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凡 例


凡 例

一、本書是依據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出版的羅馬字體本巴利原文譯為漢文的,並以錫蘭字體和暹羅字體版本為參考。

二、翻譯本書時,以錫蘭出版的英譯本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by Bhikkhu Banamoli和英國出版的英譯本The Path of Purity by Pe Maung Tin以及日本出版的水野弘元的日譯本《清淨道論》為參考。

三、本書的注釋,是根據巴利原本的注釋、巴利文注解和各種譯本的注釋而注釋的。

四、巴利原本有不少錯字或遣漏之處,翻譯本書時都參考別的版本一一加以改正或補充,有的加注說明,也有許多未曾注出。

五、為便於學者可與巴利原文對讀之故,本書仍以直譯為主。

六、書中所有圓括弧( )內的字,都是譯者根據文意加入的。

七、書中行頭或行尾的1、2、3等數字,是巴利文原本的頁碼且啟始字加底線表示。因為英、日等各種譯本,都附有這種頁碼,為了便於互相參看,保留這個數字是必要的。

八、文中插入的註腳(如1、2、3等),代表本書注釋的符號。

九、書中所寫的錫蘭,今名斯里蘭卡;暹羅,今名泰國。為了和過去的典籍一致,故本書仍然採用舊名。

十、本書中的人名,地名和許多其他事物的名稱,有的義譯,有的音譯,有的仿古,有的創新。但對音譯和義譯的名詞,古今譯者的翻譯多有不同,故作(名詞索引)於書後以供參考。

十一、注中經常引用《大正》某卷某頁,是根據日譯本寫的。我國各圖書館保存有不少《大正藏》,仍然可以參考。

十二、本論和《解脫道論》有些關係,所以在注釋中舉出一些類似之處以供參考。

十三、注中所舉原巴利文經典,絕大多數是用略語。茲列略語表於下:

A.=Anguttaranikaya

增支部

A.A.=Manorathapurani

滿足希求(增支部注)

Car.=Cariyapitaka

行藏

Cnd.=Cullaniddesa

小義釋

D.=Dighanikaya

長部

Da.=Sumavgalavilasini

善吉祥光(長部注)

Dhp.=Dhammapada

法句

Dhp.A.=Dhammapada Atthakatha

法句譬喻

Dhs.=Dhammasavgani

法聚論

It.=Itivuttaka

如是語

J.=Jataka

本生經

Jat.=Jatakattha vannana

本生經注

Kh.=Khuddakapatha

小誦

Kv.=Kathavatthu

論事

M.=Majjhimanikaya

中部

Mil.=Milindapabha

彌陵陀問經

Mnd.=Mahaniddesa

大義釋

Mnda.=Saddhammapajjotika

正法光明

Nd.=Niddesa

義釋

PP.=Puggalapabbati

人施設論

Pts.=Patisambhidamagga

無碍解道

Pts.A.=Patisambhidamagga-Atthakatha

無碍解道義釋

S.=Sajyuttanikaya

相應部

SA.=Saratthappakasini

顯揚心義(相應部注)

Sn.=Suttanipata

經集

Tika.=Tikapatthana

三顯示

Thag.=Theragatha

長老頌

Ud.=Udana

自說經

Uda.=Paramatthadipani

勝義燈

Vin.=Vinaya

毗奈耶(律)

Vibh.=Vibhavga

分別


巴利文經典最突出的特點,同時也是缺乏同情心的讀者最感厭倦的特點,就是單字、語句和整段文節的重複。這一部分是文法或至少是文體所產生的結果。 …,…,…,

…,…,…, 這種文句冗長的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長時期中三藏經典只以口授相傳。 …,…,…,

…,…,…, 巴利文經典令人生厭的機械性的重覆敘述,也可能一部分是由於僧伽羅人(Sinhalese)不願遺失外國傳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聖語 …,…,…,

…,…,…, 重覆敘述不僅是說教記錄的特點,而且也是說教本身的特點。我們持有的版本,無疑地是把一段自由說教壓縮成為編有號碼的段落和重覆敘述的產品。佛陀所說的話一定比這些生硬的表格更為活潑柔軟得多。

(節錄自: 巴利系佛教史綱 第六章 聖典 二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