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法脈
文/《台灣佛教辭典》編輯部
日據時期漢傳佛教在台灣所形成的四大傳承法系,又稱四大法脈。如
果以各法脈創始人創建或經營各根本道場的年代,做為法脈形成的年代的
話,那麼,四大法脈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 1900 年至 1910 年之間。
四大法脈的名稱、創始人, 及根本道場,略如下列:
(1) 月眉山法脈:以善慧開創的基隆月眉山靈泉寺為根本道場所繁
衍出來的法脈。
(2) 觀音山法脈:以本圓開創的凌雲禪寺為根本道場所繁衍的法脈
。凌雲禪寺位於台北縣五股鄉觀音山南,故佛教界習稱其寺為觀音山。
(3) 法雲寺法脈:以覺力、妙果師徒開創的法雲寺為根本道場,所
繁衍出來的法脈。法雲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
(4) 大崗山法脈:以義敏、永定師徒所主持的超峰寺為根本道場,
所繁衍的法脈。超峰寺位於高雄縣阿蓮鄉大崗山,故此一法脈以大崗山為
名。
此處所謂的「法脈」,是指上述各根本道場的開創者及其嗣法弟
子,輾轉在台灣各地住持道場、弘法授徒的傳承體系而言。由四大根本道
場所繁衍形成的四大法脈寺院網,是日據時代台灣漢傳佛教的主流。屬於
四大法脈的寺院,在二十世紀末葉仍為數甚多,仍然對台灣各地區的佛教
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
1988 年出版的《台灣佛教寺院總錄》(華宇版)中, 曾收錄有屬於
四大法脈的寺院。茲依該書所載,將二十世紀末葉,四大法脈在台灣各地
的分布,以表格揭示、統計如次:
四大法脈在台灣地區之寺院分佈表
┌───┬───┬───┬───┬───┐
│ │月眉山│觀音山│法雲寺│大崗山│
├───┼───┼───┼───┼───┤
│台北市│ 7 │ 3 │ 17 │ 3 │
├───┼───┼───┼───┼───┤
│台北縣│ 6 │ 2 │ 23 │ 3 │
├───┼───┼───┼───┼───┤
│基 隆│ 10 │ 0 │ 2 │ 2 │
├───┼───┼───┼───┼───┤
│宜 蘭│ 1 │ 2 │ 10 │ 1 │
├───┼───┼───┼───┼───┤
│桃園* │ 0 │ 0 │ 12 │ 2 │
├───┼───┼───┼───┼───┤
│新竹* │ 1 │ 1 │ 21 │ 0 │
├───┼───┼───┼───┼───┤
│苗栗* │ 0 │ 0 │ 20 │ 0 │
├───┼───┼───┼───┼───┤
│台中* │ 7 │ 1 │ 22 │ 0 │
├───┼───┼───┼───┼───┤
│彰化* │ 2 │ 1 │ 11 │ 0 │
├───┼───┼───┼───┼───┤
│南投* │ 3 │ 3 │ 10 │ 4 │
├───┼───┼───┼───┼───┤
│雲 林│ 2 │ 2 │ 0 │ 1 │
├───┼───┼───┼───┼───┤
│嘉義* │ 4 │ 3 │ 3 │ 4 │
├───┼───┼───┼───┼───┤
│台南* │ 2 │ 21 │ 2 │ 16 │
├───┼───┼───┼───┼───┤
│高雄市│ 1 │ 6 │ 0 │ 8 │
├───┼───┼───┼───┼───┤
│高雄縣│ 1 │ 9 │ 1 │ 19 │
├───┼───┼───┼───┼───┤
│澎 湖│ 0 │ 2 │ 0 │ 0 │
├───┼───┼───┼───┼───┤
│屏東* │ 0 │ 12 │ 2 │ 12 │
├───┼───┼───┼───┼───┤
│台東* │ 3 │ 1 │ 2 │ 3 │
├───┼───┼───┼───┼───┤
│花蓮* │ 3 │ 0 │ 2 │ 0 │
├───┼───┼───┼───┼───┤
│小 計│ 53 │ 69 │ 160 │ 78 │
└───┴───┴───┴───┴───┘
◎備註:縣市名後加「*」者,表含「縣市」。
依據上面的統計,我們大體可以得到下列幾項解讀後的結論:
(一)四大法脈對台灣佛教的影響是迄今仍在發展中的。 其中,法雲
寺脈的分支寺院數量最多,共計 160 寺。 其次是大崗山脈,有 78 寺。
第三位是觀音山脈,69 寺。月眉山脈居末,只有 53 寺。
(二)在上列統計表中, 四大法脈所屬寺院的總數量是 360 寺。 依
1996 年版, 內容以台灣佛寺為主體的《世界佛教通訊錄》(法輪雜誌社
發行)所載,台灣地區的佛教寺院大約有 2200 寺。如果這一數量大體無
誤,那麼,四大法脈所佔台灣佛寺總數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六有餘。可見
四大法脈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力,到二十世紀末還是不可忽視。
(三)各法脈的寺院,其分布大多與地緣有關。 月眉山脈的根本道場
在基隆,因此,該法脈在基隆即有 10 寺,居各法脈之冠。法雲寺在其根
本道場苗栗附近地區(桃園、苗栗、新竹、台中等地),所擁有的寺院數
量都以懸殊比數超越其他各法脈。此外,大崗山在其根本道場所在地(高
雄縣)所擁有的寺院數量,也遠非其他三脈所能及。唯一例外的是觀音山
脈,它在自己的根本道場所在地(台北縣)的寺院數量,反而遠較法雲寺
少,也不如月眉山脈。不過,它在台南地區擁有 21 寺,遠超過其他三系
。
(四)各法脈所屬寺院的稱呼有: 寺、院、庵、堂、精舍、學舍、苑
、巖、講堂、蓮舍、蓮社、會、園、洞、會館等多種,並不是都以「寺」
為名。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