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雜誌--自然生態﹛第 45 期〔88('99).09.01〕﹜


甜根子草


                      自然生態 封底 十七世紀初葉,濁水溪東向以迄八卦、斗六台地的山麓,曾是梅花鹿 孳息的國度,當時謂之「鹿田」,其基本景致是「草萊之地」,亦即漠漠 青草、稀樹點點,學理上稱之為「疏林」。青草指白茅、甜根子;稀樹如 苦苓、相思。 荷蘭人治理台灣時,因西部平原多甜根子草,與甘蔗為同屬不同種之 植物,同開白色的花。因此在梅花鹿抓完之後,拓墾西部種植甘蔗,遂使 台灣產糖事業發達,成為世界糖產的重要據點。 甜根子草, 高約 50 至 180 公分,莖稈直立,葉呈線形,為禾本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中國中、西南部、台灣、印度、日本等地,喜生長 在乾旱的河床,三至四月萌芽,七至九月開花,花色潔白,八至十一月結 果,冬枯。 在全台 1000 公尺以下河川溪谷開闊河床砂地及砂質土壤處,經常可 以看到白浪翻騰的甜根子草,形成壯闊蒼茫的景觀,十分迷人。     長年以來,每逢中秋前後,各大報莫不指鹿為馬,宣稱台灣溪谷白茫 茫的「甜根子草」為蘆葦。事實上,蘆葦、五節芒、甘蔗、甜根子草及白 茅,經常被混為一團。 這五種禾草經常有人弄錯,最頻見的是把甜根子草當蘆葦,事實上, 因為蘆葦在過往文學上被歌詠甚多,因而誤導人們以為所見皆蘆葦。根本 的原因在於台灣人未識台灣真面貌,一直錯把台灣當中國之所致。(參考 、摘自:陳月霞著《大地有情》,頁 84; 陳玉峰著《台灣綠色傳奇》, 頁 140、《台灣生態史話》,頁 130、《生態台灣》,頁 184-185。)


  • 回到府城佛教網。 歡迎指教!