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恆沙智慧﹛第 08 期〔85('96).08.01〕﹜


  • 「此我子我財』愚人常為憂。我且無有我,何有子與財?【愚品(第62偈頌)】《南傳法句經》。

    我與我的


    (尼泊爾籍)護法法師 主講(依巴利佛典)             方捷、圓昭 整理

    我們常在「我」和「我的」觀念中,忙碌、擔憂的過了一生,但是有那 些是真正屬於「我」和「我的」呢﹖

    世上的人,總認為:我有財產、我有兒子、我有……玲瑯滿目,其實這 些只有突增自己的困擾而使自己不得自在。

    如果我們擁有愈多「我的」希望、態度等,這樣會造成越來越多的心理 負擔。我們經常有一種觀念,就是希望所有喜愛的事物,都來和我們住在一 起,即使是短暫時間的擁有,也在所不惜,因而為此產生擔憂。這都是淵源 於「我」和「我的」觀念。

    一般人都生活在擔心之中,首先最擔心的是自己,其次是健康,第三事 業,第四家人,第五朋友,第六所有擁有的事物。但是這些都是不穩定的。 也有些人擔憂老化、皺紋越來越多、糖尿病、高血壓、胃潰瘍,還有身 心的不正常等。

    這些「我」和「我的」觀念,就好像小朋友在沙灘上蓋房子一樣的不安 全,任何時候都可能傾倒。另外,就是我們總是認為生活中必須擁有安全感 ,其實愈多安全感就愈危險,因為需要安全感就是缺乏安全的展現,更何況 世間事都是隨時在變化的,所以不必生活在任何的安全感中。

    以上所說的,我和我的觀念,不是悲觀者的看法,而是要提醒我們,萬 事萬物直到永遠,都是不斷地在改變的。

    至於如何突破「我」和「我的」觀念。

    第一:是把自己當作一面鏡子,並且問鏡中的自己,正在做些什麼﹖看 、看、看,將你所看到的,不論是好的或是壞的,一一記錄下來,慢慢的, 以後你將超脫而變成像站在山頂上觀察的人一樣。

    第二:因為你不了解、不明白自己,又如何知道別人內在的事情,所以 必須要常常問自己明白自己了嗎﹖了解自己了嗎﹖清楚自己了嗎﹖

    不要一聽到任何消息就苦惱;不然的話,你將成為一位愚癡的人。

    再來,就是問自己接受自己了嗎﹖如果你沒有接受自己的話,你就是一 個瘋子。為什麼,因為連你自己都沒有接受自己了,那還期盼誰來接受你呢 ﹖

    接受自己即不會欺騙自己,接受自己的生命就是要這樣子。

    誰可以了解經驗,即使透過文字來表達,也無法做最真確的說明;因此 我們的經驗不能用文字來表達,經由表達就已經離開了真理。

    「道」就是指引前往某些地方的方法,但是你必須注意的是,你離開了 原來的地方,去求道,其實真理就在原來的地方。

    嘿!活在當下!如何﹖

    沒有任何的念頭,或是煩惱,只有活在當下。

    老人是活在過去的,為什麼﹖因為他不知道過去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 如果你要當老人的話,那麼就多記一點過去的事吧!

    年輕的人是活在未來,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還沒有到來。

    聰明的人,都是活在當下。為什麼﹖

    因為他們知道生命是剎那剎那間的過去。

    有人比喻一般人,早上像小孩子,中午像年輕人,下午像老人,晚上像 屍體。人們就這樣過一生,所以可說是已經失去了生命。我們雖有生命,但 活得即使有生命的存在,也沒有真正接觸到生命的。

    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接觸到生命,因為想的垃圾太多,作的夢太多,思 考的太多,缺少了喜悅與快樂。所以鼓勵大家,生活儘量簡單、輕鬆,永遠 活在當下。

    雖然日月如梭,但是對有些人而言,卻是緩慢的。如果你也感覺時間過 得慢,那將是一位愚痴的人,因為時間只有在當下。

    當你看著牆壁上的掛鐘時,它會咚咚咚地告訴你:「嗨!你不要瞪著我 ,如果你常常瞪著我,你會浪費你的時間。」

    曾經有許多的人問我去過幾個國家?我回答說:很多個國家,但是每一 步都是開始的一步,因為無論怎麼跑,終須回到原點。

    各種的人看我,有各種的角度:有的人說我是一位出家人;有的人認為 我是一位宗教信仰者;有的人說我是佛陀的弟子;有的人說我是愚笨的人; 有的人說我是不正常的人;有的人說我是一個騙子;有的人說我是一位大師 ;有的人說我是巴利文、梵文的老師;有的人說我是落後國家的人;有的人 說我是一位禪師……無論是讚美或是諷刺的話,我都不會感動,他們所說的 也不會影響到我,「我是我」,且因為他們沒有權利判斷我。

    再者,以南傳法句第六十二頌〈愚品〉的故事為例:

  • 「此我子我財』愚人常為憂。    我且無有我,何有子與財?

    【愚品(第 62 偈頌)】《南傳法句經》


    從前舍衛城有一位富翁叫阿難達,家財萬貫卻為富不仁,慳貪成性,從 來不肯佈施分文,還常對他的兒子慕拉席力說: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很富有, 就任意浪費,你仍必須不斷地積聚,否則財富將會越來越少。於是慕拉席力 也漸漸養成了慳吝的習性。

    阿難達漸漸老了,臨終前將五罈黃金埋在家裡的地下,沒有讓任何人知 道。去世後不久即投生在舍衛城附近村落一位乞婦的家中,乞婦自從懷孕即 百般不順,甚至連乞討的收入也日漸減少。村人都認為乞婦和她肚裡的胎兒 ,一定有一位是邪惡的,於是就將乞婦趕出村落。

    乞婦離開村子之後,生了一個兒子,長得奇醜無比,面目可憎,讓人看 了就起厭惡的心。奇怪的是,如果由乞婦自己一個人去乞討,還可以像從前 那樣,乞到一些食物,但是如果帶著兒子一起出去,每一次都空手而回;所 以,當他的兒子稍長,足以自謀生計時,乞婦就叫兒子自己出門去乞討。

    有一天,當他走到舍衛城的時候,突然憶起自己前世的種種,他下意識 地走進了前世的家中,當時慕拉席力的兒子還小,看到乞兒醜陋的面貌,驚 嚇得嚎啕大哭,僕人聞聲跑來將小乞兒打出門去。

    世尊看到此段因緣,就將乞兒帶回,並告訴他過去生中的種種,同時派 人請慕拉席力來到佛陀的住所。當佛陀告訴慕拉席力,這位小乞兒就是他過 世的父親時,慕拉席力頗為疑惑。於是,佛陀請小乞兒到慕拉席力的家中, 指出前生埋藏五罈黃金的地點,慕拉席力才肯相信此事,並向佛陀懺悔,虔 誠的皈依佛陀座下。

    世尊即說偈言:「『此我子我財』愚人常為憂。我且無有我,何有子與 財﹖」


    所以需要以「無我」的態度來生活,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以「無我 」的態度來處世,那麼就能減少「我」和「我的」所帶來的執著與煩惱。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