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身體之城的保護者(統治者)(身體之城)


“心王”是身體之城的統治者。他有兩個王后;右邊是「無明(無知)」,左邊是「渴望」。心王是一位王室成員,他對自己的慾望非常著迷。他被加冕為國王,並被置於王室的心臟中。心王總是接受並贊同兩位王后所說的一切。

身體之城有四個牧師(部長)–Lobha(貪欲)、Dosa(瞋恚 )、Kodha(忿怒) 和 Moha(癡)。「貪欲」部長和「癡」部長們在國庫中積累了財富。「瞋恚」部長和「忿怒」部長用刀/武器攻擊他人。攻擊者認為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國庫有一位名叫「吝嗇」的財務主管,他非常吝嗇和嚴密 。他拒絕輕易付錢給任何人。

每天有三組將軍都參與心王(活動)。1.「道德變數」群體(Aññasamāna,13 個行為相同的群體參與意識:熟練的和不熟練的),2. 「善美、高尚」團體(Sobhana ,25 個 Sobhanacetasika,執行紀律者) 3. 「不善」團體(Akusala,14 個不善)直接隸屬於無明王后(無知)和渴望 王后(貪愛、渴望、慾望)。

備註:

2.1. 「道德變數」群體有 13 位官員:

Phassa(觸摸,接觸)處於尋找並接觸觸摸物體的位置。

Vedanā(感受)處於找到目標(Ārammana所緣)並體驗快樂、悲傷和平靜的位置。

Saññā(想 、感知)是在“記住目標”並體會目標之品質的位置。

Cetanā(思、意圖)處於“根據慾望尋求目標”的位置。

Ekaggatā(一境性 )處於“不干擾對象”的位置。

Jīvitindriya(命根、生命機能)處於“從事醫療者,以保持活的大腦的活力”的位置。

Manasikāra(作意)以微妙的克制看待(即注意對象)。

Vitakka(Vitarka,最初的想法、尋)主宰著情緒。

Vicāra,(伺、持續的心專注)這個想法進行深思熟慮。

Adhimokkha(決心、信解、勝解)是有權、有能力做出決定的權威。

Viriya(精進、努力、能量)奮鬥至死,處於“永遠不會消失”的位置。

Pīti(喜、禪悅、狂喜)給人幸福或愉悅的感覺。

Chanda(欲、意欲、願、願望)讓追隨者滿意。


2.2. Sobhana(善美、高尚)組有 25 名紀律官員:

Saddhā(信心)清楚地表明了這樣的普遍性,即有效行動的結果是有效的;不熟練行動的結果是不熟練的。

Sati(正念)是一種說話、行動和思考之前的正念意識。

Hiri(慚、道德羞恥)讓人們對不端行為感到羞愧。

Ottappa(愧、道德恐懼)在犯罪時產生對後果的恐懼。

Alobha(無貪)教導知足感。

Adosa(無瞋)克制惡意的想法。

Tatramajjhattatā(中捨性)教導捨。

Kāyapassaddhi(身輕安、心所輕安,心理因素的寧靜)教導說,當情緒平靜時,就會獲得幸福。

Cittapassadhi(心輕安、意識的寧靜)教導說,如果心平靜,就會有幸福;或者說,如果沒有雜念,心就會平靜。

Kāyalahutā(身輕快性、心所之輕,精神因素的輕盈)教導人們放下重擔。

Cittalahutā(心輕快性、意識之輕)結束了所有的悲傷。

Kāyamudutā(身柔軟性、心理因素的柔軟性或可塑性)是大使,他以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

Cittamudutā(心柔軟性、意識的柔軟性或可塑性)建議不要苛刻。

Kāyakammaññatā(身適業性、心理因素的適應性)教導增加心靈的情緒並且能夠做任何事情。

Cittakammaññatā(心適業性、意識的適應性)處於促進一切的位置,如思考等。

Kāyapaguññatā(身練達性、心所熟練度、精通心理因素)訓練不要慢,要敏捷,要快。

Cittapāguññatā(心練達性、意識的熟練程度)處於訓練快速流暢地思考的位置。

Kāyujjukatā(身正直性、心理因素正直)教導人們不要使用暴力,不要奪取他人的財產,在國外旅行時不要無禮。

Cittujukatā(心正直性、意識的正直)是一種保持心靈正直、走在中道上的意識。

Sammāvācā(正語、正確的言語)處於訓練的位置,說實話,不說謊,團結的話,有禮貌,謙虛,只談論將要發生的事情。

Sammākamanta(正業、正確的行為)是修習善行。

Sammā-ājīva(正命、正確的生計)訓練意識,使人們遠離錯誤生計並過上美好生活。

Karuṇā((慈)悲、同情心)建議如何以善意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

Muditā((隨)喜、同情的喜悅)教導我們透過擺脫嫉妒,來為他人的進步感到高興。

Paññā(智慧)是成為萬事萬物專家的修行。


2.3. 「不善心所」(Akusalacetasika)集團軍有 14 名將軍:

Moha(痴、妄想)引起迷戀和困惑。

Ahirika(無慚)促使人們不知羞耻地做壞事。

Anottappa(無愧、道德上無所畏懼)鼓動你去做壞事而不怕犯罪惡的事。

Uddhacca(掉舉、躁動不安)是一種高度記憶,它擾亂人的思绪,直至使人迷失方向。

Lobha(貪、貪婪)激發你永不满足地戰鬥。

Ditṭṭhi(邪見、錯誤的觀點)處於認同是與非的位置。

Māna(慢、自負)處於傲慢自大的地位,認為無人能及(沒有人像他一樣)。

Dosa(瞋、仇恨)會破壞友誼和同情心,並引發毀滅。

Issā(嫉妒)會讓人嫉妒他人的進步,激勵那些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的人。

Macchariya(慳、吝嗇)不斷誘發吝嗇。我不想給任何人任何東西,卻想得到別人的東西,或者激勵我從別人那裡獲取任何東西,並教導我不要給予任何人任何東西。

Kukkucca(惡作、追悔;憂慮,懊悔)會導致懺悔並破壞和平。

Thīna(昏沉,懶惰)會導致悲傷和昏昏欲睡。

Middha(睡眠、麻木,疲倦)誘發懶惰,睡眠。

Vicikicchā(疑、懷疑論)會讓人在做出正確決定時產生懷疑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