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生活萬象﹛第 45 期〔88('99).09.01〕﹜


生活萬象

  • 準提信仰札記/藍吉富
  • 你寂寞?/圓安

  • 準提信仰札記

           文/藍吉富 一、《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是明末《嘉興大藏經》刊行偉業的最早 倡議者。而且,該藏經在版式方面捨棄傳統的「梵筴本」而改用「方冊本 」方式,也是袁了凡的建議。因此,他可以說是《嘉興藏》最早的催生者 與版面革新的倡議者。  袁了凡是一位因為持誦準提咒而改變一生的虔誠佛教徒。關於他持誦 準提咒的因緣,請參閱他的示子書:《了凡四訓》中的第一篇〈立命之學 〉。  在這篇相當感人的「示子書」中,有兩件事值得一提。其一是雲谷禪 師所傳授給他的準提咒持誦法。禪師告訴他:「……但能持準提咒,無記 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 則靈驗矣。」  其二是自持咒之日起,他的內心不再像往日的「悠悠放任」,而是「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而且,更 難得的是,他從此不斷地行善。而且往往以行善三千件、一萬件之數量自 期。  就這樣,他的命運突破了那位皇極神算所預言的宿命格局。  袁了凡一生的經歷、他的準提咒持誦法、他的持續行善,以及那位神 相的準確度、雲谷禪師的立命之說等等,在在都值得今人深思。我很願意 勸人詳讀這篇文字。 二、七佛通戒偈 在善無畏所譯的《七俱胝獨部法》中,曾有這樣的字句:  「佛言此咒及印能滅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功德。 作此 法不簡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飲酒食肉、有妻子,不簡淨穢,但依我法,無 不成就。」  這段文句曾引起歷代多人的討論,也曾有人因此而致疑。致疑的關鍵 ,在於可以「飲酒食肉、有妻子、不簡淨穢。」的描述。  這樣的文句,一則在彰顯此一咒語的獨特性及卓越功能,一則係為在 家眾開啟方便之門,俾使一般在家佛子不致於因為畏懼禁戒的繁瑣而不敢 持誦。  但是必須深思的是:在家眾「飲酒食肉、有妻子」等行為並不像殺人 放火等一類直接傷害眾生的惡行,它們只不過類似間接性的「遮戒」而已 。其中,可想而知的是喝酒必須以不使神智昏亂為限,否則口齒尚且不清 ,要如何持咒?至於「食肉(但不可殺生)、有妻子」,原本就是在家佛 子所容許的,當然不算是惡行。  所以,這樣的「方便」並沒有鼓勵惡行的意思。事實上,在修持期間 如能儘可能去惡行善,則效驗必有可能更形加強。這一點可以從前述《了 凡四訓》一節得到印證。  袁了凡自從奉持準提咒之後,「終日兢兢……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 罪天地鬼神」。以佛門的「七佛通戒偈」做比況,這是「諸惡莫作」。他 以行善三千件、一萬件自期而持續恭行善業,這是「眾善奉行」。至於依 雲谷禪師所授而奉持準提咒:「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 ……。」這也與「自淨其意」的偈義相通。  對於一個對佛法並未深入而有意持誦準提咒的人來說,「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一「七佛通戒偈」,正可以用來作為 日常行為的指針。畢竟,持咒不只是祈求現世效驗而已。逐步淨化個人的 內在污染,培養關懷眾生疾苦的胸襟,使自己踏入菩薩道的莊嚴領域裏, 這應該是準提菩薩更深一層的期許吧! 三、明末清初的準提法修持風氣  明代的顯教信徒,似乎有不少人修持準提法。尤其是到明末,修持者 尤多。除了袁了凡一例為多人所習知之外,茲再舉出數例,以供參考。  明末項蘭齋(俊卿),父項忠,子項謙,三代仕宦於朝,也是虔持準 提咒的世家。項忠自幼奉持,心不退轉。隨軍征戰各地,而屢蒙準提菩薩 庇佑。項蘭齋官至大金吾,曾刊行《準提儀軌》、鑄造準提鏡施諸信眾, 也曾「墮水不濡,遇寇辟易。」到第三代的項謙,官至閩漳別駕。其人一 生也有多次蒙受準提菩薩庇佑的經驗。 在李自成軍隊即將攻入北京的前數日,項謙「夜夢山石崩飛,潛身無 地。聞空中語曰:『但持我咒,爾難可免!』」不久,果然李自成軍隊攻 陷北京。項謙率家丁巷戰,「銛矛刺胸,衣不受損。徒步奔南,屢遇暴, 不能害己。」  由於感謝準提菩薩的護持,項謙曾印行《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 》一書,以分贈有緣,並藉以弘揚準提法門的殊勝。  關於明代的準提法修持風氣,請參閱《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 卷首諸篇序文,即可略知梗概。倒是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幾位知名的大師, 也都鼓勵信徒持誦準提咒。雲棲袾宏、憨山德清兩位大師都曾傳授準提法 ,天界覺浪禪師也稱「觀音與準提之救世最為靈應」。至於傳授袁了凡準 提咒的雲谷禪師,也是與明末四大師同一時代的人物。可見當時此咒之風 靡。 四、《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作者  明清以來,中國佛教徒之修持準提法者,所用儀軌大多依據《顯密圓 通成佛心要集》。有趣的是該書作者的年代與法號卻是言人人殊,莫衷一 是。綜合起來,大約有下列不同記載: (一)唐、道 。(二)遼、道殿。 (三)唐末五代、道 。(四) 元、道 。(五)遼、道 。  這些不同的記載,牽涉到二個問題,一個是這位法師法號的第二個字 是什麼字;一個是他是什麼時代的人。造成這種混淆的原因是該書中之文 句及序文,都沒有明確指出撰述年代,而且法號中的第二個字的寫法,在 元、明版大藏經中也不易辨識。  不過,由於該書卷末有「今居末法之中,得值天佑皇帝菩薩國王」句 ,乃得一線索。「天佑皇帝」是遼道宗的尊號,加上卷首序文作者陳覺, 在《遼史》道宗本紀二十二中也有關於他奉遼道宗,前往宋朝弔祭的記載 。因此,《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一書的作者是遼道宗時人,已可確定。  至於人名的寫法,除了「道殿」二字中的「殿」字顯然是筆誤之外, 「 」、「 」二字何者為正,我仍無把握(拙文暫用「 」字)。在古 代刻本中,元版《磧砂藏》本作「道 」(卷末性嘉所撰〈後序〉);明 版《嘉興藏》本則作「道 」(《嘉興藏》所收《閱藏知津》卷四二)。 這是筆者所能找到的較早版本。錄之於此,以供參考。 五、密咒顯修  明清以來的中國佛教界,雖然密教並不興盛,但是密咒之為顯教徒所 常持誦者,也為數不少。在寺院朝暮課誦儀軌中,即含有數十種密咒。其 中,最為國人所習知者,當數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與往生咒。然而能有一 修法儀軌為顯教徒所常修者,則當係以準提咒為核心的準提法。至於六字 大明咒與大悲咒,雖然也各有儀軌,但都是藏傳密教儀軌,並沒有被漢傳 顯教徒所普遍傳習。因此,漢傳顯教徒之依儀軌以普修之密法,準提法縱 使不是唯一的法門,至少也是最為常見的法門。 六、西藏與印度的準提信仰 西藏佛教之中,原本也曾傳入準提法。元代慶吉祥所編的《至元法寶 勘同總錄》(卷四,編號 575 至 577 )中,曾著錄西藏大藏經中已有相 當於地婆訶羅與金剛智所譯的二部準提法儀軌,以及多羅句鈴多譯的《七 俱胝佛母大明陀羅尼經》。 在《德格版西藏大藏經》中(編號 613 ‧ 984 ),也收有類似的譯本,可見此法至遲在元代已經傳入西藏。只是傳 習者少,因此在藏傳寧瑪、薩迦、噶舉、格魯四大派中,罕見有傳習此法 者。逝世於 1987 年的藏密弘揚者陳健民居士,生前曾告訴筆者:他修習 藏密多年,從未見過藏傳各派上師有人弘揚準提法。此法在西藏之少人問 津,此又一證。  關於印度的準提法流傳情形,由於文獻不足,已不得其詳。不過可以 確定的是這一法門確是傳自印度,而非中亞諸國。因為譯出相關經典的四 位譯師之中,有三位(地婆訶羅、善無畏、金剛智)都是中印度人,而另 一位(不空)雖是錫蘭(師子國)人,但卻是早年(十三、四歲時)即禮 金剛智為師。因此,這四人所攜來的梵本應該是來自印度,而非中亞。  此外,在印度奧里薩( Orissa )省的拉特那基利地方也曾發現有準 提菩薩像(參見佐和隆研《密教美術的原像》 176 頁,1982 年法藏館版 )。這一造像史實,也可以反映出對準提菩薩的崇拜與信仰,在印度確實 是曾經存在過的。 七、台灣的準提信仰 準提信仰與佛教之傳入台灣幾乎同時。清末鄭成功率軍來台時,屬下 李茂春也隨行到台南。其後,李茂春棲隱於台南,住處名為夢蝶園。入清 之後,夢蝶園改為佛教寺院,易名為「準提庵」,並供奉準提佛母。這是 文獻所載之台灣最早的準提信仰。  像準提庵這種主供準提佛母的寺剎雖然不多,但是清代、民國以來的 台灣佛教界,準提信仰仍然可以說是普及的。這可以從下列幾個現象看出 來: (一)在台灣各地的寺院裏, 除了大殿供奉其他佛菩薩之外,在偏殿 供奉準提菩薩像的情形,也不罕見。 (二)準提咒在佛教徒中流傳頗廣,能夠持誦的人不少。 準提咒是朝 暮課誦中之十小咒之一,也是寺院飯食之後持誦的結齋咒。被佛教徒持誦 的機率較大。 (三)近數十年來的台灣,傳弘準提法的道場,南北皆有。 早年台北 ‧社子總持寺,台北及新竹的十方禪林、台北陽明山的光泉寺、高雄的古 巖寺……等都頗以傳準提法知名。 (四)由於準提法的持修不限僧俗, 因此,各地的在家佛徒修持該法 的小型聚會,也頗常見。  綜合台灣的全體佛教信仰現象來觀察,準提信仰雖然不是台灣佛教信 仰的核心,但卻是自清初以來,迄今綿連不絕的涓涓細流。

    你寂寞?

    文/圓安 臺灣閩南語語歌星洪榮宏唱了一首臺語歌,其中就有「寂寞」一詞, 歌聲以及一般人都把「寂」字讀作「叔」的文讀音 siok。(註一) 為什麼會讀 siok 呢? 原來這個音也是受到了字形叔的影響而讀錯 了音。 叔字,《廣韻》式竹切,音ㄕㄨˊ(大陸讀ㄕㄨ),文讀音 siok ,白讀音 chek,國語說寂寞,臺語可沒有這個詞彙。 依寂寞的意思,臺 語有相近的詞彙:希(稀)微、孤單、無伴……。  筆者在廈門大學進修的時候, 中文系周長楫教授就提過聽不懂 siok bok 這個詞的事:有一回幾位臺灣學者到大陸參加學術會議,晚間是自由 活動時間,我陪他們到街上逛逛,店門大部分都關了,也沒有什麼可看、 可消遣的娛樂節目, 幾個人提議打到回府,行間一位教授說了「足 siok bok 」這句話,當時我聽不懂是什麼意思,也不敢問。一行回到住宿地, 該教授又重複說了一次,這回我忍不住問了 " siok bok " 是什麼意思? 該教授笑了笑,用國語回答說:真寂寞。我聽了才恍然大悟,原來臺灣也 有把國語(普通話)活生生翻成臺語而且又讀錯了音的例子。  寂字在佛經裡是常用字,如:圓寂。圓寂,梵語涅槃 ( nirvana ), 《辭海》賢首《心經略疏》:「涅槃,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 不盡名寂。」《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6 ‧ 3594b) 引《雜阿含經》卷十 八(大正 2 . 126b ):「涅槃者, 貪欲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 永盡。是名涅槃。」 註一:寂字,《廣韻》前歷切ㄐㄧˊ(大陸讀ㄐㄧˋ)文讀音 chek (跟 戶籍的籍一樣的讀音),白讀音 chiah (如:靜寂寂)。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