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專題報導﹛第 15 期〔86('97).03.01〕﹜


  • 書香教育.根植社區。
  • 普賢菩薩及其行願。

    書香教育.根植社區

    ── 1997 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去來

                            文/圓澄

    ◎前言

     由臺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辦,教育部、文建會、新聞局指 導的 1997 全國讀書會博覽會,於元月一、二日,在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 舉行。

    全國第一屆讀書會博覽會活動的目的,主要在藉由全國讀書會成員的 共同參與,彼此交換讀書心得、經驗與成果展示,經由學習與觀摩,使讀 書會的發展更趨成熟,以促進全國各讀書會的合作與交流,落實社區成人 教育工作,提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推廣讀書會參與風氣,實現終身學習 社會之理想。  

     博覽會的活動內容計有:「全國讀書會辦理成果展示」、「讀書會好 書票選活動」、「讀書會帶領觀摩」、「讀書會領導人門診」、「好書大 家談──與作者對話」、「兒童讀書會」、「超越文字讀書會」、「金鼎 獎得獎作品展、特價書展」等八個單元。

    ◎開幕典禮

    開幕典禮正式揭開了整個博覽會的序幕,並有教育部長、文建會主委 、新聞局代表等貴賓致詞。     

     吳部長於致詞中說明「讀書會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並強調讀書會 是國內新興的學習團體,最能彰顯開放教育本質的學習形式之一。期待未 來讀書會的發展,能深入社會各階層,帶動民眾的學習生命力,使我國成 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國。  

     林主委於大會致詞時也表示:各地社區讀書會蓬勃發展,藉著每次讀 書聚會來啟迪觀念、分享經驗、思考與討論問題,解決自身與社區問題, 而後,家園才能穩定、社區才能祥和,國家文化才能提昇。

    新聞局代表於大會中表示:讀書不但可增加知識,且能擴展視野,增 進身心平衡,又適合全家人共同參與。學習是一個終身的工作,而讀書即 是自我學習的主要原動力。讀書會藉定期聚會,選讀好書,大家分享讀書 的樂趣,一方改變了自己的氣質,同時也傳播了書香。

    ◎成果展示、書展  

    典禮完成,接著,由師大副校長偕同貴賓至陽光大道參觀全國讀書會 辦理成果展示。妙心佛學讀書會,亦將一年多來的研討記錄、相關資料、 重點摘錄等資料編印成冊,提供與會大眾參觀指教。

    參展內容,略述如下:

    1.《妙雲集》一套, 24 冊
    2.《妙雲集》研讀相關資料
    3.《妙雲集》研讀研討記錄 (作者介紹)
    4.《妙雲集》研讀重點摘錄
    5.《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印順導師》錄影帶
    6. 妙心佛學讀書會簡介、文宣資料
    7.《妙心》雜誌,1-12 期    

    由於妙心佛學讀書會是參展讀書會中,唯一以研讀佛學為素材的讀書 會;再加上臺大佛學研究中心提供臺灣學術網路佛學資料庫的 HOME PAGE 分發與會大眾,以方便大眾使用網路資源,所以妙心佛學讀書會的攤位亦 備受青睞。

    ◎與作者對話

    此單元由作者現身說法,分別邀請到「找尋空間的女人」、「讓高牆 倒下吧」、「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豪爽女人」等四書的作者,與讀 書會成員、社會大眾,分享創作歷程與作品所要呈現的內容主旨。

    ◎讀書會帶領觀摩     

     分別由「臺北快樂讀書會」、「新莊袋鼠媽媽讀書會」、「臺中七七 讀書會」、「高雄揚帆主婦社讀書會」等四個最具歷史性的讀書會,示範 讀書會帶領實務,以供與會大眾學習參考。

    ◎讀書會門診

    此活動則由主辦單位邀請教育部、文建會、北市府等長官、學者教授 、資深讀書會帶領人,共同接受讀書會組織、運作、帶領及互動等相關問 題的探討,並為讀書會之經營,提供不少寶貴的經驗與意見。 ◎與自然對話──超越文字讀書會

    是由「臺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負責帶領,引導大家觀察自然, 探討知識的根源──大自然,傾聽自然的生命故事,進而向大自然學習。 並就近巡禮師大校園的植物,以觀察、思考,直接體驗自然的美與寧靜, 分享自然生命的喜悅。

    ◎結語

    兩天來的活動,暨精彩又緊湊。元旦當天一早,大家風塵僕僕的趕到 會場集合,佈置場地,並且抱持學習與交流的熱忱,準備參與各項活動。 元月二日,當離別曲響起時,大家收拾行李,搭機返回臺南,結束兩 天來的經驗交流與學習觀摩。 

     參加博覽會回來,讓我們能更用心的感受生命、珍惜生命裡的每一分 鐘;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重新出發,並且永續經營,為學習社會帶來美 麗的遠景。

    普賢菩薩及其行願

                            文/妙喜

    ◎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梵名為 Samantabhadra,漢譯有普賢、遍吉等名,與文殊 菩薩協助宣揚如來教法,化導眾生,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

    普賢菩薩乘白象,為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著重三昧的修習,表現理 、定、行三德,與著重般若的文殊菩薩相配合,成為大乘精神最究竟圓滿 的表徵。 

    《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中記載︰「德周法界曰普,用順成善稱賢, 攝德表人,名為菩薩。」普賢菩薩於無量劫中,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以 十願為眾生成就如來功德的主要法門。因此,也是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時 的行為典範。

    此外,普賢菩薩亦曾發心守護後世持誦《法華經》者。如《法華經》 〈勸發品〉所述︰

    「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 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 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因此,甚得天台宗行者的重視。

    ◎菩賢菩薩應化的道場

     素有「峨眉天下秀」美譽的峨眉山,為我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相傳 為普賢菩薩應化的地方,因而成為我國普賢信仰的核心地帶。在我國,由 於普賢菩薩是教界的四大菩薩之一,因此,其示現的峨眉山也就成為四大 名山之一。

    自六朝起,此山即因普賢菩薩之應化而備受國人的禮拜。《峨眉山志 》中也記載著晉朝曇翼、唐朝拾得、宋朝宗頤等法師,與普賢菩薩有關的 事蹟。  

    ◎相關經典 

    一、《普賢行願品》

    唐朝般若三藏所翻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全名是《大方廣 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 為《四十華嚴》,是佛陀成道後,藉普賢等諸大菩薩,開示佛陀的因行果 德莊嚴、圓滿的要典。

    《普賢行願品》的偈頌,異譯本如下:

      1.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的《文殊師利發願經》。
      2. 敦煌出土的《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和《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行願 王品》。
      3. 唐‧不空三藏翻譯的《普賢菩薩行願讚》,為讚頌普賢菩薩十大 行願之偈文。
        4. 四十卷《華嚴經》,最後一卷的《普賢行願品》。 

     漢文註疏有︰

    1.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六卷,唐‧澄觀疏,宗密鈔。
    2. 《華嚴經普賢行願讚別行疏鈔科文》一卷,唐‧宗密述,宋‧遵 式治定。
    3. 《華嚴經行願品》(即四十卷《華嚴經》疏第十卷下半卷)唐‧ 澄觀疏。
    4. 《華嚴經普賢行願修證儀》一卷,宋‧淨源集。  

    本經的內容,廣義而言,可說是《華嚴經》的內容。《別行疏》說︰ 「西域相傳,普賢行願讚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讚。 」又說︰此經是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旨。   

    「普賢行願」,廣義指三世諸佛同有的因位行願,要義是指此經所提 及的十大行願,說明法界緣起,要由修十大行願才能證入。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於參訪普賢菩薩 時,普賢菩薩為之闡明:欲成 就佛的功德,應修習十種廣大行願,並以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 煩惱四法為喻,最後說明受持此經之殊勝功德。 

     此經以證入華嚴法界、詮釋十大行願為旨趣,並以利益有情為入門, 回向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為方便。

    宋朝義和法師於乾道元年( 1165 )集《華嚴經》及各種疏記中,有 關念佛法門之文字,錄為《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因此,《普賢行願品 》後來亦成為淨土宗的要籍,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 彌陀經》並稱為淨土四經。此外,普賢十願也普遍應用於我國的懺儀中。 《別行疏》也說此經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文約義豐,功高益廣 ,能簡能易,唯遠唯深」,由此可見此經在教界中廣泛應用的緣由。因此 ,普賢十願的誦持,至今仍為我國佛寺朝暮二課,常誦持的內容。

    二、《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為劉宋‧曇摩密多所翻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 、《普賢觀經》、《普賢經》。此經與《法華經》、《無量義經》合稱為 「法華三部經」。

    內容敘述佛陀於入涅槃之前三個月,在毗舍離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中, 經阿難、迦葉、彌勒等人之請,開示佛滅後之修行法要及大乘精隨,乃為 說普賢觀門、懺悔六根罪法,及懺悔功德。

     經典中提及普賢菩薩者,除上所述之外,另有《占察善惡業報經》、 《首楞嚴 經》卷五、《悲華經》卷四、《大智度論》卷十等。 

    ◎普賢菩薩的行願  

      佛陀於《華嚴經》中,開示普賢菩薩的法門,說此菩薩有禮敬諸佛、 稱讚如來等十種行願而歸於彌陀淨土。   

      普賢菩薩的任務就是基於佛的本願力,立下利益眾生的大願而修行。 因此,眾生可透過普賢的行願而了解如來的本願,所以又稱為「普賢行願 」。

     「普賢十大行願」亦稱為「普賢願海」,或通稱為「普賢行願」。普 賢行願,指普賢菩薩的行願。即四十卷本《華嚴經》卷四十所說的十大願 ,略述如下︰  

    1. 禮敬諸佛︰起深信解,以清淨身語意業,常禮敬十方三世佛剎之 諸佛,念念相續,無有窮盡。   
    2. 稱讚如來︰以甚深勝解,知見現前一切諸佛,稱揚讚歎一切如來 諸功德海,念念相續,無有窮盡。 
        3. 廣修供養︰起深信解,知見現前諸佛,常以上妙諸供養,行諸供 養中之最極──法供養。   
    4. 懺悔業障︰於一切諸佛菩薩前,誠心懺悔,念過去無始劫中,由 貪、瞋、癡,作身、口、意無量諸惡業,以清淨三業,恆住淨戒。
    5. 隨喜功德︰於諸佛、菩薩、六趣眾生,一切善根、功德悉皆隨喜。
      6. 請轉法輪︰以身、口、意種種方便,勸請成等正覺之諸佛轉妙法 輪。  
    7. 請佛住世︰對於將示現涅槃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乃至一 切善知識,勸請不入涅槃。  
    8. 常隨佛學︰一切如來從初發心即精進不退,以身命布施,成大菩 提,以種種神通,示現各種佛身,處於種種眾會,隨眾生之樂欲而說法, 乃至示現入涅槃,此等悉皆隨學。
       9. 恆順眾生︰隨順一切眾生之種種差別,饒益平等,以大悲心隨眾 生,故能成就供養如來。   
    10. 普皆迴向︰以如上一切功德悉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眾生常得安 樂,乃至成就究竟無上菩提。 

    四十卷本《華嚴經》卷四十:若有人以深切的信心受持、讀誦、書寫 此十大願,能除滅五無間業,行無障礙,圓滿功德,成就微妙色身,乃至 命終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蒙佛授記等。

    大行普賢菩薩特重實踐的行願,為我國佛教徒所敬重。因此,於其聖 誕(農曆二月二十一日)舉行慶祝法會,以效法其甚深廣大的行願。

    〔參考資料〕

    舊譯《華嚴經》;《無量壽經》卷上;《法華義疏》卷四;印順導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中國佛教寺塔史志》;《出三 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七、卷八、卷十;《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普賢菩薩〉等條目。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