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更新日期: 87('98)/11/23


序文 大卿弘法師

解脫是沒有在家、出家之分的。能安住於當下,就能正見無常生滅,就能看到每一個動都是欲,都與世間取捨息息相關;就能知見苦不分彼此,知見世間只要有一眾生未離苦,這個世間就是苦。世間苦無法可避,只能離繫不動,安住當下,接受世間欲諍、見諍,回到原點,回到呼吸﹙正知出入息﹚,與天地同在,與眾生相依為命,從此重新出發,無間根本作意,遠離世間三角關係﹙我見、我慢、我愛﹚的葛藤纏繞,為少欲、為離欲、為六根寂靜,一切迴向無依無漏的涅槃寂靜。

世間不淨,有吃就有殺,食、衣、住、行無一能免;世間的美,血淋淋的,好像新生嬰兒,好像沃土要靠眾生快速的屍解;世間無常,有生就有死,一切在燃燒、氧化,有聚就有散,有合意的,就有不合意的,四大﹙地水火風﹚有調、有不調;世間無我,每一個生命都與其他生命互相依存,體內、體外都是眾生,「彼有故此有,彼無故此無;彼生故此生,彼滅故此滅」,大的、小的、遠的、近的、粗的、細的、好的、醜的、裡裡外外﹙內在的、外在的﹚,過去、現在、未來,依四大而有色身,依觸而有受、想、行,依身心﹙名色﹚互動而有識,有依則喜、悲不能免。見眾生苦,悲喜交集,欲安住當下,唯有離繫。

聖弟子一心一意只為少苦、離苦,心中沒有世間的宗教本位、大乘、小乘,說好﹙大器﹚說歹﹙小器﹚,只要無助解脫,「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通通是迷想、戲論。第一代出家聖弟子舍利弗、目犍連、蓮華色如此,在家聖弟子給孤獨長者須達多、質多居士、摩訶男也如此。

兩千五百年來聖弟子的解脫心法都是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包括思維,有聞就有思﹚、如理作意﹙學習無時不見苦、無常、無我﹚、法次法向﹙回到原點,接受當下,正知正念,走在八正道上﹚。沒有一種解脫心法能離開見苦、見苦之集、見苦之滅、見苦滅之道;沒有一種「見法」能離開當下。只有接受當下,才能安住當下;只有安住當下,才能見到無常生滅、裡裡外外、無外無內。

回到呼吸,正知出入息是安穩有力的,非常殊勝的。能出息知出、止息知止、入息知入,進而分別出入息帶給身心的影響,體會身息相依、心息相依﹙息粗身心粗,息細身心細,入息收縮、出息舒張﹚。能隨時回到呼吸,等於隨時見到自身五蘊能離﹙與境界不黏﹚、能超然,能給彼此緩衝,這是見苦與見法的契入關鍵。

能見苦,就能見苦之結集﹙如見根、境、識三事和合觸的繫縛﹚、見苦之寂滅、見眾苦寂滅之道。次第見諦,就能見法,走在八正道上。這其中有一樞紐,就是悲心三昧,世間法以人類特性在能自我反省,能知鏡像中的自己,但這樣未必能見到苦不分彼此。以世間多重取角,可苦可樂,全在一心,這樣仍會淪落身見、不能離欲而斷無常火、不能見滅而斷我慢。對治之道聖弟子取「世間不可樂相」,知見只要有一眾生受苦,只要生存依賴相食﹙食物鏈﹚,世間就不可能淨、不可能真樂,從此見一切六根所觸,無常生滅,不論可意、不可意尋思,皆與一切眾生五蘊的取角不可分,不忍苦上加苦,唯有出離生死輪迴。

凡夫於可意境觸,起喜貪相、黏著想;於不可意境觸,起恚礙相、厭斥想。這是以境為心,不能心、境離繫。聖弟子以心為境,心是心,境是境,遇可意、不可意,先安住當下,能離則離,不能離則隨順,知見可意與不可意的相依存與生滅,不苦上加苦,於五蘊不取﹙接受而不隨﹚、不計「我、我所」,正知正念。當六根回到當下,就能見到「一動不如一靜」的省力,六根不攀緣、不著急,能少觸、明觸,慈悲喜捨、步步寂靜。如質多居士見證「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然其中間,欲貪是其繫也。如是根境離繫,不隨彼繫,能六識知量﹙見以見為量﹚,見當下無常火燒,有取有漏,即味﹙喜貪﹚、即患﹙不寂靜安住﹚就自然出離。

感謝佛陀,感謝兩千五百年來聖弟子,感謝同修如法聞思,願此說法聞法功德迴向世間一切苦難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