讓我們無能為力。到時候,煩惱所欲求的,如食物和飲料,我們唯有雙手奉上。要採取主動便要規定一天對於飲食的限制。例如,一天只吃一餐,無論想吃任何食物,都限制在這唯一的一餐完成。想要喝的飲料,也同樣在這一餐解決。這頓飯結束後,我們可以飲用的就只有白開水。就得要這樣處理。

觀看電視節目是絕對不行的。把電視機賣掉。任何牽連到娛樂的物件都要把它拿走。把娛樂的配備都捐贈出去。這才是我們所形容的狠和主動。要是只是守株待兔,煩惱便會引誘我們去瞧瞧這個那個,吃吃這個那個。一旦這樣的慾望生起時,我們不可能贏得了這場戰爭。但是如果身邊缺少煩惱的道具,雖然慾望產生,但因為沒有任何食物也沒有任何節目,問題就不會發生。

我們因為用太少的時間觀察自己的內心,所以不認識也沒看過擁有一顆平靜的心的價值。我們的時間都花在物質上的東西,衡量它們的價值,導致我們忽略掉了好好照顧我們的心,以至讓它乾枯、寂寞、飢餓、充滿慾望。我們沒有往心裡看,即使有,也沒有往對的地方看。念佛號和專注於所緣的修習,能夠把我們的注意力帶回心的觀察、心的狀態和如何照顧它。我們要常常複習這些訓練,要不然就看不到心的狀態和它所須要的照顧。

生命猶如一根蠟燭。一旦點亮後,它便繼續地縮短。隨著你老化,你的生命也一天天減少。歲數一邊增加,壽命一邊減少。剩下用來修習解脫之道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要立即採取行動,退出世俗的紛爭。卸下一切多餘的,把精神專注在培養心的工作上,這才是真正的工作。這是能夠把你帶領到苦的解脫的工作,不像世俗的工作,不能帶領你到哪裡。

修習佛法的目的是為了斷除慾望,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如果花時間看一些不能滅除慾望的東西,那只是浪費時間。例如太陽和樹木,它們對你沒有什麼用處,由於它們不是帶給你煩惱的東西。你應當觀察帶給你煩惱,讓你內心煎熬和痛苦的東西。你應該去觀察你和你心愛的人,他們的身體會如何的老化衰敗,你才能夠接受每一個人同樣的結局。我們的,和心愛的人的身體有一天會停止操作,成為骨灰。你應當用這個角度觀察。當你面對一位你對他有性幻想的人的時候,你應該去看到他身體內的白骨。你愛的人如果今天死的話,你還會想和他有親密的關係嗎?當愛的人還活著時,你願意和他在一起,當他死去之後,你就會把他當作鬼,不希望和他在一起了。

你應該如此思維,澆熄慾望,因為慾望不會帶來平靜。如果想要獲得平靜帶來的快樂,那就要澆熄性的慾望。你必須時常思考人體的不淨,你想想看,如果一個人在三天前過世,今天他的屍體已經開始腐爛,散發出惡臭。你還會想和這具人體有性關係嗎?這樣的思維能夠讓你滅除慾望,讓你獨居,得到內心的平靜。你不需要靠無常的東西得到真正的快樂。

你所愛的人是無常的,他要是不在的話,你就會感到難過和寂寞。但如果你有內心的快樂,那你就什麼都不需要了。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思考,把所有的東西都從你生命中消除。

你要知道,凡是物質的東西,遲早會衰壞或離開我們。即使我們自己的身體,它也是會衰壞的。身體的衰壞不代表你不再活著。你依然活著,不過你自己必須決定你將怎麼活著。你可以活得很痛苦,你也可以絲毫痛苦都沒有。要是你能夠接受身體的無常,你就能夠若無其事,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遠離痛苦。如果你運用智慧去思維,你會發現不用再照顧身體是多麼好的事,因為照顧身體是多麼大的負擔。從睡醒那一刻到睡前,你須要呼吸、找水喝、準備吃的、必要時上廁所。每個人的身體都須要這些活動。要是沒有身體的話,這些活動就不再須要了。用智慧思維,你會發現死亡是件好事。死亡表示能夠放下責任和負擔。擁有身體時,即使沒有物質的慾望和煩惱,你也有責任照顧你的身體。連佛陀本身也是一樣必需托缽、進食、洗澡、生病時也得吃藥。因此,你應該思考所有東西的衰壞,你就不會執著於它們,你也不會抓住你世俗的財產,希望從中得到快樂。那是因為你有更真實的快樂。有了內心的快樂後,你就不需要別的了。要是你能夠放下,你的內心就會嘗試到快樂、寧靜、和舒服。在通往快樂的道路上,你就不會被執取的心誤導,而貪求這個或那個。

西方人常說知道真相是痛苦的,這和某些藥一樣,雖然帶來刺痛,但能讓傷口癒合得快。佛教教導的只有真理。一位佛法的老師如果還沒有覺悟到真理的話,他便會修改真理。龍達說過,"我從來不修改真理。佛法的真理超越修改。我不會為了迎合學生而修改真理。我把佛法的真理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把佛法的真理傳授給有心探索的人,那他們到哪裡尋求真理呢?" 學佛的弟子想要學習佛法的真理,而並非只是想要被迎合。想要學習佛法的真理,你必須有接受真相的勇氣。如果你害怕知道真相,你不應該學習佛法,因為你就像一個害怕光明的人,喜歡躲在黑暗中,沉迷於自己的想像。

要是我們不鞭策自己,就再也沒有別人會鞭策我們了。導師已經教導我們了,但他們拉不動也推不動我們。我們得自己推動自己。

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思維死亡。它會激發我們堅持到底。因為我們不清楚什麼時候死亡會降臨,所以應當謹慎而不能放逸。我們應當時常想想佛陀和他的弟子,以他們為榜樣。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雖然生在榮華富貴中,享受五官所帶來的快樂,他們為什麼還是能夠證悟涅槃?他們擁有毅力和智慧。或許我們缺乏智慧,所以沒有覺察到名利的危險,沒有覺察到五官(眼、耳、鼻、舌、身)的危險。我們就像被魚鉤勾著的魚,因為害怕痛所以不敢把魚鉤拔出來。如果離開名利快樂,我們害怕換來痛苦。如果要到寺院修行,我們又害怕寂寞和傷心。因此,我們就好像囚犯一樣,一直困在生死輪迴的輪轉裡。

佛法修行的目的是放下,是為了讓心從煩惱中解脫。你的心,因為去干涉其他的人事物,因此生起煩惱。你想要改變他們,但你不知道,你其實控制不了,也不能改變他們。因為他們是"非我"的。佛陀說:『諸法非我。" 包括人類在內,一切的現象都有它自然的法則,沒有一個"我"。你不能命令它們應該這樣或那樣子。你要是想要恆久的快樂,你要把世間所有的都放下。要是你不這樣做,它們會讓你痛苦。

什麼讓你痛苦?其實世間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身體,都讓你痛苦。你的身體是一堆苦,同樣的,你的伴侶、孩子、孫子的身體,還有你擁有的一切,凡是五官辨識的,都是苦。你不知不覺地和這些累積的苦生活。沒有佛陀的教導,你就永遠不知道真相,將永遠與這團團的苦牽連著。當你死的時候,你又必須輪迴,重新面對這輪轉的苦。如果你學習並修習佛法,你會平靜、快樂,因為你會發現,苦的根源,是對事物的執取。你會運用念住、定、和智慧把執取放下,你會放下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當你能放下所有的時候,你的任務就完成了。



本傳統中文體版取材自: 同名(《我的人生道路》) 簡體中文版 PDF 〔2016, 1月; 譯自 2014, 11月 阿瞻 蘇查 (Ajahn Suchart Abhijāto) 英文版 My Way- An Autobiography by Ajahn Suchart Abhijā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