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字體: (若有異樣,請嘗試多按該選項兩次)


小誦(巴Khuddaka-pāṭha)介紹

  南傳巴利聖典之一。《小部》十五經之一。係輯錄佛教誦文及短經而成。全經有四種誦文(pāṭha)及五種經典。

  四種誦文為︰

   (1)三歸文︰三度反覆歸依三寶之文。

   (2)十戒文︰列舉殺生以及受領金銀等十戒。

   (3)三十二身分︰列舉對頭髮以及頭腦等處所作的不淨觀。

   (4)問沙彌文︰列舉食、名色、三受、四諦、五蘊、六處、七菩提分、八聖道、九有情居、十支等標目。

  五種經典為︰

   (1)吉祥經(Maṅgala-sutta)︰由序文及十二頌組成。述說與賢者交際以及證得涅槃等項最上吉祥事,內容與《經集》的〈小品〉第四經〈大吉祥經〉(Mahā-maṅgala-sutta)相同。

   (2)三寶經(Ratana-sutta)︰計有十七頌。解說佛法僧三寶殊勝的緣由,內容與《經集》〈小品〉第一經的〈三寶經〉相同。

   (3)戶外經(Tirokuḍḍa-sutta)︰計有十三頌。敘述施食予餓鬼及供養僧伽的果報,內容與《餓鬼事》的〈蛇品〉第五經〈戶外鬼事〉(Tirokuḍḍa-peta-vatthu)略同。

   (4)伏藏經(Nidhikaṇḍa-sutta)︰計有十六頌。述說應尊重福業。

   (5)慈悲經(Karuṇāmetta-sutta)︰計有十頌。述說慈悲及梵住,內容與《經集》的〈蛇品〉第八經〈慈經〉(Metta-sutta)相同。

  本經之纂輯較晚,是在錫蘭從其他經典抄出而輯成的。被視為經典之一,則是在其註釋書問世以後。所以,藏外的巴利《那先比丘經》(Milinda-pañha)中未提及此經。至於本經是否屬於三藏教典,《長部經注》(Sumaṅgala-vilāsinī)載,長部經誦者(Dīghabhāṇaka)與中部經誦者(Majjhima-bhāṇaka)均抱持懷疑的態度。

  本經纂輯的目的,雖然不能確定是為供沙彌等初出家者背誦之用,抑或是供各種儀式時所諷誦,然而,全經除了〈戶外經〉及〈伏藏經〉之外,其餘四誦三經,現在在錫蘭,每逢普請、葬儀、治病等禳災儀式時,皆常被讀誦。

  本經註釋現存於《真諦光明》(Paramattha-jotika)一書中,相傳該書為覺音(Buddhaghosa)所撰。關於本經原文之出版及翻譯,英、德、日文皆早已行世。日譯本收在《南傳大藏經》第二十三卷。

〔參考資料〕 M. Winternitz《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e》;B. C. Law《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G. P. Malalasekera《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三)》p.844.2)

取材自:Khuddakapāṭhapāḷi《小誦》巴漢對照[法雨道場, 尊者 明法比丘 (2550 B.E. 2006 C.E.)];PDFm$, doc


回到

  • 《小誦》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小部 (Khuddaka-nikaaya)

  • 巴利大藏經

  • 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


    願我們一起分享法施的功德、

    願一切眾生受利樂、

    願正法久住。


    資訊更新日期: 02.28, 佛曆 (BE) 2557;
    (西元 CE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