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區,根據《佛說盂蘭盆經》所載,為報父 母乳哺、劬勞之恩,而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歷代宗親的佛教儀式 。
關於「盂蘭盆會」的起源,是依據西晉‧竺法護翻譯的《盂蘭盆經》所 載︰目連尊者證得六通後,見其亡母墮餓鬼道受苦,皮骨相連。遂以缽盛飯 ,往餉其母,其母由於受惡業之果報,飯食未入口皆化為火炭,目連尊者因 而悲號啼泣。為拯救亡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陳述實情,並請求開示解救的 方法。
於是佛陀說:「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 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 乃得解脫。」
並告訴目連尊者: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具備百味飯食、五果、香 油等,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供養功德之力,即能救拔現世父母、七世父 母、六親眷屬,出三途之苦,獲得解脫,衣食自然。
目連尊者依佛陀所教去實行,是日其母得脫一劫之苦。
目連尊者再請問佛陀:如果未來世中,有佛弟子欲行孝順,是否也應奉 行此法,以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佛陀不但讚歎目連尊者的發問,並且開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 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 ……,施十方自恣僧,乞願便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 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得生天人中福樂無極。」
又謂:「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 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 ,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盂蘭盆經》的經題解釋有兩種說法︰一說, 「盂蘭」是梵音 Ullambana,義為倒懸;「盆」是華語,指盛食供僧的器皿。 二說「盂蘭盆 」是梵語 Ullambana 的音譯。 玄應認為其應譯為「烏藍婆拏」,為倒懸之 義。係眾僧自恣之日,若有先亡於鬼趣中受苦,備諸飲食供養三寶,以此功 德,救渡先亡倒懸饑餓之苦。舊說︰盂蘭盆是貯食的器皿,為錯誤的說法。 所以,「盂蘭盆」三字應譯為「烏藍婆拏」,有孝順、供養、報恩、救 倒懸、解痛苦之義。
依《佛祖統紀》記載, 「盂蘭盆會」始自梁武帝蕭衍大同四年(西元 538 ), 唐代風俗也非常重視「盂蘭盆供」,並盛大舉行。到了宋代,盂蘭 盆供的富麗莊嚴與供佛及僧的意義漸減,而代之以薦亡的法事。從此以後, 盂蘭盆會便成為寺院中每年重要的法會之一。
設盂蘭盆會以「諷經施食,救濟幽冥」的儀式,一直流行在我國民間。 到明代袾宏曾於《正訛集》中加以辯正︰「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為盂 蘭盆大齋之會,此訛也。蘭盆……,謂七月十五日,眾僧解夏自恣,九旬參 學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蓋一則上奉賢聖, 一則下濟餓鬼,不可得混﹖」
清代儀潤綜合各家說法曾提出:白日供養三寶;夜間施食普渡鬼神。但 在民間仍多以薦亡度鬼為盂蘭盆會的主要行事。
宗密在《盂蘭盆經疏》中強調,《盂蘭盆經》具有孝子報恩的思想。所 以教界以七月為佛教之「教孝月」,勉勵以「自證化他、廣修供養」之力, 報累世親恩之義,實較民間「鬼月」之說,更具意義。
地藏菩薩的聖德及其法門
文/妙喜
「地藏菩薩」為我國近世佛教界所信仰的四大菩薩之一。
依經典所載,地藏菩薩受世尊付囑,出現於世尊入滅後至彌勒佛出世的 無佛時代,誓願教化六道一切眾生後始願成佛,且又有「地獄未空,誓不成 佛」的誓願,故又被稱為「大願菩薩」。
依《地藏十輪經》所載,地藏菩薩誓願拯救六道眾生,眾生如果能夠至 心、如法念誦其名號或供養其圖像,則地藏菩薩必能使之離諸憂苦,達到涅 槃的境界。
據《地藏本願經》及《占察經》所說,地藏菩薩自從發心修行以來,其 智慧、功德,早已與佛相同。由於他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所以,在眾生尚 未完全解脫之前,絕不成佛。
關於「地藏」的含義:地是四大之一,能擔當一切;比喻菩薩的功德, 能為眾生而荷擔一切。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生;喻世間一切自 利利他功德,依此菩薩而引起。由於其能引生、含藏種種功德,故名地藏。 地藏菩薩的形像,一般多留傳外現比丘形,內祕菩薩行,左手持寶珠, 右手執錫杖,或坐或立於千葉青蓮花上的形像。
地藏菩薩不但著重救渡苦難最深的地獄眾生,並且教導眾生要尊敬三寶 ,深信因果,使來世不至墮入惡趣。明代以後,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而 有的信仰大為流行。該經曾被稱為佛門之孝經。此外,又教人如法超薦祖先 ,凡此種種都是我國佛教界對地藏菩薩產生深邃敬意的原因。
唐代的新羅王族金喬覺出家後,到我國安徽省九華山修行。被視為地藏 菩薩的化身,而九華山也成為國人心目中的地藏菩薩示現處。
至於地藏菩薩為什麼現出家相﹖
以「來居穢土」及「示現聲聞」二義來說。地藏菩薩雖然遍度一切世界 眾生,但特別要在這穢惡世界,度罪苦眾生。如《十輪經》說︰地藏菩薩發 心於無量劫,皆於穢惡世界度眾生,越是穢惡世界的苦惱眾生越要去度化。 他甚至要到沒有佛法、眾生苦難最多的地方,去利益眾生。
《十輪經》說︰「我今學世尊發如是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釋 迦牟尼佛出現於穢惡世界,並於此穢土成佛。地藏菩薩也學習釋迦佛,發願 在此穢土度眾生、成佛,可說是釋迦佛的真正繼承者。 《十輪經》中說︰「以神通力,現聲聞相。」聲聞是出家弟子的名稱, 也是地藏菩薩的特色。
依大乘經說︰有些清淨世界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但釋迦佛來此 穢土成佛,即現出家相;穢土佛法與出家眾,是有密切關係的。
如《十輪經》所說:出家的僧相,是穢惡世界的清淨幢相。所以釋迦佛 在穢土中,出家成佛是適應社會的。在這不理想的社會中,要有出家眾,現 清淨莊嚴的解脫相,建立清淨的僧團,使大家見聞熏染,而達到身心清淨。 釋迦佛及地藏菩薩,來穢土而現出家相,意義即在於此。
在這穢惡世界,眾生一天到晚,為生活、私利,忙著爭名奪利,整個社 會充滿了功利、罪惡與黑暗。出家眾不為享受,無經濟的私有,也就減少了 為經濟所帶來的問題。其次,也可免除因夫婦關係,而發生糾紛的苦痛。
五濁惡世的無邊罪惡,主要起因於男女及經濟的佔有。出家相,為穢土 世界提供解決困難,以及身心解脫的方案。所以,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於此土 度生,有極特 殊的意義,因此穢土眾生對地藏菩薩也有著特別的親切感。
地藏菩薩於釋迦佛前,發願來五濁惡世救眾生,如《十輪經》所說︰「 五濁惡世空無佛時,眾生煩惱熾盛,習諸惡行,愚癡狠戾,難可化導,…… 善根微少,無有信心。……如是等人,為財利故,與諸破戒惡行苾芻相助, 共為非法朋黨,皆定趣向無間地獄。若有是處,我當往彼,以佛世尊如來法 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導,令得受行拔濟,… …令不趣向無間地獄。」
佛在世時,佛的威德大,眾生根機利。佛滅度後,眾生根鈍、煩惱熾盛 ,愚癡狠毒,不辨是非善惡,殘酷兇暴,作惡墮落者多,修行證悟者少。所 以經上說︰「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
地藏菩薩發願,以方便之力,於惡世中將剛強難化之眾生,從墮落邊緣 救出來。為其開示正法,令其了解,特別希望有財富勢位者,或可能作重罪 而要墮落地獄者,能信奉佛法,不要作破壞三寶的罪。
《地藏菩薩本願經》詳述地藏菩薩的本生誓願及利濟眾生諸事。與《地 藏十輪經》、《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同為闡述地藏菩薩事蹟的重要典 籍。
地藏菩薩的法門,特重於如何使人不作重惡業、不墮惡道。並為已作了 重惡業,而還來不及作善業者,指引了救度的方法。佛陀以《地藏十輪經》 為主,開示此法門,使五濁惡世眾生,不入地獄。
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聖誕紀念日,我們除了緬懷地藏菩薩的聖德 ,舉行法會慶祝之外,應效法其救渡眾生的願力與精神,指引眾生遠離苦難 ,達到究竟解脫之境。
最後,祝願地藏菩薩早日成佛,並祈請「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早日降 生人間,住世轉法輪。
參考資料
1. 印順導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地藏菩薩〉條。
風雨中的精進
文/圓澄
由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妙心寺慈恩婦女會,共同舉辦的「八十五 年教師道德教育與佛陀教育思想研習營」,於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日在妙 心寺舉行。
此次活動共有六十位各級學校教師參加,研習主題為「此時此地此人的 關懷與淨化」。
主辦單位為拓展教職人員精神領域,豐富生活內涵。以助教師應用於日 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中,達到自利利他之境,並希望能促進校園和諧及社會安 和樂利。將課程內容規畫為教育藝術、生態環保、宗教哲學等三類。分別邀 請法師、專家、學者,蒞臨授課。
在葛樂禮颱風之後,研習活動正式揭開了序幕,當大家正進入認真探討 生命、生活與環境時。強烈的賀伯颱風讓全體學員,在風雨中共同學習如何 關懷社會、保護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雖然教室外面風雨交加,學員們認真學習的精神仍然不減,讓授課老師 們感動的冒著風雨、突破交通的障礙,趕到研習會場,與大家分享所學的心 得。
首先,由傳道法師講授「學佛行儀」,向學員們介紹佛教生活禮儀,讓 學員在研習期間,能安心、正確的體驗佛教生活,使身心受益。
陸一嬋老師教唱〈三寶歌〉、〈一盞燈〉、〈古老的輪迴〉三首佛教歌 曲,讓大家從莊嚴、寧靜、優美的旋律中,體會到生命的重要性,並唱出佛 法之燈,將指引大家向上、向光明、向解脫之路而行。
林朝成老師講授「宗教心理學」,讓學員們了解個人宗教意識的特徵與 發展,以及皈依、祈禱等宗教儀式的功能。並於「宗教社會學」課堂中,闡 述宗教組織的社會功能,以及宗教與知識份子的關係。
陳清香老師在「人間淨土的藝術創作」中,介紹佛教的起源,及佛像闡 明戒、定、慧三學的象徵意義,強調佛教具有淨化人心、國土的思想,並希 望大家發揚菩薩六度精神,以創作藝術化的人間淨土。
曾景山老師,講授「環境、食物、人體能量之互動」,由土壤簡介、食 品與營養,到飲食觀念的省思,並介紹人體能量與食品合宜性的測定法,及 芽菜簡易栽培法,積極提倡經由飲食的改變,以增進人類健康及環境的改善 。
「解脫的不二法門──緣起八正道」,由傳道法師擔任授課,闡述由惑 、業、苦中觀待緣起,並從了解緣起八正道的定義及特質,將「如實觀緣起 、如理思維、如份擇行止」的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陳迺臣老師在講授「如何善用時間」的課程中,向大家介紹時間組成了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愛護我們的生命,必須善用時間來參與富有意義的事, 讓生命充份發揮,進而達到究竟解脫之境。
胡梅子老師擔任「禪悅法喜成詩篇」的課程,首先介紹「金剛大無畏手 印」,再指導學員靜坐,讓學員靜心之後,再講解《心經》八句,並由學員 將研習心得陳述於文章之中。
陳玉峰老師講授「台灣自然史」,讓大家由認識台灣島的形成、地體變 遷、生態氣候、環境特徵,到台灣的綠色滄桑、山林的保護。由於時值賀伯 颱風過境,全省豪雨成災,陳老師語重心長地連續上了五個小時,讓大家更 深刻的感受到, 大自然和我們的生命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德志法師在「從佛法概論看現代衝突管理」課堂中,介紹現代衝突管理 ,並提供以「利和同均、見和同解、戒和同遵」等佛陀教法,來避免衝突的 發生。培養中道的德行,以智化情、以智導情、法隨法行等,來善護諸念、 善自護持薄弱的善根。
賴春標老師講授「台灣山林文化與人間社會的互動」,從簡述台灣山河 ,以及如何和自然環境互動,並由國外文化的省思,來喚醒大家對自然的愛 護與尊重,以建構鄉土意識。
在五天四夜的研習活動中,除了邀請法師、專家、學者授課之外,並安 排佛學問答及研討等活動,以增進學習的成效。
學員們不畏風雨、認真學習的精神,不但通過了大自然的考驗,並通過 台南縣政府教育局規定的時數,獲頒研習證書以資鼓勵。
結束了研習課程,大家收拾了行李、協助復原場地,互道珍重再見,踏 上了歸程……。
禪悅法喜成詩篇之後……
文/邱芳蘭等
編者按:以下文章,為妙心寺舉辦「八十五年教師道德教育與佛陀教育思想 研習營」,胡梅子教授主講「禪悅法喜成詩篇」的課程中,學員們 的心得寫作,今藉由本刊刊載,與讀者分享。
身體 文/邱芳蘭 訴 文/蘇美綢
聽說要觀身不淨, 唱彌陀、念彌陀,念彌陀、唱彌陀。
常想各孔流出穢物。 眼茫茫、淚婆娑,佛與我,似相近。
原來, 憶往昔、身口意、諸惡業、我懺悔。
這個以香水、華麗衣服所 彌陀如來慈父母,接引我,離苦海。
裝飾的軀殼,
一點也不
尊貴, 感恩 文/張娏廉
竟是這麼
卑微。 感謝父母給予我健康的身體,
面對著時光的流逝、 感謝師長誨人不倦的教導,
生命的無常, 感謝家人的配合,
你可曾 讓我能在妙心寺的安排,
放下? 接受
師父、
任課老師,如沐春風的演說,
此時此刻 文/何阿梅 讓我得到更寧靜的心懷,
更喜佛法!
此時此刻
賀伯颱風取代了葛樂禮。
涼爽的清風取代了灼熱的驕陽; 研習偶感 文/王松寶
清靜肅穆的道場,
取代了熙攘的紅塵; 十方菩薩聚一堂
老師的法施,佛陀的智慧, 研習營立妙心寺
在我心中盪漾…… 有幸初入菩提門
同為求得如來智
有感 文/王參賢 樂園 文/佚名
之一 西方──
誤落塵網五十年, 西方的世界:
為學從政兩無成; 西方的樂土世界。
遯跡山林非吾願, 它在那西方嗎?
青燈黃卷了殘生。 不!
不!
之二 它在你的心田。
前塵後事兩茫茫, 只要你放棄你心中
皈依佛門學慧善; 貪!瞋!癡!
虛名業海半生過, 樂園就在人間。
時光流逝堪浩嘆,
願乞法水淨身心,
復求家吉人平安。 有感 文/黃福文
妙語連珠傳佛學
悟 文/吳玉釵 心慈語善講佛音
寺中大殿說佛法
我之隨行久矣,今覺悟, 教誨人心向佛性
未曾細細省察,總以為自己渺小, 師法佛祖行佛禮
不致於影響世界,卻又不斷貪求 佛言佛理做佛事
我執不放。今才知: 學僧學法學佛心
這是大障礙,唯有虛心, 研磨人性傾佛理
視眾生平等、無分別, 習得善心效佛行
放下一切,捨去貪、瞋、癡, 營生謀利想佛意
虔心懺悔,當下覺悟, 真心教育播佛道
力行不退轉。 棒棒相傳顯佛恩
問 文/林東碧
反聞聞自性,自性在那裡,
念佛聽佛聲,佛聲在何處。
念佛 文/陳怡如 無題 文/廖東林
眼中望著阿彌陀佛的形像: 貪瞋癡三障
莊嚴肅穆,容貌安詳, 世間多少迷津人
口裡唸著阿彌陀佛這聖號, 未起悲心登覺海
聲聲不斷、驅走心中的妄念。 心無空有
漸漸地,心中感到安寧自在。
感謝佛陀的教誨──阿彌陀佛! 妙法妙心諦
心田總存莊嚴敬
同體大悲勤精進
學佛紀要 文/郭武榮 接引十方
時近五十,思考人生,
遭遇不幸,徹夜難眠。 緣起 文/妙喜
因緣際會,適時皈依,
親近佛法,心靈有寄。 世間諸法,
歷三寒暑,改變人生, 依緣起而有。
追求無我,生活充實。 不生不滅、
煩惱未了,學佛待續, 不垢不淨、
善用時間,禪悅法喜。 不增不減、
由於自性本空故。
觀緣起
無題 文/深化 而能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學佛精進妙心寺
弘慈師姊胡梅子 我發大悲菩提心,
傳授靜坐如來禪 願生生世世:
禪悅法喜成詩篇 在這苦難的人間,
永傳正法、
續佛燈明。
醒思 文/鄭采卿
好長一段時間,我未曾用歡喜的心情面對紛繁的日常事物,每日行色匆 匆,處於緊張狀態,常把這等不良的氣息帶給家人及身邊的朋友。長時期沒 有靜下來反觀自我及淨化心思,是我目前最需要起步作業的,希望自己能從 今日起始,每天淨思自觀,從自我提昇,再感染周遭的人、事、物。最後感 謝老師、師父們不辭辛勞的教化。
當下無畏 文/郭秋梅
生命真的來去匆匆,一晃眼四十年,回首往事、一片心茫。同學會去否 ?怕見今不如昔;兒女慢點長吧,因為我怕見不是原味;學生乖順點吧,因 為我怕見新潮流新價值觀;游泳一個月所得,他人二小時便可成。唉, 我已 年老, 我再也走不動。
學佛是另一扇窗,緣起、生滅、無自性、空、自在,暫得一點心安,怕 轉眼又落入流轉,無明、業、貪、瞋、癡,可以擺脫嗎?煩惱可轉智慧嗎? 我不知道,我只清楚:活在當下, 盡量念念相續、清明。
聆聽老師法音,當下收攝、當下放下,感染老師赤誠,當下懺悔、當下 無畏。
祈 文/謝幸枝
似天籟、似鳥鳴,耳邊傳來〈大悲咒〉聲,也曾唸過,也曾背過,如今 才悟到同一首咒、同一首歌偈,表現的方式,竟是如此相異。
是用心?是靈性?是天所賦予?
我思!我想!我觀!惑仍未解!
是天賦?則眾生皆不同,
是後學?則成就亦非同。
平凡如我者,是否乏天賦?若欠精進,豈能高攀老師之境界,惟仍期許 自己能再精進,望老師能不吝亮一盞燈,指引末學。
悟 文/許富子
聽老師的課,使我震撼於人世間佛菩薩無所不在,非限於寺院出家人。 老師的慈眉善眼,如同菩薩的再現,如同菩薩於眼前。使我心生喜悅,使我 感謝,慶幸自己有緣有福能來參加此次研習活動,希望以這幾天所學的,落 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去關懷周遭的人、事、物。誠如上節課陳老師所說 的,人身難得,應善加利用時間,好好的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才不虛度此生 。
心得 文/陳春華
金剛大無畏手印,讓人感覺到一股能量在身前產生,也許就是因這股能 量,才無畏於外在一切吧!
這是今天的收穫。謝謝!阿彌陀佛。
只是謝謝 文/許寶桂
阿彌陀佛!
我不會寫出什麼感想,只是由內心裡敬佩老師們的才華、口才、內涵, 及帶給我們一切想知而得知的道理,以及佛法最高境界。真的,在此時此刻 受益良多,不知以什麼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真心的謝謝老師,謝謝妙心寺 。
佛學初探有感 文/林秀怡
初次接觸佛學,對於佛學的認識,尚在霧裡看花,模模糊糊的階段。所 謂的禪悅法喜,也無深刻體會,只能大約敘述這幾天的學習心得。
在不抱任何歡喜、期待、認識佛學的心情來到此處,目的只為了獲得某 些元素,幫助自己以更柔軟的心來面對學生和自己的工作。然而額外的收穫 是,破除了部份對佛學的刻板印象和不正確的看法,也了解了佛是入世的, 是真正願意關懷眾生的。佛學所具有的「信智一如」和「悲智交融」的特色 ,推翻了長久以來的刻板想法,以為學佛者該是無條件和顏悅色、無上的慈 悲,自今始知,慈悲仍要有理性、有智慧的輔佐,才得以達到助人的目標, 收到效果,同時,這也對於教學工作,增添了新的角度和看法。
短短數日的接觸,使我對佛學有了初步的認識,雖然並不表示我將成為 一位佛教徒,或者將開始學佛,我也樂意去接觸其他宗教,多了解一些,但 不可否認的,對佛學增加了許多親切感,並且很高興發現佛學並非從前我所 想像一般的呆板和枯燥。破除部份的無知,是值得喜悅的。
願 文/葉瑞圻 願 文/翁淑卿
願一切眾生 身心健康 離苦得樂 願精進!
願一切眾生 轉迷成悟 轉凡成聖 過去所造諸惡業,
願大自然界 五彩繽紛 生氣盎然 皆是無明起。
願一切眾生 同證菩提 共創淨土 學了佛法後;
願更深思知懺悔。
今後遇事,願能如實觀、
如理思惟、如分抉擇;
能無無明、無無明盡。
願達清淨無我的境界,
世世奉行菩薩道。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