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阿毗達摩義論

您是本站第 個參觀者
(自1998年03月17日開始計算)
資訊更新日期: 89('00)/07/08 7th ed.)
[The Ist htmled ed.(03.17.'98) will be continueously revised some other day!] :)


  • 編後記。
  • 漢譯前言。
  • 說明。
  • 本文。
  • 第二 攝心所分別品。
  • 第三 攝雜分別品。
  • 第四 攝路分別品。
  • 第五 攝離路分別品。
  • 第六 攝色分別品。
  • 第七 攝集分別品。
  • 第八 攝緣分別品。
  • 第九 攝業處分別品。
  • 附錄。
    ※※※ ※※※  ※※※  感謝本論書紙本倡印者-- 大佛寺(臺灣臺北新店市碧潭路33號)
    定 法師及 見 法師慈允提供紙本校對;

    靈山寺(臺灣南投名間鄉新民村員集路163號)
    中 法師慈允提供原始電子檔案。 ※※※  ※※※  ※※※


    ※※※本 Htmled 版權屬十方法界,歡迎複製流傳;※※※
    ※※※法義尊貴,請勿商品化流通!※※※


  • 紙本目錄

    編後記 漢譯前言 說明 第一 攝心分別品……………………………………………(1) 一、五十四欲界心………………………………………(1) 1.十二不善心………………………………………(1) 2.十八無因心………………………………………(2) 3.二十四有因心……………………………………(2) 二、十五色界心…………………………………………(3) 三、十二無色界心………………………………………(4) 四、八出世間心…………………………………………(4) 五、一百二十一心………………………………………(5) 第二 攝心所分別品…………………………………………(9) 一、五十二心所的分類…………………………………(9) 二、什麼心所與什麼心相應……………………………(9) 1.與遍一切心心所及雜心所相應的心………… (10) 2.與不善心所相應的心………………………… (10) 3.與淨心所相應的心…………………………… (11) 三、什麼心與什麼心所相應………………………… (12) 1.與出世間心相應的心所……………………… (12) 2.與色無色界心相應的心所…………………… (12) 3.與欲界淨心相應的心所……………………… (13) 4.與不善心相應的心所………………………… (14) 5.與無因心相應的心所………………………… (15) 第三 攝雜分別品………………………………………… (19) 一、攝受……………………………………………… (19) 二、攝因……………………………………………… (18) 三、攝作用…………………………………………… (20) 四、攝門……………………………………………… (21) 五、攝所緣…………………………………………… (22) 六、攝所依…………………………………………… (24) 第四 攝路分別品………………………………………… (30) 一、六種六法………………………………………… (30) 二、通過五門的心識過程…………………………… (30) 三、通過欲界意門的心識過程……………………… (32) 四、上二界及出世間的禪心過程…………………… (32) 五、彼所緣的決定…………………………………… (33) 六、速行的決定……………………………………… (33) 七、路心依人的區別………………………………… (34) 八、諸地路心的區別………………………………… (35) 第五 攝離路分別品……………………………………… (40) 一、四地……………………………………………… (40) 二、四種結生………………………………………… (42) 三、四業……………………………………………… (42) 四、四種死與結生的次第…………………………… (45) 第六 攝色分別品………………………………………… (49) 一、色的列舉………………………………………… (49) 二、色的分別………………………………………… (50) 三、色的等起………………………………………… (50) 四、色的聚…………………………………………… (51) 五、色轉起的次第…………………………………… (52) 六、涅槃論…………………………………………… (54) 第七 攝集分別品………………………………………… (57) 一、攝不善…………………………………………… (57) 二、攝雜……………………………………………… (58) 三、攝菩提分………………………………………… (59) 四、攝一切…………………………………………… (60) 第八 攝緣分別品………………………………………… (63) 一、緣起法…………………………………………… (63) 二、發趣法…………………………………………… (64) 三、施設……………………………………………… (67) 第九 攝業處分別品……………………………………… (70) 一、止的業處………………………………………… (70) 1.四十業處……………………………………… (70) 2.六行者與四十業處適不適…………………… (70) 3.三種修習……………………………………… (71) 4.三相…………………………………………… (71) 5.四無色定的程序……………………………… (72) 6.關於不得安止的業處………………………… (72) 7.顯現神通……………………………………… (72) 二、觀的業處………………………………………… (72) 1.七種清淨……………………………………… (73) 2.三解脫門……………………………………… (74) 3.出世間的四種人……………………………… (74) 4.滅定…………………………………………… (75) 附 錄 阿耨樓陀及其《攝阿毗達摩義論》……………………… (79) 南傳的八十九心…………………………………………… (90) 南傳的五十二心所法……………………………………… (99) 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與心識活動…………………………(113) 南傳上座部的色蘊…………………………………………(123) 覺音清淨道論的簡介………………………………………(136) 錫蘭佛教的傳播及其宗派…………………………………(145) 南傳上座部佛教流傳及其主要文獻略講…………………(164) 略談南傳佛教修定的方法…………………………………(177) 讀經散記……………………………………………………(181) (附錄作者:葉均)

    PS :感謝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應允使用羅馬轉寫化字型檔![HTML 編者 Nanda 謹識]
     I do appreciate the people in CBS at NTU who authorized me to use the Romanized fonts! [By Nanda(HTML author of this site]

  • 回到南傳法句經。

  • 回到府城佛教網
  •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