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台灣佛教、專題報導﹛第 31 期〔87('98).07.01〕﹜


台灣佛教 -- 日據時期傳入台灣的日本佛教(一)/撰文:江木生/編譯:迦 陵

專題報導 慈悲喜捨話妙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訪蘇如香園長/整理/方捷


台灣佛教


日據時期傳入台灣的日本佛教(一)

撰文:江木生 編譯:迦 陵 截至 1935 年為止,從日本傳到台灣的佛教宗派,共有天台宗、真言 宗高野派、真言宗醍醐派、淨土宗、淨土宗西山深草派、臨濟宗妙心寺派 、曹洞宗、真宗西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本門法華宗、及顯本 法華宗。總共七宗十二派。 這些宗派在台灣所設立的道場,有五十六座寺院、一處教務所、一一 ○座布教所。信徒約有十七萬人。各宗派在台灣的布教監督所都設在台北 。監督所內的布教監督,負責指揮全台的開教事宜。 天台宗 天台宗一直到明治四十四年( 1911 )八月才傳入台灣。與下述其他 各派相比,歷史較短。在教勢方面,也不如其他各派。尤其在開教師西田 教道逝世後,更加不振。本宗最初於明治四十五年( 1912 )在基隆設立 法王寺,此外,又在台北、台南等地設立四所布教所,信徒約三千人。 臨濟宗妙心寺派 這一派傳來台灣的年代是明治二十九年( 1896 ),當時來台北開教 的布教師是細野南岳。翌年,細野氏又邀請足利天應來台。明治三十二年 ( 1899 ),梅山玄秀又率大眾來台北。梅山氏先在圓山劍潭寺活動。氏 在當時以托缽修行為人所知。有時在橋畔端座,有時在樹下說法。其修持 方式猶如日本臨濟宗古德大燈國師( 1282 ─ 1337 )。不久,得到當時 總督兒玉將軍的知遇,而在圓山西側創建一寺,並迎梅山氏入寺住持。此 寺即是後來的鎮南山護國禪寺。 在長谷慈圓出任鎮南山護國禪寺的住持之後,本宗頗致力於與台灣舊 有寺院、齋堂的聯繫;復興「佛教道友會」;並對各寺廟多所提攜。大正 五年( 1916 )創立鎮南學林,戮力於教育事業的經營。 鎮南學林與日本曹洞宗在台所創的台灣中學林並列為當時台灣佛教界 的二大教育機構,其發展普為當時教界所期盼。可惜由於經營主體佛教道 友會財務發生困難,因此僅有三屆畢業生。之後即被併入曹洞宗的台灣中 學林之內。在停辦之時,該校校長(前內務局社寺課長)丸井圭治郎曾對 學生揮淚作過一段戲劇性的訓話,頗令學生及與會者動容不已。 長谷慈圓逝世之後,本宗在台灣的布教事業頗有停滯之勢。經過數代 住持的更迭,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宗務總長高林玄寶來台出任護國禪寺住 持、兼布教監督。高林氏到任之後,將向來有名無實的鎮南專門道場改稱 為佛教專修道場。專門對相關寺廟之台灣人子弟從事教育工作。他在附近 的大稻埕設立日語講習所,教授台灣婦女日語。又排除萬難,設立稻江幼 稚園,以教育本省人子弟。 此外,本派的開教使東海宜誠,也在台灣南部的相關寺廟之間奔走。 在籌設寺院布教所之外,又創立日語講習所與佛教醫院──財團法人佛教 慈愛院。以醫療服務嘉惠台灣人民。 依據昭和十年( 1935 )台灣總督府的統計,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 共有十三座寺院,一處教務所,十座布教所。信徒約有二萬六千人。相關 寺廟共有包含台南開元寺在內的一三○座。代表性刊物除了宗報之外,還 有《圓通》月刊行世。 曹洞宗 曹洞宗對台灣的弘傳,始於明治二十八年( 1895 )。首位布教師佐 佐木珍龍以隨軍布教師的身份來台。佐佐木氏於基隆登岸後,在軍隊布教 之外,另以萬華龍山寺為根據地,在附近各地傳教。布教餘暇也在龍山寺 對台灣人教授日語,並為來台之日本人子女設立裁縫學習所,教習裁縫技 藝。此外,又在萬華天后宮開設曹洞宗慈惠醫院,以服務當時的台日百姓 。  除了佐佐木珍龍之外,南台灣方面,本宗另有一位若生國榮布教師, 平素在軍隊中布教,餘暇則在水仙宮向民眾弘法。由於他們倆人的努力, 遂使曹洞宗在不到兩、三年內,布教及社會事業皆頗有成績,與真宗本願 寺派等宗派並列為最早渡台,且甚為活躍的宗派之一。 經過數任布教師的經營之後,明治四十年 (1907) 大石堅童來台。氏 繼承前任布教師的職志,從事寺院的建築。在明治四十三年( 1910 )所 竣工的寺院,就是後來台北市東門町曹洞宗兩大本山別院的前身。 大正六年( 1917 ),大石堅童有感於台灣僧侶及齋友的宗教教育有 提倡的必要,因此,與相關寺院靈泉寺合作,設立曹洞宗台灣中學林,以 教育舊有寺院齋堂的相關人員。  現任(昭和十年, 1935 )曹洞宗別院院主島田弘舟到任之時,上述 之中學林面臨財務困境。然而,不久即得到各方面的聲援。不只沒有因此 停辦,而且在昭和十年將原來三年制的中學林升格為五年制,並改名為「 台北中學」。使該校從宗教教育機構的地位,逐漸朝向一般性的中學發展 下去。截至昭和十年( 1935 )為止,該校的畢業生散佈在台灣各地的人 數約有四百名。   在教勢方面,本宗在台灣各地有多處布教所。尤其是台中與新竹兩州 之內,本宗教勢最強,相關寺院也多。這些寺院與布教所,往往設有補習 學校、婦女會等附屬機構。其中,台北別院的維摩會歷史最久,台中林德 林主持的正信會也相當活躍。   目前( 1935 )本宗在台灣有十二座寺院,二十四座布教所,信徒約 有四萬三千人。相關寺廟包含大湖法雲寺等約有五十座。   又,台北別院的本堂(大殿),在大正元年( 1912 )九月為颶風所 襲而告倒塌。大正十二年( 1914 ),在伊藤俊道的策畫之下,再度興建 。此外,又在台北別院設置布教總監所,以管理全台灣相關寺院、布教所 的人事。總監人選為台北別院院主擔任,現任總監即兼任台北中學校長的 島田弘舟。  按:本文原題:〈內地佛教台灣傳來其現勢〉(日本佛教之傳入 台灣及其現勢),為江木生所撰。 刊載於《南瀛佛教》 15 卷 2 號。此 處所譯,稍有刪節。 

專題報導


慈悲喜捨話妙心

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

──訪蘇如香園長

整理/方捷 ◎前言  妙心寺傳道法師,本著入世度化眾生的慈悲胸懷,有感於幼兒教育對 一個人的深切影響,因而於民國六十四年,創辦了妙心幼稚園。 近年來,妙心幼稚園除致力於幼教品質的提昇,並辦理社區親子健行 、親子 DIY 操作,及「觀察、實驗與發現」等活動,皆深獲好評。 兩度 帶領小朋友參加全國青少年圍棋大賽,也獲得佳績(榮獲全國第二名)。 八十五年經省教育廳遴選為新制師資培育實習學校;今年二月經省教育廳 評鑑績優,獲頒獎金獎勵;三月接受縣政府教育局評鑑,榮獲理念與行政 、環境與設備、教保活動三項(全)績優。 這些成長與殊榮,都可以看出該園辦學的用心。喜訊不斷的傳來,不 但令人為之歡喜,更引發想一探究竟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她們獲 得這些殊榮。為此,本刊特地登門拜訪,並將採訪內容略述如後: 一走進妙心幼稚園的園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稚子常來,妙法啟蒙勤灌溉;    絃歌不輟,心苗培育長良才。」 此聯為創辦人傳道法師撰寫,恭請名書法家朱玖瑩老居士書寫,道出了妙 心幼稚園創辦的精神與理念。   ◎辦學理念 其辦學的精神,期以達成下列五點:  (1) 提供一個完整兒童激發潛能的開放式混齡園地,期能培育一位健 康、優秀、完整的社會人。 (2) 提供家長認知、了解與選擇最佳教育法的機會。 (3) 使師資教育在專業知識方面健全。 (4) 使學校成為教師工作及學習的良地。 (5) 提昇幼教品質,使妙心成為社區教育中心、幼師培育中心、家長 諮詢中心。   自民國八十年九月蘇如香園長(註)來園輔導後,在教學軟體及園務 推展上有如下所述的改變: 1. 實施幼兒體能活動,按幼兒生理發展的順序,擬定教學計畫及學 習目標,由專任體能老師任課,讓園內教師觀摩學習。 2. 加強幼兒音樂鑑賞能力:由於音樂豐富的表現特質,是抒發感情 的良好途徑,也是培養心性的最好方法。因此,以活潑有趣的方式進行課 程,加強全體幼兒在音感、節奏……等方面,有正確的認識與概念,不但 能提高上學的樂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性情,對日後學習音樂,奠定了良好 的基礎。 3. 啟發幼兒創造思考的能力:藉由蒙特梭利教育的日常感官訓練、 角色扮演、兒童劇場、激發潛能的數概念;透過福祿貝爾恩物,以皮亞傑 的教育理念:從具體→半具體→抽象,以及透過繪畫寫生、勞作、陶藝、 拓印、線畫等遊戲,拓展美勞課程的領域,啟發幼兒創造思考的能力,以 達到全腦開發的效果。 另依幼兒不同年齡層的發展需要,以幼教課程標準之六大領域為經, 由經驗豐富的老師,配合時令節慶設計單元活動教學為緯,搭配實物或教 具的使用。讓幼兒從具體操作,體會抽象的概念,以「寓教於遊戲」的方 式,玩出學習的興趣,玩出思考、創造、觀察、判斷……等潛能的啟發。 將教學生活化、趣味化、活潑生動化,以創造思考、激發潛能、生活倫理 、藝術情操、健康教育為主;並與家庭教育配合,定期舉辦健康檢查,以 關照幼兒身心的健全發展。並以家庭訪視、聯絡簿、親職講座、親子活動 、家長參觀日、懇親會等親職教育的推廣,以增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 密切配合。因材施教,以培育出: 1.人格健全、感性、有創造力的人。 2.明朗、活潑、健康快樂的兒童。 3.會合群,能適應未來社會潮流變遷的孩子。    民國八十四年,為因應台灣教育現況,體認到完整教育必須涵蓋園方 、教師、幼兒及家長四個層面,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效能;因而開始實驗 研究,以幼兒學習領域發展一套「完整教育模式」,並著重人本理念的三 項教育原則: 1. 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擁有無限發展潛能。 2. 要激發孩子的潛能,引發「學習動機」,是最好的方法。    3. 引起學習動機的最佳途徑,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即是遊戲 化教學。 經過三年實驗後,獲得家長的認同與讚賞,於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全園 轉型為開放式混齡教學,至今仍孜孜不倦的繼續研究實驗,以期達到預期 的目標──成為領先大未來的教育贏家。並提倡幼兒圍棋及成立「教師讀 書會」、「 2001 成功父母效能訓練班」、「自學教具資源中心」。 為促進父母對幼兒教育內容及方法的了解,以免造成觀念、理念上的 差距(與孩子形成代溝),所以成立父母成長(效能訓練)團、數學俱樂 部,以協助家長、老師了解該如何和孩子一起「玩」數學,以開啟孩子學 習的樂趣。     每月安排 C.P.T 交流,讓父母當小孩子, 老師以教小朋友的方式來 教家長,讓父母了解學校的教學方法,在家裡也能延續學校的方法教小朋 友。例如:正音、傳統教學法和現在的直接拼音法不同。為避免方法不一 致,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障礙,所以利用這個時間,讓家長了解教學內容, 和家長共同來協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同時,也吸引家長再教育、再學習 的欲望。從整個過程中,父母也得到成就感,並且非常贊同這樣的教學法 ,甚至願意花時間來學習。 自八十六年十二月,妙心文教大樓竣工後,將一樓闢為混齡生活學習 區,落實生活、倫理教育;二樓為分齡分組學習區,著重生活化的學習, 創造思考式及分享式的學習。  一樓約有 180 坪,打破傳統隔間教室觀念, 採用開放無隔間教室。 分為六個家園,有混齡生活區、餐廳、娃娃區。無隔間教室,是想要跳脫 以往總是想安排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學習,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到處皆 有各種的聲音干擾而設計的。且看該園當家家小組時,或在操作學習區時 ,雖彼此有聲音,但小朋友仍能專注於自己學習的領域,不會受外來聲音 的影響。 ◎教保活動 有感於職業婦女們的辛勞與困擾,於八十三年起,辦理營養早餐。為 別於傳統大雜燴午餐,每月特別安排歐式自助餐活動:不僅有餐廳禮儀, 還訓練小朋友自己取餐:想吃多少,取用多少,養成不浪費的習慣,並從 錯誤中學習改進。這種活動同時也是數學學習,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一部 份。 另外,日式茶道、自製小吃學習買賣的遊戲、廣(港)式飲茶、辦酒 席……等學習飲食的禮儀。為免增加家長的負擔,該園不購買昂貴的蒙氏 教具,而將蒙氏的日常生活常規訓練融入生活中,充份運用實際的活動, 以達到學習的成效。例如:辦酒席活動中的倒汽水,即是訓練小朋友手眼 協調的能力。   還有依幼稚園課程六大學習領域,設置學習區給小朋友自由操作,依 照自己的興趣、喜好,自由選擇教具,自行取用,自行歸位。 六年來,該園從教學實驗中,得悉小孩子無法專心,是傳統幼稚園教 學時間安排所養成的。其實,幼兒學習的時間,可以延長為九十分鐘。起 初,家長都認為孩子只有四十分鐘的專心度。其實,如能引發孩子的好奇 心來學習,孩子的專注力就可再延長。所以在這幾年的教學模式下,尚未 有小朋友喊累或無所事事,反而真正感覺到小朋友很專心的探索、操作他 想要學的。例如:在數學操作之後,就進行評量;美術鑑賞之後,就進行 表現能力,如:仿畫、實物佈置等;音樂鑑賞之後,安排即興表演,這樣 的規畫,是要給予孩子時間與空間,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充份發揮自 己的想像力及表現的能力。     台南師院的侯教授來評鑑時,也稱許該園的教保活動,設計、安排、 內容皆非常特殊。   有鑑於台灣實施家庭計畫,以及小家庭生活之下,漸漸消失家庭倫理 學習的機會,因此該園實施混齡學習的目的:在增進培養同儕之間的人際 關係、溝通與表達、協調的能力,使大的孩子有領導組織的能力;小的孩 子有尊重大孩子的能力。  目前該園分為六個家,每家有十幾位大、中、小不分齡的小朋友。每 個家有兄弟姊妹及媽咪(老師),將生活融入教育,發揮我國固有的倫理 道德──兄友弟恭,長幼有序的倫理生活;以期將教育落實在生活中。   家家小組溫馨時間,讓「老師」的角色在小朋友的心中消失,而讓小 朋友稱老師為「媽咪」,用意是要讓老師們以「媽媽」的角色來照顧、疼 愛孩子。 使小朋友不但在家裏有一位媽媽,在學校也有一位媽咪,可以和小朋 友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足可建立 良好的師生親密關係,突破傳統教育師生間的隔閡。 ◎未來展望   1.開辦社區教育中心  為因應週休二日,提供國中以下的小朋友,放假的好去處。自今年暑 假起,開辦社區教育中心,讓小朋友來學習。    2.兒童腦力開發操作學習坊  依據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斯堪蒙博士的研究結果,人類的大腦在三歲 時,已經發展達 56% 左右,到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超過 80% 以上了。所 以,在六歲前只要給孩子充份的機會與空間,孩子的學習成就將無可限量 。如果六歲以後,再做腦力開發就太遲了。     因此,自 87 學年度起, 該園購置 735 盒操作小寶盒教具,讓孩子 學習數學完整的四大(集、量、數、形)架構,以重拾孩子的歡樂與信心 。 ◎結語  該園的努力與實驗,不但提昇了幼教品質,並為「完整兒童」做好學 前教育、為「完全人格」做好情操教育、為「快樂學習」做好生活教育、 為「激發潛能」做好動機教育、為「熱愛生命」做好社會教育的精神,實 令人欽佩與讚歎。同時,願意將此一良好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其他學齡前、 國小的學童使用,以造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敬請大家將好消息告訴大家 。讓我們的下一代更能充分發揮潛能,以帶動學習社會,將所學貢獻於社 會、國家,進而改造社會風氣。  註:蘇如香園長於 86 年 6 月,榮獲台灣省八十五學年度幼稚園服務績 優人員。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